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1007)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裴福兴吕波刘雷屠重琪陈孟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断骨
  • 2篇愈合
  • 2篇生物降解
  • 2篇胫骨
  • 2篇黏接
  • 2篇降解
  • 2篇骨折愈合
  • 2篇横断骨折
  • 1篇硬组织
  • 1篇粘接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胫骨骨折
  • 1篇胫骨中段
  • 1篇粉碎性
  • 1篇粉碎性骨折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刘雷
  • 3篇吕波
  • 3篇裴福兴
  • 2篇屠重琪
  • 1篇屠重棋
  • 1篇陈孟诗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医用硬组织黏接胶黏接胫骨中段蝶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 ,数目较多的骨折碎块的固定仍是一个临床常见的难题。医用硬组织黏接胶是治疗粉碎性骨折的又一新方法 .采用完整新鲜人胫骨、骨块缺失的新鲜人胫骨、黏接后的新鲜人胫骨在扭转、三点弯曲、压缩等状态下的应力 -应变指标变化 ,研究医用硬组织黏接胶黏接人胫骨蝶形骨块后的力学指标的改变。在弯曲、扭转、压缩等实验中 ,胫骨中段的蝶形骨缺损 ,显著减弱了胫骨的抗弯曲、抗扭转、抗压缩的强度。在扭转实验中 ,完整胫骨的扭距大于黏接后的胫骨 ,黏接后胫骨的扭距大于缺损的胫骨。在压缩实验中 ,胶体断裂前 ,完整胫骨的压缩曲线斜率大于黏接后的胫骨的压缩曲线斜率 (P<0 .0 1) ,黏接后胫骨压缩曲线斜率大于缺损胫骨的压缩曲线斜率 ,并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0 .0 5 )。三点弯曲实验中 ,在胶体断裂前 ,完整胫骨的曲线斜率与黏接后的胫骨无显著差异 (P>0 .0 5 ) ,黏接后胫骨与缺损的胫骨曲线斜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黏接后的胫骨 ,其弹性模量、刚度系数与完整的胫骨无显著差异 (P>0 .0 5 )。医用硬组织黏接胶黏接蝶形骨块后 ,能显著提高其抗弯曲、抗扭转、抗压缩应力。在临床操作中 ,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骨折碎块固定时周围的软组织剥离 。
吕波屠重棋裴福兴陈孟诗刘雷
关键词:生物力学胫骨粉碎性骨折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兔胫骨横断骨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通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粘接固定胫骨中段横断骨折,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在体内降解的速度,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的胫骨中段制成横断骨折模型,实验组用2.5mm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断端间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对照组单纯用2.5mm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后分别于2、4、6、8、10、12周处死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断端骨折愈合情况、胶体残留情况。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折后,对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发现,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线清晰,断端可见纤维软组织连接,骨折断端周围可见软组织粘连,未见骨痂生长,断端间被粘连的软组织包裹;X线片可见骨折线清晰,未见骨痂影像。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见少量的骨痂形成,X线片可见骨折线略显模糊。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见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线部分消失,10周和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线完全消失,伴有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愈合;胶体在体内4周时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逐渐长入,6周时可见被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裹,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被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包裹,材料逐渐吸收并可见软骨化骨。结论:在粘接固定兔胫骨骨折时,胶体置入体内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体内2周即开始降解,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逐渐长入降解的区域,并逐渐包裹材料,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10~12周完全降解消失,未形成板障效应,不影响骨折愈合。
吕波屠重琪裴福兴刘雷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愈合生物降解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黏接兔桡骨横断骨折的效果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医用胶进行兔体内桡骨中段横断骨折的黏接固定,观察其在体内降解的速度以及对桡骨横断骨折黏接固定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2只,随机分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模型对照组,36只/组。①全部动物腹腔麻醉后常规方法锯断桡骨制作桡骨中段横断骨折模型。②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拭干骨折断端血迹后在断端间滴入一两滴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黏接胶(由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添加催化剂及辅助成分精制而成),加压并维持1min,以使胶体充分固化;模型对照组不采用内固定,以尺骨为支架进行自然固定。③术后2,4,6,8,10,12周分批处死动物,6只/组。对断端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胶体残留情况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选用大白兔72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大体观察和X线片检查结果:两组均于术后4周可见骨痂形成,8周骨折线模糊并有较多骨痂形成,12周骨折线完全消失;但前8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的骨折愈合速度均较模型对照组为慢,8周以后材料已经基本降解吸收,两组骨折愈合速度基本相同。②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组织学观察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随着胶体的降解,骨折逐步愈合,术后4周时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逐渐长入,6周时可见材料被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裹,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材料逐渐吸收并可见软骨化骨。12周时编织骨密度基本接近骨组织,连接骨折断端,骨折基本骨性愈合。模型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愈合程度基本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组相似。结论:在黏接固定兔桡骨骨折过程中,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体内2周即开始降解,10~12周完全降解消失,未形成板障效应,骨折愈合效果良好。提示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具有较高的
吕波屠重琪裴福兴刘雷
关键词:骨折愈合生物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