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GE04)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赵卫东徐媛马雷汤国安周春寅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形态
  • 1篇地形
  • 1篇断裂带
  • 1篇遥感
  • 1篇遥感解译
  • 1篇源数据
  • 1篇数字高程
  • 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篇梯田
  • 1篇郯庐断裂
  • 1篇郯庐断裂带
  • 1篇裂带
  • 1篇面向对象分类
  • 1篇空间分布特征
  • 1篇多源数据
  • 1篇高程模型

机构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赵卫东
  • 1篇钱家忠
  • 1篇周春寅
  • 1篇汤国安
  • 1篇马雷
  • 1篇徐媛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多源数据的郯庐断裂带安徽段遥感解译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在以往的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研究过程中,普遍认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由五河—合肥断裂、石门山断裂、池河—太湖断裂以及嘉山—庐江断裂4条主干断裂共同构成,但对于该断裂带的准确边界位置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尤其是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南部大别山区域的边界问题。为此,基于Landsat8、资源3号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等多源数据,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等功能,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进行遥感解译,并对解译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较准确的边界范围。现有地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边界范围合理可靠。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南北2段空间分布特征各异,北段平均走向约N23.5°E,平均宽度约25.99 km,南段平均走向约N34.9°E,平均宽度约38.38 km,整个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总体走向约N33.3°E,平均宽度约30.35 km;该断裂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南短北长”、“南宽北窄”、“由南到北断层带走向逐步向北偏”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成果可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
赵卫东郑勇章浩南姜琼卫佳佳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遥感多源数据
梯田地形形态特征及其综合数字分类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梯田地形具有独特的平面和剖面形态特征,而现有梯田地形分类无法准确反映梯田地形的平面形态特征,导致其难以满足未来构建梯田地形数值模拟模型的需求。以黄土高原旱梯田地形为切入点,对梯田地形的总体特征、平面和剖面形态特征及几何量测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梯田平面形态特征的梯田地形分类,并在结合现有梯田地形分类的基础上,构建出梯田地形综合数字分类。与传统梯田地形分类相比,该分类综合考虑梯田的总体特征和平面及剖面形态,能更好地反映梯田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几何量测特征。研究结果为未来构建梯田地形数值模拟模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探讨利用DEM实现梯田地形的有效数字表达与分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赵卫东汤国安徐媛周春寅钱家忠马雷
关键词:梯田地貌形态数字高程模型(DEM)面向对象分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