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3A0703)
- 作品数:15 被引量:272H指数:10
- 相关作者:王传宽刘实王兴昌王颖傅民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延边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四种温带森林土壤氮矿化与硝化时空格局被引量:65
- 2009年
- 利用PVC管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了东北地区4种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硬阔叶林、蒙古栎林、红松林、落叶松林)土壤氮素矿化、硝化的时间动态及氮矿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4种森林土壤氮素矿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蒙古栎和红松林土壤在6月份表现出强烈的氮矿化和硝化作用,而硬阔叶林及落叶松林7月份氮素矿化强烈。4种森林生态系统上层土壤的氮净矿(硝)化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4种林型土壤的硝化过程在氮矿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NO3--N在无机氮中的比例分别为:79.9%~91.1%(硬阔叶林)、50.7%~80.5%(蒙古栎林)、54.1%~92.0%(红松林)、63.7%~86.5%(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构成决定了土壤氮素的矿化能力。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矿化率大于纯针叶林生态系统。硬阔叶林、红松林、蒙古栎林、落叶松林的平均净矿化率分别为:(0.58±0.01)mg.kg-1.d-1、(0.47±0.19)mg.kg-.1d-1、(0.39±0.11)mg.kg-.1d-1和(0.23±0.06)mg.kg-.1d-1。4种林型氮素矿化作用与地下5cm温度呈正相关,并受土壤表层(0~10cm)水分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氮矿化呈显著正相关。
- 傅民杰王传宽王颖刘实
- 关键词:森林土壤氮
- 不同施肥处理对毛竹根际微生物影响及其PCR-DGGE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蛋白酶K-CTAB法提取的毛竹土壤DNA经PCR扩增的产物经DGGE检测后得到的电泳条带清晰且分离效果好,可以明显反映出毛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根际微生物种群组成特征受施肥量、肥料种类影响很大,施肥能够增加毛竹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在同等氮、磷养分情况下,钾肥的加入会对毛竹根际微生物种群组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有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 刘玮邓光华张嘉超杨清培
- 关键词:毛竹根际微生物PCR-DGGE分析施肥处理
- 基于IBIS模型的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模拟被引量:17
- 2009年
- 集成生物圈模型(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IBIS)作为目前最复杂的基于动态植被模型的陆面生物模型之一,已经成为模拟大尺度(全球区域)的植被地理分布、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碳平衡以及预测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有效工具。应用IBIS模型对2004~2005年大小兴安岭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NPP)进行了定量估算,模拟与研究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森林植被年均NPP值为494.7gCm-.2a-1,年吸收0.06Pg的大气碳。研究区年均NPP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基本上呈现出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兴安岭地区除单位面积年均NPP大于1.1kgCm-2.a-1在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和逊克地区分布外,基本上呈现出均匀分布的趋势。加强基础数据研究的同时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合理确定模型参数,使模型在我国典型生态系统中应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 王萍
- 关键词:净第一性生产力
- 生物环境因子对树干呼吸时空变异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树干呼吸是解释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的关键过程之一.测定树干呼吸速率,理解其生物环境调控机制,有助于构建森林碳循环模型,提供森林碳收支的估测精度.本文比较分析了树干呼吸3种测定方法,指出活体测定法与质量平衡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更深入地进行树干呼吸机理研究.针对树干呼吸速率时空变异,着重探讨温度、树干液流的重要影响机制,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呼吸年通量,维持呼吸年通量与林龄、维度、年均温和降水量呈显著线性相关.
- 杨金艳杨阔王传宽
- 关键词:树干呼吸
- 气候暖化对解冻期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氧化亚氮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春季解冻期北方森林土壤释放出大量的N2O,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将分布于塔河(52°31′N)、松岭(50°43′N)、孙吴(49°13′N)和带岭(47°05′N)4个纬度上林分状况相似的兴安落叶松林样地(包括幼树、地被物和A、B层土壤)移置至其自然分布区南缘,模拟气候暖化,分析春季解冻期土壤N2O通量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土壤N2O释放高峰均出现在解冻中后期.带岭、孙吴、松岭和塔河样地土壤解冻期的土壤N2O平均通量分别为(66.5±9.3)、(54.3±5.6)、(44.3±5.3)和(33.5±3.7)μg.m-2.h-1;土壤N2O通量与5cm土壤温度和0~10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不显著.解冻期4个处理的土壤N2O释放差异显著,其平均通量和累积释放量均随纬度升高而下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纬度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引起的.
