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4JC14069)

作品数:12 被引量:99H指数:7
相关作者:刘成海陶艳艳姜哲浩袁继丽刘成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瘀方
  • 6篇纤维化
  • 6篇化瘀
  • 6篇化瘀方
  • 6篇扶正
  • 6篇扶正化瘀
  • 6篇扶正化瘀方
  • 5篇脂质过氧化
  • 5篇过氧
  • 5篇过氧化
  • 4篇肾间质
  • 4篇肾间质纤维化
  • 4篇间质
  • 4篇间质纤维化
  • 4篇肝纤维化
  • 3篇蛋白
  • 3篇脂质
  • 3篇脂质过氧化作...
  • 3篇氯化汞
  • 2篇蛋白酶

机构

  • 11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刘成海
  • 5篇陶艳艳
  • 4篇袁继丽
  • 4篇姜哲浩
  • 3篇张悦
  • 3篇刘成
  • 3篇宣红萍
  • 3篇胡义扬
  • 2篇陆雄
  • 2篇孙保木
  • 2篇刘平
  • 2篇周滔
  • 2篇王清兰
  • 1篇李风华
  • 1篇叶伟成
  • 1篇张炜
  • 1篇谭善忠
  • 1篇闫秀川
  • 1篇蔡贞贞
  • 1篇杨珂

传媒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化汞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机制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氯化汞(HgCl2)灌胃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病理机制。方法:以8 mg/kgHgCl2水溶液灌胃9周,设1周、2周、4周、6周和9周5个观察时间点。试剂盒方法检测肾功能(Scr、BUN)和脂质过氧化情况(GSH、GSH-Px、MDA、SOD),盐酸水解法检测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和分布,免疫印记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的激活(IκB、P-IκB、TNF-α)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9周模型大鼠血清Scr、BUN含量增高(Scr,P<0.05;BUN,P<0.01),肾组织GSH含量、GSH-Px活力明显降低(GSH,P<0.05;GSH-Px,P<0.01),MDA含量升高(P<0.05),SOD活力各组无差异(P>0.05);肾组织Hyp含量逐渐升高(P<0.05)。模型大鼠肾组织炎性浸润,肾间质胶原沉积增多,间质增宽,肾小管萎缩,表现出较为典型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MT表达逐渐减少;IκB表达无差异(P>0.05),P-IκB、TNF-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IκB,P<0.05;TNF-α,P<0.01),α-SMA表达增加(P<0.01)。结论:HgCl2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病变机制在于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诱导NF-κB信号途径的活化和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最终造成肾间质纤维化。
袁继丽刘成海张悦姜哲浩刘成
关键词:氯化汞肾间质纤维化脂质过氧化金属硫蛋白核因子-ΚB
扶正化瘀方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信号转导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抗氯化汞中毒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FZHY组)与维生素E组(Vit.E组),以8mg/kg氯化汞水溶液灌胃9周制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开始扶正化瘀方组以扶正化瘀方4.6g/kg大鼠体重灌胃,Vit.E组以100mg/kg大鼠体重VitE水溶液灌胃,1次/天,共9周。免疫荧光法观察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herin、TGF-β1表达,Western blot观察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herin、TGF-β1、TβR-I、Smad2、p-Smad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扶正化瘀方干预后其表达明显升高;模型组α-SMA、TGF-β1、TβR-I、p-Smad2表达明显升高,扶正化瘀方干预能降低其表达。各组大鼠Smad2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扶正化瘀方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与抑制纤维化肾脏TGF-β及其I型受体的表达、下调Smad2活性,抑制TGF-β/Smads病理信号转导有关。
王清兰袁继丽陶艳艳刘成海
关键词:纤维化扶正化瘀方
扶正化瘀方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抗氯化汞(HgCl_2)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FZHY)组及维生素E(VitE)组,模型组用HgCl_2 8 mg/kg灌胃9周,FZHY组(4.6 g/kg)和VitE组(100 mg/kg)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检测肾功能情况(Cr和BUN),盐酸水解法检测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观察Ⅰ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ZHY组及VitE组大鼠肾体比(双肾质量/体重)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Hyp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Cr和BUN含量明显下降(P<0.01),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其中FZHY组比VitE组轻。FZHY组和VitE组肾组织ColⅠ和FN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弱(ColⅠ,P<0.05;FN,P<0.01)。FZHY组α-SMA表达较模型组减弱(P<0.01),VitE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FZHY可改善HgCl_2诱导模型大鼠的肾功能损伤,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有关。
袁继丽张悦姜哲浩王清兰陶艳艳刘成刘成海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肾间质纤维化氯化汞
