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448)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士雷李瑜李瑜王金英凌勇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神经元
  • 9篇海马
  • 9篇大鼠海马
  • 8篇海马神经
  • 8篇海马神经元
  • 8篇大鼠海马神经...
  • 7篇复氧
  • 7篇复氧损伤
  • 6篇细胞
  • 5篇缺氧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缺氧复氧
  • 4篇缺氧复氧损伤
  • 4篇线粒体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3篇低氧
  • 3篇细胞低氧
  • 2篇凋亡

机构

  • 8篇青岛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市黄岛区...

作者

  • 9篇王士雷
  • 3篇王金英
  • 3篇王海彬
  • 3篇王雪
  • 3篇凌勇
  • 3篇李瑜
  • 3篇李瑜
  • 2篇王鹏
  • 2篇贾长新
  • 2篇李玲玉
  • 1篇梁楠
  • 1篇赫建帅
  • 1篇刘佳
  • 1篇王敏
  • 1篇刘茂东
  • 1篇姚如永
  • 1篇周瑜
  • 1篇赵芹
  • 1篇张林
  • 1篇韦思思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陕西中医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时线粒体分裂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评价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时线粒体分裂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42):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赋形剂组(V组)不行缺氧复氧,加入赋形剂二甲基亚砜培养6h,终浓度0.01%;缺氧复氧组(H/R组)采用氧糖剥夺法缺氧6h,复氧20h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缺氧复氧+丙泊酚组(H/R+P组)于缺氧6h时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μmol/L。于复氧20h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质Ca^2+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元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Fis1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 c)、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H/R组和H/R+P组细胞凋亡率、Ca^2+浓度、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及Drp1、Fis1、Cyte、AIF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V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H/R+P组细胞凋亡率、Ca^2+浓度、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及Drp1、Fis1、CytC、AIF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
王海彬刘加秀贾长新赵芹王士雷王雪
关键词:二异丙酚缺氧海马神经元
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 评价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出生24 h内的SD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以7×105/ml的细胞密度接种到25 mm×25 mm培养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8):对照组(C组)细胞不进行任何处理;细胞缺氧复氧组(I/R组)细胞在缺氧前加入赋形剂[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1%]孵育40 min;线粒体分裂抑制剂组(M组)细胞在缺氧前加入50 μmol/L线粒体分裂抑制剂(溶于DMSO,DMSO浓度<0.1%)孵育40 min.采用氧糖剥夺法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模型,缺氧6h复氧20 h后用ELISA法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计算Bcl-/Bax蛋白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海马神经元ROS含量、细胞凋亡率升高,线粒体分裂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蛋白比值降低(P<0.05).与I/R组比较,M组海马神经元ROS含量、细胞凋亡率降低、线粒体分裂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P<0.05).结论 线粒体分裂可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参与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
王金英王士雷李瑜粱楠于金花宋作艳赵兰涛
关键词:线粒体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
TIGAR基因过表达对低氧复氧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TP53介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诱导因子(TIGAR)过表达对低氧复氧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提取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低氧复氧损伤组(B组)、过表达对照组(C组)、TIGAR过表达组(D组)、沉默对照组(E组)、TIGAR沉默组(F组)6组。建立低氧复氧损伤模型,然后各组采用相应的方法处理,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组神经元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神经元中TIGAR表达量及凋亡诱导因子(AIF)、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Fis1和Rho A蛋白1(ROCK1)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D组神经元细胞内TIGAR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0.05),ROS浓度、细胞凋亡率及AIF、Drp1、Fis1、ROCK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F组TIGAR的表达量下调,ROS浓度、细胞凋亡率以及AIF、Drp1、Fis1、ROCK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和E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低氧复氧模型中,TIGAR通过调控线粒体分裂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李玲玉赵芹赫建帅王鹏刘佳王士雷
关键词:凋亡诱导因子海马神经元细胞低氧
