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20313)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李正秋刘荭王敏张奇亚陈中元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培养
  • 1篇病毒
  • 1篇病毒病原
  • 1篇病毒感染

机构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陈中元
  • 1篇张奇亚
  • 1篇王敏
  • 1篇刘荭
  • 1篇李正秋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鲤病毒病原的感染性测定被引量:9
2006年
为查明养殖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的原因,对鲤病样品进行了细胞攻毒、空斑测定、电镜观察,以及鱼体感染等实验。先以患病鲤的组织匀浆液,经过滤后,分别接种到草鱼鳍条细胞(GCF)、鲤上皮瘤细胞(EPC)等14种培养细胞中。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在1-2d内,该病鱼组织匀浆液可使其中9种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收集出现病变的细胞液(即病毒悬液),进一步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空斑测定和鱼体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GCF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为10^7.3TCID50/mL;在FHM,TSB和GCO等细胞中可产生直径1~4mm的圆形空斑,空斑的大小与宿主细胞的种类和接种的病毒浓度有关。通过对感染细胞制备的超薄切片和病毒负染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显示这是一类呈典型子弹头样的弹状病毒颗粒。感染了病毒悬液的鲫和鲤先后在第2天和第3天开始出现病症,间隔1~2d后发病的鱼开始死亡,至第14天,两种感染鱼的死亡率均达到83.3%。收集人工感染后濒死的鲫和鲤,分别制备组织匀浆液,回接感染鱼类培养细胞,24h内能使其出现与原发病鲤组织匀浆液所引起的类似的细胞病变。因此证实患病鲤是由病毒病原感染所致。[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7—623]
陈中元刘荭李正秋王敏张奇亚
关键词:病毒细胞培养病毒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