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3YBA246)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刘长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1篇叙事
  • 1篇诗歌
  • 1篇视听
  • 1篇晚年
  • 1篇晚年诗歌
  • 1篇婚丧

机构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刘长华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论彭燕郊晚年诗歌中的视听生存体验
2014年
晚年的彭燕郊甫一开始就在诗歌中表达了"说"与"不说"的困境和难题。基此,"注(凝)视"、"倾听"及其"艺术欣赏"等视听生存体验不仅是这种困境和难题的集中性表现而且是它们的突围方式。从中凸显了彭燕郊晚年在浪漫抒情与现代性、散文化与意象化、审"真"与审"美"等诗学道路上的纠结,并折射出中国新诗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困惑。
刘长华
“五四”乡土文学中的“冠婚丧祭”叙事
2014年
"冠婚丧祭"叙事是"五四"前后中国乡土文学中重要的艺术景观,从中所传达的价值趋向看似费人索解。此"景观"的核心义旨是"原礼",即以回归"人鬼(神)沟通"的敬畏和自由反证着"人际整合"的秩序森严;以"慈母吊子"的人情表达解构着"父尊子孝"的人伦孝悌理念;以"显灵"的生活化仪轨还原着"示圣"的政教性仪制;以礼尊生命的神性反抗着尊崇文化之威权。这种聚焦性地基于"冠婚丧祭"叙事,凸显了既出于集体无意识又带有自觉地以"俗"释"礼"、以"俗"正"礼"的文化理路,并试图从"生命意识的觉醒"角度改写"礼失而求诸野"的文化流脉和精神诉求,表达将"世俗"与"宗教"相容的人文建构意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存在。
刘长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