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分裂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中对线粒体分裂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至第8天,氧糖剥夺法建立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6瓶):空白对照组(C组),细胞未给予任何处理;赋形剂组(V组),赋形剂[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终浓度为0.01%]加入细胞培养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组(I/R组); I/R+丙泊酚1 μmol/L组(P1组)、I/R+丙泊酚10 μmol/L组(P10组)、I/R+丙泊酚50 μmol/L组(P50组),在细胞缺氧/复氧期间分别加入丙泊酚1、10、50 μmol/L。缺氧6 h,复氧20 h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荧光强度及Drp1与Fis1蛋白的共定位程度,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Fis1的表达。 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明显、线粒体荧光强度(0.079±0.032)明显增高(P〈0.05),蛋白Drp1(0.756±0.082)与Fis1(1.164±0.070)的表达及共定位程度(0.815±0.048)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1组、P10组、P50组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减轻、线粒体荧光强度(0.065±0.010、0.056±0.011、0.070±0.024)明显减弱(P〈0.05),蛋白Drp1(0.627±0.005、0.322±0.009、0.696±0.007)与Fis1(0.773±0.012、0.670±0.022、0.796±0.016)的表达及共定位程度(0.649±0.015、0.627±0.008、0.702±0.029)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丙泊酚1、10、50 μmol/L可以抑制体外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与Fis1的表达及两者的结合,从而抑制线粒体分裂。
张纵横朱全智王海彬刘茂东王雪王士雷
关键词:丙泊酚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 评价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0):正常组(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赋形剂组(V组)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孵育40 min,终浓度<0.1%;缺氧复氧组(H/R组)采用氧糖剥夺法制备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缺氧6h,复氧20 h.缺氧复氧+赋形剂组(H/R+V组)于缺氧前40 min加入DMSO,终浓度<0.1%;线粒体分裂抑制剂组(M组)于缺氧前40 min加入50mmol/L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溶于DMSO,DMSO浓度<0.1%).采用Mito Tracker染色法观察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表达水平,多功能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N组比较,H/R组Drp1、PGC-1α、NRF-1及TFAM表达水平、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升高,Mfn2表达下调(P<0.05);与H/R组比较,M组Drp1表达水平、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降低,Mfn2、PGC-1α 、NRF-1和TFAM表达上调(P<0.05).结论 线粒体分裂参与了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过程.
王雪王艳婷韦思思王金英王海彬凌勇王士雷
关键词:线粒体海马神经元细胞低氧
线粒体大麻素受体1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对线粒体分裂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CB1受体(mitochondrial cannabinoid receptor1,mtCB1)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对线粒体分裂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的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将培养至第8天的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n=60):正常组(N组):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缺氧复氧组(H/R组):采用氧糖剥夺法构建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缺氧6h,复氧20 h;缺氧复氧组+ACEA+AM251组(H/R+ACEA+AM251组):缺氧6 h结束后立即加入ACEA和AM251,终浓度分别为1μmol/L、10μmol/L,复氧20 h;缺氧复氧+ACEA+Hemopressin(H/R+ACEA+Hemo组):缺氧6h结束后立即加入ACEA和Hemopressin,终浓度分别为1μmol/L、10μmol/L,复氧20 h;缺氧复氧+赋形剂组(H/R+V组):同样于缺氧6h结束后立即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0.1%,复氧20 h。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诱导因子(AIF)、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Fis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和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1(ROCK1)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H/R组、H/R+ACEA+AM251组、H/R+ACEA+Hemo组和H/R+V组的细胞内Ca^(2+)浓度、细胞凋亡率、以及AIF、Drp1、Fis1、Cytc、ROCK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与H/R组相比,H/R+ACEA+Hem组上述各检测指标明显降低(P<0.05),H/R+ACEA+AM251组和H/R+V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CB1受体(mtCB1受体)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ROS的含量来减少细胞内Ca^(2+)浓度和ROCK1的表达,进而抑制线粒体分裂,并最终减轻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
李振东郝翠凌勇李瑜李玲玉王鹏王士雷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
一种改良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的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为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制备及研究建立一种更好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实验组取出生24h内的Wistar新生鼠海马,用木瓜酶和DNA酶消化,以1×108/L的密度接种于含体积分数0.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24h后更换无血清培养液,每隔3d半量换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养方法培养细胞。培养期间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判断海马神经元培养是否成功。结果实验组的海马神经元培养12h,可见大部分细胞贴壁;培养24h,大部分细胞可见3-4个突起,突起长度为(25.0±2.5)μm;培养3d,神经元胞体增大,可见明显光晕;之后神经元分化逐渐成熟,胞体透亮,呈锥形或多极形,光晕明显,神经元之间的突起联系更加紧密,形成密集的神经细胞网络;培养13d后,神经元细胞开始退化、变性,胞体萎缩,神经细胞网络开始老化。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神经元可出现少量凋亡,但实验组培养1、3、5、8d时的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11.5-49.5,P〈0.05)。免疫荧光法鉴定显示,实验组神经元细胞阳性率为(93.53±1.67)%。结论用上述改良方法培养得到的海马神经元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用于后续实验研究。