扶正化瘀方对纤维化肝脏MMP-2活性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4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模后治疗组以扶正化瘀方灌胃4周。检测血清肝功能、肝脏病理学、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Ⅳ型胶原表达;Western印迹法分析肝组织Ⅳ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2,MMP-2/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水平;明胶酶图法检测肝组织MMP-2/9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异常、肝组织炎症明显、肝组织Ⅳ型胶原表达与沉积增加,TIMP-2蛋白表达增加,MMP-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而MMP-2活性水平明显上升。扶正化瘀方显著减轻肝脏炎症和胶原沉积;减少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沉积;降低TIMP-2蛋白表达;抑制MMP-2活性。结论:扶正化瘀方可通过抑制肝脏Ⅳ型胶原病理增生沉积、下调MMP-2活性水平、减轻肝组织的破坏与重构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崔红燕姜哲浩陆雄刘成刘成海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基质金属蛋白酶-2肝纤维化
N-乙酰半胱氨酸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硬化大鼠的作用及其影响肝纤维化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组(7只)、模型组(14只)、NAC组(15只)。以10μL·kg^(-1)剂量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d,每日1次,共4 wk,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成模后,NAC组以NAC 0.1 g·kg^(-1)灌胃,每日1次,共4 wk;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与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胶原沉积;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生化法检查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氧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h)等],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与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结果:治疗4 wk后,模型组大鼠死亡7只,NAC组死亡3只, NAC明显提高肝纤维化大鼠的生存率(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肝脏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胶原沉积并形成假小叶;血清ALT、AST和TBil升高,AIb下降;肝组织羟脯氨酸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P<0.01)。而NAC可显著减轻肝脏炎症、肝细胞坏死与肝组织胶原沉积,改善模型大鼠异常的肝功能指标,降低肝组织羟脯氧酸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P<0.05,P<0.01),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HSP47与α-SMA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有良好的治疗肝硬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肝纤维化逆转及抗肝脏脂质过氧化有关。
周滔陈园刘成海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肝硬化脂质过氧化作用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肝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以CCl4皮下注射加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造模3 ̄6w,药物组自造模之日起,给与10ml/kg大鼠体重的扶正化瘀方提取液,相当于含生药扶正化瘀方1.5g/kg,每日1次,分别灌胃3w和6w。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变化、胶原沉积;测定血清肝功能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肝组织匀浆测定TG、T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western印迹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部位与水平。结果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3w可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血清TBil含量,模型大鼠为(33.8±14.5)μmol/L,药物组为(24.1±12.5)μmol/L(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模型大鼠为(25.9±0.7)g/L,药物组为(28.3±1.5)g/L(P<0.05)。降低模型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P<0.05),提高SOD活性(P<0.05)。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6w可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降低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和GGT活性(P<0.05),提高SOD活性。扶正化瘀方提取物用药3w与6w均可明显减少模型大鼠肝组织的α-SMA高表达(P<0.05),且6w作用较3w更为明显。结论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可显著改善大鼠脂肪性肝炎、抑制脂肪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抗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宣红萍孙保木陶艳艳胡义扬刘成海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CCL4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脏脂质过氧化
