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0711020610)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宁小莉海全胜阿拉腾图娅霍擎乌云塔娜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生态足迹
  • 2篇城市
  • 1篇动态监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支持系统
  • 1篇生态重建
  • 1篇土地荒漠化
  • 1篇区域生态
  • 1篇足迹分析
  • 1篇协调度
  • 1篇协调发展
  • 1篇经济协调
  • 1篇经济协调发展
  • 1篇环境与经济协...
  • 1篇环境与经济协...
  • 1篇荒漠化
  • 1篇草地
  • 1篇城市生态
  • 1篇城市生态支持...

机构

  • 4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包头师范学院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6篇宁小莉
  • 4篇海全胜
  • 2篇霍擎
  • 2篇阿拉腾图娅
  • 1篇乌云塔娜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阴山学刊(自...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包头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制约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综合环境效益、综合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建立研究模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包头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方面确定包头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型,对包头市自2001—2005年以来的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据此提出限制因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宁小莉
关键词:协调度
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它必须凭借一定的生态支持维持基本的结构与功能,以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包头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支持水平、协调性、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包头市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自1992年—2006年十五年以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制约因子和优势因子,目的在于通过对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综合水平的分析与评价,推动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建设。
宁小莉
关键词:城市生态支持系统
干旱和半干旱牧区草地生态足迹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该文应用生态足迹法和"3S"技术等实地调研方法,开展乡(苏木)尺度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的定量研究,通过调整通用产量因子,弥补了固定转换因子本身的不足,提高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适合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2000—2007年内蒙古正蓝旗牧区草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正蓝旗各地区草地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了生态承载力水平,研究区处于一种消耗高、效益低、以损失自然生态为代价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海全胜阿拉腾图娅宁小莉包萨出荣贵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内蒙古正蓝旗草地的区域生态足迹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以往国内外关于草地生态足迹的研究都采用牛肉来换算,这种方法对过度荒漠化草原地区来说不太适合。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者引用固定转换因子计算生态承载力。应用生态足迹法、"RS"技术及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调整通用产量因子,弥补固定转换因子本身的不足,提高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适合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乡(苏木)尺度生态足迹定量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各区域生态足迹需求已超出草地生态承载力范围,这表明当地资源利用程度及现有的发展模式已对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构成了威胁。
海全胜阿拉腾图娅宁小莉包萨出荣贵
关键词:草地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
包头市达茂旗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被引量:5
2011年
以1987与2005年TM卫星影像解译数据、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及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包头市达茂旗土地退化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为不合理的利用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土地退化的成因,提出了退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与措施。
霍擎宁小莉海全胜
关键词:生态重建
基于RS与GIS的达茂旗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被引量:2
2011年
以达茂旗1990、2000、2008年TM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经合成、增强、几何纠正、镶嵌,并结合野外考察进行人机交换判读获取土地荒漠化数据,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变化不明显,1990、2000、2008年土地荒漠化总面积分别为155.37万、155.50万、155.40万hm2;但荒漠化总的趋势仍为加强。在3种荒漠化类型中,以风蚀荒漠化占主导,面积最大,占荒漠化总面积的92.66%,恶化程度最强。气候干旱、风大、沙土广布等自然因素是土地荒漠化的潜在条件,人类经济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荒漠化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明显,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为了控制土地荒漠化,提出了退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对策与措施。
霍擎宁小莉海全胜乌云塔娜
关键词:荒漠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