- 傅民杰王传宽王颖刘实丁爽
- 关键词:N2O纬度梯度兴安落叶松温室气体
- 东北东部森林土壤呼吸空间分布格局的模拟被引量:5
- 2010年
- 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是生态系统过程模型,运行过程需要大量参数设置,包括植被、土壤和气候等。基于2004—2005年帽儿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实测数据修改了模型参数,使其更适合于我国东北东部地区土壤呼吸的模拟,并运用IBIS模拟区域范围内土壤呼吸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呼吸空间分布随降水量与温度分布呈现区域异质性,降雨量低于465 mm或年平均气温低于-3℃,就会成为生态系统呼吸的限制性因子。
- 刘曦国庆喜刘经伟
- 关键词:IBIS土壤呼吸
- 四种温带森林土壤氧化亚氮通量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7
- 2009年
- 以中国东北东部4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人工红松林、落叶松林、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硬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比较其土壤N2O通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4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总体上表现为大气N2O的排放源,其N2O通量大小顺序为:硬阔叶林(21.0±4.9μg.m-2.h-1)>红松林(17.6±4.6μg.m-2.h-1)>落叶松林(9.8±5.9μg.m-2.h-1)>蒙古栎林(1.6±12.6μg.m-2.h-1).各生态系统的N2O通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只在夏初出现排放峰值(蒙古栎林为吸收峰).4种生态系统N2O通量均与10 cm深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O3--N呈显著负相关;N2O通量对土壤温度和NH4+-N的响应出现分异:针叶林N2O通量与NH4+-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5 cm深土壤温度呈不相关;阔叶林与针叶林正相反.在较为干旱的2007年,土壤水分是影响4种林型土壤N2O通量的关键因子.植被类型与环境因子及氮素有效性对N2O通量的相互作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王颖王传宽傅民杰刘实王兴昌
- 关键词:温带森林N2O通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
- 四个温带树种树干呼吸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4
- 2010年
- 揭示树干呼吸(RW)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不但是模拟和估测森林碳收支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解释森林生产力的变化有重要意义。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于2008年5-9月份测定了自然条件下东北东部山区4个主要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的RW日进程,探索其RW及其温度系数(Q10)的时间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树种、径级、月份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地影响RW。测定期间RW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落叶松(3.69μmol·m-·2s-1)、水曲柳(3.24μmol·m-·2s-1)、白桦(1.64μmol·m-·2s-1)、红松(1.62μmol·m-·2s-1)。4个树种的RW的日变化(7月除外)大体上与树干温度(TW)变化一致,呈单峰曲线格局,但峰值出现时间因树种和月份而异,RW比TW滞后2-6h。7月份的RW对TW的响应不明显,呈现S型或无峰的日变化格局。RW日平均的季节变化基本与TW和物候节律相符,呈单峰模式。虽然树种之间Q10的差异显著(波动在1.09-2.95之间),但所有树种Q10的季节变化格局一致,均在8月达到最低值,9月份反弹达到最大值。除白桦之外,同一树种不同个体的RW与其胸径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的形式和相关程度却因树种而异。在构建森林碳循环机理模型时,应考虑RW及其温度敏感性随树种和时间的变化特性。
- 石新立王传宽许飞王兴昌
- 关键词:日变化温度敏感性
- 春季解冻期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被引量:4
- 2009年
- 以移栽自兴安落叶松林自然分布区内4个纬度梯度(塔河、松岭、孙吴和带岭)的8年生兴安落叶松林为对象,于移栽3年后(2007年)的春季土壤解冻期,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4个纬度梯度(处理)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相似基质和相同气候条件下,移栽自4个纬度梯度的兴安落叶松林春季土壤解冻期的Cmic和Nmic平均值差异显著,呈随纬度升高而减少、随土层加深而下降的分布格局.其中塔河、松岭、孙吴和带岭的Cmic平均为554.63、826.41、874.81和1246.18mg·kg-1,而Nmic分别为70.63、96.78、79.76和119.66mg·kg-1.Cmic和Nmic在解冻前达到最大值;解冻初期迅速下降;在冻融交替阶段变化不显著,且维持在较低水平;在解冻末期,来自低纬度的带岭和孙吴的Cmic回升较快.春季冻融期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对Cmic和Nmic的影响显著,其影响程度随冻融阶段而变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解冻前的土壤温度呈负相关,与整个解冻期间的土壤含水量呈指数关系.
- 丁爽王传宽
-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气候变化纬度
- 4种温带森林非生长季土壤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通量被引量:53
- 2010年
- 中高纬度森林土壤在漫长的非生长季中对重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释放或吸收在碳氮年收支中作用很大,但目前研究甚少。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东北东部4种典型温带森林土壤表面CO2、CH4和N2O通量在非生长季中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4种森林土壤在非生长季中整体上均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汇的功能。红松林、落叶松林、蒙古栎林、硬阔叶林的非生长季平均土壤表面CO2通量分别为(65.5±8.1)mgm-2h-1(平均值±标准差)、(70.5±10.2)mgm-2h-1、(77.1±8.0)mgm-2h-1、(80.5±23.5)mgm-2h-1;CH4通量分别为(-17.2±4.6)μgm-2h-1、(-15.4±4.2)μgm-2h-1、(-31.5±4.5)μgm-2h-1、(-23.6±4.1)μgm-2h-1;N2O通量分别为(19.3±5.1)μgm-2h-1、(11.5±2.5)μgm-2h-1、(16.4±4.0)μgm-2h-1、(14.4±5.4)μgm-2h-1;其中非生长季土壤表面CO2总排放量分别为143.4gm-2、162.8gm-2、189.9gm-2、252.7gm-2,分别占其年通量的7.3%、10.6%、8.4%和8.5%。所有林型非生长季土壤表面CO2通量在春季土壤解冻前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解冻进程中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土壤表面CO2通量与5cm深土壤温度(T5)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在隆冬时节出现CH4净释放现象,但释放强度及其出现时间因林型而异,其中以红松林的释放强度较大,高达43.6μgm-2h-1。土壤表面CH4通量与T5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表面N2O通量的时间动态格局在林型间的分异较大,但在春季土壤解冻阶段均释放出N2O,而释放峰值和出现时间因林型而异。土壤表面N2O通量与0—10cm深土壤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红松林除外)。研究展示了不同温带森林类型的土壤水热条件对其非生长季土壤CO2、CH4和N2O通量的重要影响,但这3种温室气体的林型间分异的生物学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 刘实王传宽许飞
- 关键词:冻融循环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