口服氯化汞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口服氯化汞(HgCl2)造成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HgCl2[(A组为5mg/(kg·bw)、B组为10mg/(kg·bw)、C组为20mg/(kg·bw)]给大鼠灌胃1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肾功能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体重下降,肾体比增加,肾功能损害和肾组织Hyp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胶原沉积增加,肾间质FN和α-SMA表达增强,以C组病变最重。结论20mg/(kg·bw)剂量HgCl2灌胃1周可造成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其部分机制在于HgCl2促使肾间质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沉积。
袁继丽刘成海姜哲浩张悦刘成
关键词:氯化汞肾间质纤维化动物
CCl_4和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病理特点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比较CCl4和脂多糖诱导的两种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肝细胞凋亡的病理特点。方法雄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l4模型组与脂多糖模型组。CCl4和脂多糖模型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03 mL/kg 50%CCl4/橄榄油混合液和10μg/kg脂多糖与900μg/kg半乳糖胺。9 h后采集标本,检测肝细胞凋亡,血清ALT、AST活性,肝组织SOD活性、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Cl4和脂多糖模型小鼠血清ALT与AST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且脂多糖模型高于CCl4模型(P<0.01);模型小鼠均有明显肝细胞凋亡(P<0.01),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CCl4模型呈局灶性,以中央静脉周围为主;脂多糖模型呈弥漫性,肝细胞坏死与肝组织炎症更显著(P<0.01)。CCl4和脂多糖模型肝组织均SOD活性升高、而MDA含量下降(P<0.01),但CCl4模型更显著(P<0.05)。结论CCl4与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均有明显的肝细胞凋亡,但CCl4模型以中央静脉区为主,脂质过氧化损伤更为明显;脂多糖模型呈弥漫性,肝细胞坏死与肝组织炎性反应较重。
周滔闫秀川杨珂陶艳艳刘成海
关键词:脂质过氧化作用脂多糖类
虫草菌丝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肝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虫草菌丝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盱纤维化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 wk和6 wk的正常组、模型组和虫草菌丝组。造模后3 wk和6 wk分别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炎症与胶原沉积;分析血清ALT、AST水平与TBil、Alb、TG、TC含量;肝组织TG、MDA、GSH含量与SOD、γ-GT活性、羟脯氯酸(Hyp)含量及肝组织α-SMA表达。结果3 wk、6 wk模型大鼠血清ALT、AST、γ-GT活性与TBil含量均升高(P<0.05),Alb、TG含量下降(P<0.01),肝组织Hyp、TG、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α-SMA表达增加。3 wk虫草菌丝组改善模型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炎症;降低血清TBil含量,提高血清Alb含量;降低肝组织TG、MDA含量(P<0.01),提高肝组织GSH含量与SOD活性(P<0.05)。6 wk虫草菌丝组减轻模型大鼠肝纤维化;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降低肝组织TG、MDA含量和γ-GT活性(P<0.05),提高SOD活性。虫草菌丝3 wk和6 wk组均明显减少α-SMA表达(P<0.05),且6 wk作用较3 wk更为明显。结论虫草菌丝提取物显著改善大鼠脂肪性肝炎、抑制脂肪性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抗肝脂质过氧化、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孙保木宣红萍李风华胡义扬刘平刘成海
关键词:肝硬化脂质过氧化作用虫草菌丝脂肪性肝炎
基于FN/整合素信号途径探讨扶正化瘀方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活化状态肝星状细胞(HSC)的纤维连接蛋白(FN)/整合素的信号转导特点,以及扶正化瘀方干预FN刺激HSC活化的抗肝纤维化分子药理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以10%小牛血清/M199原代培养于FN包被培养板中,以无FN包被培养细胞为对照,动态观察FN对原代培养HSC的影响;以原代培养1天的HSC为药效模型,分别加入10%大鼠血清(NRS)与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温育4~18h,倒置显微镜观察HSC形态,MTT法测定HSC增殖,alamarBlue法观察HSC的动态增殖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α-SMA、整合素α_5β_1、粘着斑激酶(FA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抗体Wesern印迹法检测分析FAK与ERK磷酸化水平。结果①无包被培养HSC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伸展与增殖明显,α-SMA和整合素α_5β_1蛋白表达增加:FN包被能明显促进培养早期(1d)静止HSC的增殖、α-SMA和整合素α_5β_1蛋白表达及ERK、FAK磷酸化;动态观察发现,FN能明显促进分离培养16~32h大鼠HSC的增殖,而后进入平台期,FN促HSC增殖作用减弱,对培养4、7d的HSC的活化与信号分子表达影响也不明显。②与无血清培养细胞比较,正常大鼠血清与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可明显促进FN包被的静止HSC的α-SMA与整合素β_1表达、ERK与FAK磷酸化;与正常大鼠血清比较,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可明显抑制FN与血清刺激的静止HSC增殖、α-SMA与整合素β_1表达、ERK与FAK磷酸化。结论FN可促进静止HSC活化,机制与上调整合素/FAK、ERK信号分子活性有关;中药药物血清可较好用于基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细胞信号转导的中药分子药理机制研究;扶正化瘀方可明显抑制FN刺激的HSC增殖活化,作用机制与下调整合素/FAK信号通路有关。
刘成海宣红萍陶艳艳胡义扬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肝星状细胞整合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