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AA227040)

作品数:73 被引量:261H指数:9
相关作者:唐北沙严新翔夏昆江泓沈璐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基因
  • 34篇突变
  • 21篇共济失调
  • 20篇小脑
  • 19篇突变分析
  • 18篇遗传性
  • 15篇帕金森
  • 15篇基因突变
  • 13篇帕金森病
  • 13篇核苷酸
  • 12篇腓骨
  • 12篇腓骨肌
  • 12篇腓骨肌萎缩
  • 12篇腓骨肌萎缩症
  • 12篇小脑性
  • 12篇小脑性共济失...
  • 12篇肌萎缩
  • 12篇肌萎缩症
  • 12篇汉族
  • 10篇蛋白

机构

  • 80篇中南大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家人类基因...

作者

  • 69篇唐北沙
  • 39篇夏昆
  • 38篇严新翔
  • 29篇潘乾
  • 28篇沈璐
  • 28篇江泓
  • 27篇郭纪锋
  • 26篇赵国华
  • 17篇张玉虎
  • 17篇张付峰
  • 16篇王俊岭
  • 15篇刘小民
  • 14篇蔡芳
  • 12篇张如旭
  • 10篇曹立
  • 10篇李静
  • 9篇陈涛
  • 8篇郭鹏
  • 7篇廖书胜
  • 7篇汤建光

