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4JC14088)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5
相关作者:朴钟泽张建明李培德王士梅沈为民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氮素
  • 5篇水稻
  • 3篇氮素利用
  • 3篇氮素利用效率
  • 3篇性状
  • 3篇籽粒
  • 3篇利用效率
  • 2篇施氮
  • 2篇灌浆
  • 2篇灌浆期
  • 1篇单粒
  • 1篇单粒重
  • 1篇氮积累
  • 1篇氮量
  • 1篇氮磷钾
  • 1篇氮水平
  • 1篇氮素含量
  • 1篇氮素积累
  • 1篇氮素水平
  • 1篇氮素籽粒生产...

机构

  • 7篇上海市农业科...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上海市农业技...
  • 1篇上海市崇明县...
  • 1篇汉城大学
  • 1篇韩国农村振兴...

作者

  • 7篇张建明
  • 7篇朴钟泽
  • 6篇李培德
  • 4篇王士梅
  • 2篇沈为民
  • 2篇王慧
  • 1篇陆家安
  • 1篇李茂柏
  • 1篇施标
  • 1篇管帮超
  • 1篇李建刚
  • 1篇韩龙植
  • 1篇朱启升
  • 1篇张志奇

传媒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主要品质性状的动态差异被引量:10
2007年
选用5个不同的粳稻品种,在施氮(N10)和未施氮(N0)水平条件下,对灌浆期的稻米品质形成及品种间主要品质性状差异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粒形差异在灌浆前期已表现。在2种氮素水平下,随着籽粒灌浆进程粒厚明显加厚,以25 d为界,日增长速度前期快于后期,N10水平快于N0水平;灌浆前期(抽穗至20 d)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后又下降。整个灌浆进程中N10水平下籽粒直链淀粉平均含量均高于N0水平,但品种间存在差异。N0水平下胶稠度平均值随籽粒灌浆进程呈上升的趋势,而N10水平下胶稠度平均值随籽粒灌浆进程呈下降趋势,整个灌浆进程中N10水平下籽粒胶稠度平均值均低于N0水平。在2种施氮条件下出糙率与粒宽、千粒重、出精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未施氮条件下糊化温度与粒宽和出精率呈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粒宽、千粒重、出糙率和出精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在施氮条件下糊化温度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与粒宽、出精率和出糙率均呈显著负相关。
施标王慧王士梅李培德张建明朱春梅朴钟泽
关键词:稻米施氮水平品质性状灌浆期
不同施氮量下水稻灌浆期氮磷钾的积累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被引量:5
2009年
选用10个氮素利用效率不同的粳稻品种,研究在3个氮素处理水平下水稻灌浆期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及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鞘叶和茎中氮的含量均以灌浆前期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穗部氮素总积累量在整个籽粒灌浆时期均呈增加的趋势,N10、N20处理更有利于促进植株对氮的吸收及含量的提高。施氮后灌浆前期能够促进籽粒中增加磷、钾的积累,后期能加快磷、钾的转移速度。鞘叶和茎秆的氮素积累量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灌浆后期均呈负相关,鞘叶的N0和N20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N10处理达到显著水平;3种处理水平下氮素在穗中的分配比率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氮素在鞘叶和茎秆的分配率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在灌浆后期呈负相关,所有处理中鞘叶部分达到极显著的负相关。
王慧李茂柏李培德张建明朱春梅张志奇Jung-Ro Lee朴钟泽
关键词:氮素氮素积累灌浆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水稻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及品质的综合评价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为选育优良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同异分析法,对12份水稻新品种(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且讨论了同异分析法在水稻新品种(系)综合评价中的有关问题。[结果]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综合同一度大于0.8以上的有10个品种,其中大于0.9的有2个品种:武2105、常优02-6。综合评价为"差"的有甬优5号1个品种,占8.3%,"一般"和"好"的有4个品种,占33.3%,"较好"的有5个品种,占41.7%,"优良"的只有武2105和常优02-6两个品种,占16.7%。[结论]同异分析方法在水稻亲本、杂交组合及比较品种区域试验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士梅朴钟泽朱启升张建明李培德沈为民
关键词:水稻同异分析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稻穗不同部位籽粒垩白程度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为了研究水稻籽粒垩白程度与粒位的关系,选用具有不同垩白程度的3个粳稻品种,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同一穗上垩白粒分布及其与粒形和单粒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同一穗上垩白分布有所差异,垩白少的水稻品种玉丰垩白籽粒大部分分布在穗中下部和二次枝梗上,垩白相对多的武运粳7号穗上垩白粒分布比较均等,与穗上籽粒位置的关系不明显;垩白程度与粒长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粒重及粒长宽比品种间表现不一,武运粳7号和96-110品种的粒重与垩白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玉丰品种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粒长宽比与垩白程度96-110品种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他两个品种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李培德朴钟泽张建明王士梅
关键词:水稻粒形单粒重
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利用效率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24
2005年
选用不同类型的9个水稻品种,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在施氮和未施氮水平下对干物质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的干物质量和氮素利用生理效率,在两种氮素水平下亲本的加性效应均对F1起主导作用,而收获期氮素利用生理效率在施氮条件下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而未施氮条件下主要来自于非加性效应;产量的遗传变异在施氮条件下来自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而未施氮条件下主要来自基因加性效应。特殊配合力优良的组合,其亲本自身表现不一定优良,与一般配合力也没有明显的相互关系,表明氮高效育种中利用亲本值和一般配合力很难正确预测杂种优势;另外,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利用生理效率的遗传特性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变化较大。
朴钟泽韩龙植高熙宗张建明陆家安李培德
关键词:水稻氮素配合力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动态差异被引量:6
2008年
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抽穗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各器官含氮率、干物质生产量,研究了吸氮量、氮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在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杂交稻在抽穗期与灌浆初期叶、鞘、茎的含氮率均高于籼稻与粳稻;杂交稻各时期叶片与穗部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3个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利用效率随灌浆成熟进程均呈现出递增趋势。
张建明李建刚管帮超沈为民朴钟泽
关键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
水稻不同器官氮积累及转化效率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灌浆过程中不同器官的氮素含量和积累及分配变化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10个水稻基因型的各组织器官氮素积累、分配利用与氮素利用效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籽粒灌浆过程中穗中的氮素含量品种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鞘叶和茎中的氮素含量主要在灌浆后期呈显著的差异。穗中氮素积累的增加伴随着鞘叶和茎的氮素积累的下降,尤其是鞘叶更明显,植株总吸氮量在器官中的分配比例随籽粒灌浆进程穗中氮素比例增加伴随鞘叶和茎的氮素比例减少。同样,穗、鞘叶、茎的氮素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籽粒灌浆后期品种间呈显著的差异。籽粒灌浆不同时期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呈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成熟期穗和鞘叶氮素含量、鞘叶的氮素积累量和鞘叶氮素分配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灌浆中后的穗氮素积累分配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在水稻氮高效育种工作中,结合组织氮素进行选择,可有效地提高选择效果。
李培德朴钟泽张建明朱春梅王士梅
关键词:水稻氮素含量组织器官氮素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