吴秀云凌勇张殿隆李瑜王士雷徐祯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荧光免疫测定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低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分裂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低氧复氧损伤中线粒体分裂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出生24h内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采用氧糖剥夺法建立低氧复氧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8组(n=6):正常对照组(C组,不对细胞进行处理)、赋形剂组(V组,不进行低氧复氧处理,加入体积分数0.000 1的二甲亚砜培养6h)、低氧复氧组(H/R组,采用氧糖剥夺法低氧6h、复氧20h,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低氧复氧损伤模型)、H/R+右美托咪定0.1μmol/L组(D1组)、H/R+右美托咪定1.0μmol/L组(D2组)、H/R+右美托咪定5.0μmol/L组(D3组)、H/R+右美托咪定10.0μmol/L组(D4组)、H/R+右美托咪定100.0μmol/L组(D5组),D1、D2、D3、D4、D5组在低氧复氧期间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1、1.0、5.0、10.0、100.0μmol/L的右美托咪定,低氧6h,复氧20h。观察各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数量与形态,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活性、细胞质中的钙离子荧光强度以及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Fis1和细胞色素C(CytC)、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H/R组神经元细胞数量和活性明显降低,钙离子荧光强度、Drp1、Fis1、CytC和AIF蛋白表达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F=221.10~816.00,P<0.05);V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D1、D2、D3组神经元细胞活性升高,钙离子荧光强度和Drp1、Fis1、CytC、AI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其中D2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F=221.10~816.0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低氧复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分裂发挥作用。
孙鑫洲张林王士雷李瑜张殿隆高清华
关键词:线粒体低氧海马神经元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阳还五汤组各15只,模型对照组以及补阳还五汤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动物模型,补阳还五汤组于造模造模后腹腔给药补阳还五汤0.4ml/(kg·d)1次,共用药7d,其余两组给予使用方式、剂量及使用频率和补阳还五汤组相同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Drp1,Fis1和cyt-c的表达水平、Ca^(2+)荧光强度、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及补阳还五汤组Drp1、Fis1及cyt-c表达水平较高(P<0.05),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较高(P<0.05),Ca^(2+)浓度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Drp1、Fis1及cyt-c表达水平较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较低(P<0.05),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低(P<0.05),Ca^(2+)浓度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较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Drp1、Fis1、cyt-c的表达水平以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抑制线粒体分裂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缓解脑缺血进一步损伤,有望为临床治疗方面提供新的干预方法。
韦辰王士雷孔宪刚藏圆圆李瑜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再灌注损伤细胞色素C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能量代谢障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8d的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赋形剂组、mdivi-1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后两组利用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divi-1组建模前给予mdivi—1预处理40min。缺血6h再灌注20h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分裂蛋白1(Drp1)、B细胞淋巴癌/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应用酶标仪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以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ivi-1组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Drp1(1.001±0.276;1.985±0.301)、Bax(2.752±0.786;4.225±1.10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0.749±0.128;0.336±0.109)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细胞数(72.5%;92.7%)均升高,ATP含量[(74.129±5.773)μmoL/g蛋白;(36.986±5.945)μmoL/g蛋白]及NnKiATP酶活性[(4.348±0.451)U/mg蛋白;(1.709±0.477)U/mg蛋白]、Ca^2+-Mg^2+-ATP酶活性[(1.955±0.287)U/mg蛋白;(1.123±0.181)U/mg蛋白]以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Ⅱ、Ⅲ、Ⅳ活性[(15.445±1.699)nmol/(min·mg)、(17.065±1.070)nmol/(min·mg)、(32.123±1.652)nmol/(min·mg)、(2.814±0.180)nmol/(min·mg);(6.810±1.725)nmol/(min·mg)、(9.473±0.751)nmol/(min·mg)、(23.010±1.716)nmol/(min·mg)、(1.598±0.181)nmol/(min·mg)]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mdivi-1组Drpl、Bax表达水平明显减少,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王敏李瑜王士雷贾长新周瑜王金英梁楠姚如永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