传媒

  • 18篇中华医学遗传...
  • 17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6篇卒中与神经疾...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第八次全国医...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4篇2011
  • 3篇2010
  • 13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24篇2006
  • 19篇2005
  • 1篇2004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parkin基因突变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检测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onset parkinsonism,EOP)致病基因parkin突变。方法散发EOP患者82例,提取外周血细胞DNA,通过PCR扩增parkin基因的12个外显子,应用DHPLC进行变异筛查,峰形异常者进行DNA测序以明确序列变异的种类和位置。结果以100名健康者为正常对照,在82例EOP患者中检测出3种突变,均为点突变,内含子区突变包括1VSl—39G—T和1VS9+18C—T;编码区突变为T1422C,导致所编码的441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Cys441Arg)。结论在散发EOP患者中发现3个杂合型点突变,探讨应用DHPLC在EOP患者中开展parkin基因诊断的可行性。
李静唐北沙郭纪锋张玉虎严新翔牟英峰张学伟夏昆潘乾沈璐江泓
关键词:PARKIN基因突变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6型PINK1基因的突变分析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6型(PARK6)PINK1基因的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技术对1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家系先证者进行PINK1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在两个家系中检测出PINK1基因两个新的点突变:位于第4外显子938位的C→T,导致所编码的313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蛋氨酸(T313M);位于第7外显子1474位的C→T,导致第492位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截短了后面90个氨基酸。在另一个家系中检测出一个同义突变(Y454Y)。具有PINK1基因突变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早,病情进展慢,腱反射活跃,症状波动明显,睡眠后症状减轻,对小剂量多巴制剂反应良好,未见到由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结论PINK1基因突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我国大陆存在PARK6家系;PARK6具有临床异质性。
张玉虎唐北沙郭纪锋夏昆许波蔡芳邓汉湘严新翔陈涛曹立潘乾龙志高
关键词:突变分析DNA直接测序终止密码子腱反射活跃症状波动
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小热休克蛋白27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小热休克蛋白27基因(small heat-shock protein27,HSP27)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114个CMT家系的先证者进行HSP27基因突变研究,并进一步对基因突变家系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T2家系中发现一个HSP27基因错义突变C379T,单体型分析提示这4个家系很可能具有共同祖先。结论中国人CMT患者存在HSP27基因突变,但突变率较低(0.90%)。HSP27基因C397T突变除引起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外尚可导致CMT2,进一步证实同一CMT疾病基因的同一突变可引起不同的表现型。
刘小民唐北沙赵国华夏昆张付峰潘乾蔡芳胡正茂张成陈彪沈璐张如旭江泓
关键词:腓骨肌萎缩症基因突变运动神经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来自15个家系28例AR-J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AR-JP患者发病年龄平均26.1岁;均为隐袭起病,从一个或一侧肢体起病23例(82.1%),发展到对侧肢体的时间为(4.7±3.6)年;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100%)、静止性震颤(85.7%)、步态异常(60.7%)、腱反射增高(53.6%)、局部肌张力障碍(32.1%)和症状有波动(89.2%);W ebster改良评分平均为(11.2±6.1)分;多巴制剂维持治疗平均剂量为(0.40±0.28)g/d,用药前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为(27.9±10.3)分,用药后为(6.7±5.4)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AR-JP具有发病年龄早、症状轻、进展缓慢、多巴制剂反应好等特征。早期其症状不典型,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郭纪锋唐北沙张玉虎严新翔
关键词:常染色体隐性青少年帕金森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DJ1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DJ1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序列分析方法,对1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家系先证者的DJ1基因进行突变研究。结果本组AR-EP患者未发现DJ1基因的致病突变,在内含子区发现6个多态,分别为IVS1-15T→C、IVS4+30T→G、IVS4+45G→A、IVS4+46G→A、IVS5+31G→A和g.168_185del,其中3个(IVS1-15T→C、IVS4+45G→A、IVS4+46G→A)为新发现的多态。结论中国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DJ1基因突变可能罕见。
郭纪锋唐北沙张玉虎夏昆蔡芳潘乾沈璐江泓赵国华严新翔曹立
关键词:基因突变
过表达OGCP对鱼藤酮和突变型Parkin致HEK293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2010年
目的研究α-酮戊二酸载体蛋白(2-oxoglutarate carrier protein,OGCP)和Parkin对HEK29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鱼藤酮、OGCP和/或Parkin处理的HEK293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①野生型Parkin和OGCP能够提高经鱼藤酮诱导的HEK293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活性氧和细胞凋亡率,而突变型Parkin(R42P和T240R)则降低HEK293细胞尤其是经鱼藤酮诱导的HEK293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细胞内活性氧,促进细胞凋亡;②此外,还发现OGCP可以抑制由于Parkin突变(R42P和T240R)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活性氧增加,减少Parkin突变(R42P和T240R)导致的细胞凋亡。结论①Parkin蛋白和OGCP可能与维持线粒体正常功能相关;②过表达突变型Parkin(R42P和T240R)蛋白可能抑制线粒体功能,促进细胞凋亡;③过表达OGCP可能对鱼藤酮和突变型Parkin蛋白细胞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王春喻唐北沙张海南汤建光郭纪锋严新翔谭利明
关键词:PARKIN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的作用研究进展
2006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残存神经元中Lewy小体形成。5~10%帕金森病患者有家族史。虽然,大部分帕金森病病例为散发型,但阐明家族性帕金森病的分子机理对于整个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已经明确的帕金森病相关蛋白的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肖彬郭纪峰唐北沙
关键词:家族性帕金森病相关蛋白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变性疾病姿势平衡障碍静止性震颤
定位于12q24的腓骨肌萎缩症2L型10个候选基因的排除克隆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克隆定位于12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D12S1720和D12S1611之间约6.8cM的区间内的腓骨肌萎缩症2L型的致病基因。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10个候选基因,设计合成扩增10个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的引物,DNA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变异分析。结果在基因外显子及侧翼区共发现11个序列变异,其中杂合序列变异共5个,纯合序列变异共6个。上述序列变异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排除了10个候选基因(TAOK3、RAB35、RPLP0、PXN、RNF10、RHOF、VPS33A、RSN、DENR、RNP24)为腓骨肌萎缩症2L型致病基因的可能。发现了以上10个候选基因共11个单核苷酸多态,除镜影细胞(reed-steinbergcell,RS)细胞特异性中间丝相关蛋白基因的3207G→C在多态数据库已报道,其余均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
张如旭唐北沙资晓宏罗巍夏昆潘乾胡政茂赵国华郭科
关键词:候选基因基因克隆单核苷酸多态性
HtrA2/Omi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2008年
HtrA2(high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A2)/Omi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定位于线粒体,具有促细胞凋亡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HtrA2/Omi除了参与细胞凋亡外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egeneration,MND)、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目前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相关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在介绍HtrA2/Omi的基础上对其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王春喻郭纪锋唐北沙
关键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症状丝氨酸蛋白酶阿尔茨海默病
中国南方汉族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患者蛋白激酶Cγ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患者蛋白激酶Cγ(PRKCG)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已经排除SCA1、2、3、6、7、8、10、12、1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的67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先证者进行PRKCG基因全编码区18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一内含子交界区突变检测。结果本组SCA患者未检测到PRKCG基因致病突变,共发现4个单核苷酸多态(e.507A〉G,IVS15—41T〉C,纯合、杂合e.1941C〉T),其中e.507A〉G为新发现的罕见多态。结论PRKCG基因突变在中国大陆汉族SCA患者中可能罕见。
易继平江泓周亚芳王俊岭徐倩李晓辉沈璐潘乾夏昆唐北沙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突变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