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40007)

作品数:15 被引量:205H指数:7
相关作者:吴毅吴帆余练郭亮杨蓓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农民
  • 3篇青年农民
  • 3篇产权
  • 2篇地产
  • 2篇地产权
  • 2篇地权
  • 2篇人民公社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基础
  • 2篇社会流动
  • 2篇生存伦理
  • 2篇说话
  • 2篇诉苦
  • 2篇土地产权
  • 2篇土地纠纷
  • 2篇土地流转
  • 2篇土改
  • 2篇农村
  • 2篇农业
  • 2篇农业合作

机构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湖南省社会科...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作者

  • 7篇吴毅
  • 4篇吴帆
  • 3篇何绍辉
  • 3篇余练
  • 2篇黄鹏进
  • 2篇杨蓓
  • 2篇郭亮
  • 2篇陈颀
  • 1篇黄海

传媒

  • 3篇开放时代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社会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社会中的法理

年份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析“无地青年农民”:社会流动的视角
据报道,新生代农民工中已经出现一个特殊群体:"无地农民工"。如果这个群体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无论滞留城市还是回到农村,都可能面临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困境,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无地农民工群体,一部分是计划外超生的孩子,...
何绍辉
文献传递
资本下乡与山林流转 来自湖北S镇的经验被引量:53
2011年
伴随着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前,牟利性资本正在大规模地进入山林开发领域,这正迎合了乡镇政府招商引资的需要,由此形成了山林流转的初始动力。在流转过程中,资本充分利用了乡村社会中的非正式资源和正式资源,从而使得流转的效率大为提高。虽然,从表面上看,流转是基于农户的自愿原则,但深入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流转的发生大多是被动员、被操纵的结果,因而造成了程序正义与实质不平等的矛盾。由于基层社会的权力关系对权利形态的塑造,产权建设的孤军深入无法保障农户的实质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土地收益的增加不仅要有新的"权利束"的出现,同时关键还在于这种新的产权合约与其所嵌入于其中的政治环境之间能够相互协调。
郭亮
关键词:山林流转产权资本
结构化选择: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再思考被引量:12
2011年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继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实施的又一场重大变革。这场改变了农村基本制度的运动主要起因于一种刚性的意识形态的设计和引领,其对于人为的政策选择,构成了一种规范力极强的,几近结构化了的理论和行为引导范本,始终影响和支配着整个运动的发展,并且也成为化解运动中各种政策歧见的最具决定性影响力的因素。结构化的选择视角,重新强调了近年来在研究合作化运动中被逐渐忽略了的价值偏好对于行为选择的影响,从而更加清晰地将历史主体对于社会历史悲喜剧的演绎,反思性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吴毅吴帆
关键词: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绩效
农村地权冲突的类型及其影响差异——基于L镇农村地权冲突的类型研究
2013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地权冲突急剧增加,并严重影响到了基层政治社会的稳定。既有研究对当前农村地权冲突的类型进行了初步分类,但大多未触及到地权冲突的本质及其内在性质差异。冲突的规模大小以及是否挑战了既有农村土地制度,是区分农村地权冲突的两个重要维度。以此为基础可以将当前农村地权冲突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即个体日常型地权冲突、群体维权型地权冲突、个体抗争型地权冲突以及群体挑战型地权冲突。这四种类型的地权冲突在性质上存在重大差异,并对现实的基层秩序造成了明显不同的影响,需要区别对待。
黄鹏进
关键词:地权
传统的翻转与再翻转——新区土改中农民土地心态的建构与历史逻辑被引量:24
2010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区土改的推进,是以翻转传统乡村的经济社会伦理和土地秩序观为前提的,这一翻转,并非如革命史研究所认为的那样容易,而是一系列精巧的政治与社会动员的结果。同时,这一翻转又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乡村社会以平均主义为内核的制度选择的基础和起点,产生了复杂的历史效应。而当下农村正在发生的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则意味着对既有历史的再选择,选择能否成功,则看其在保留历史选择合理性的同时,能否化解自土改以来所形成的平均主义土地心态的消极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这无疑又将发生一次观念的再翻转。只不过,这一再翻转不是要回复到革命前的乡村观念史,而是要在处理好传统土地观念——包括革命前的土地观念和革命所带来的土地观念——与现实需求的结合中做出新的路径选择。
吴毅吴帆
“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
土地改革中农民的诉苦是近年来引起反思的问题,反思的焦点集中在农民能否在诉苦中自主而真实地进行表达。从农民的立场来理解,整体的生活贫困及阶级化的社会苦难认知模式的确是农民响应诉苦的基础,但农民却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立场与价值、...
吴毅陈颀
关键词:农民诉苦说话
文献传递
产权的地方性形态及其表达逻辑--基于对W村土地纠纷的考察被引量:8
2013年
文章以湖北W村确权确地之后发生的土地纠纷为考察对象,发现祖业观、村落成员权和生存伦理权作为地权纠纷中的表达诉求,共同影响了土地产权的属性。细解这些地权纠纷中的表达逻辑,可以发现农民的地权观念深深扎根于传统乡土社会中,同时社会主义制度遗产作为一种路径依赖,在新的地权纠纷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疑,这些地方性的表达逻辑揭示,产权不仅是"一束权利",更是一种深深嵌入社会机理的地方性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唯有在地化地理解地权的分布样态,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产权性质。
余练
关键词:土地产权生存伦理社会基础
人民公社:现代乌托邦的追求与受挫被引量:4
2011年
人民公社的出现尽管存在着多种原因,但最至为根本的还在于它是一场以追求理想主义社会为目标的运动,可谓其为中国现代版的千禧年运动。正是因为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空想与非理性,所以,不论运动的发动者如何去纠正他们所认识到的"失误",如何与现实妥协,只要还未从根本上跳出理想化社会改造的框架,其最终的失败就难以避免。就这一点而言,人民公社运动失败及其教训本身,就是其最具有历史启发之价值所在。
杨蓓吴毅
关键词:人民公社乌托邦
不完全市场化:理解当前土地流转的一个视角——基于河南Y镇的实证调查被引量:28
2010年
在河南Y镇,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农户发生了分化,这是土地流转发生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受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土地不可能如商品一样自由流转,而大都发生在一定的血缘、地缘关系之内,并以非货币化为主要的交易方式。归根结底,在农户的生活世界中,土地发挥着生存保障、减少日常生活中的货币开支、实现劳动力就业等一系列功用。无视这一基本的事实,企图赋予土地完全的商品属性,这正是大规模土地流转遭到农户反对的根源所在。
郭亮
关键词:土地流转货币化
“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被引量:53
2012年
土地改革中农民的诉苦是近年来引起反思的问题,反思的焦点集中在农民能否在诉苦中自主而真实地进行表达。本文指出,整体的生活贫困及阶级化的社会苦难认知模式的确是农民响应诉苦的基础,但农民却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立场与价值、情感认定来理解与迎合诉苦的。因此,诉苦中农民的说话并非完全是阶级化社会苦难模版的再现,而是对这个模版的接受、利用、改造、规避、沉默甚至抵制的多重选择。本文着重强调农民作为说话主体对于阶级化诉苦话语空间的选择性适应,认为在这种选择性适应中,农民有可能借诉苦来舒张自身的利益与情感价值诉求,同时又以各种策略性的应对来回应因说话违背阶级化诉苦模版而遭到的话语空间压缩,从而使政治规训虽显效一时,却最终失灵,诉苦也呈现出与预期相反的效用递减趋势,而它所彰显的,实际上是阶级化社会解释模式所遭遇的最初冲击。
吴毅陈颀
关键词:农民诉苦说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