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05010)

作品数:2 被引量:36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林晔王宇蓉张守春张蕾包友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东营凹陷
  • 1篇端元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资源
  • 1篇油田
  • 1篇油源
  • 1篇油源对比
  • 1篇运移
  • 1篇生排烃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胜坨油田
  • 1篇排烃
  • 1篇期次
  • 1篇相态
  • 1篇混源油
  • 1篇二次运移
  • 1篇凹陷
  • 1篇标志物
  • 1篇成藏

机构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篇张林晔
  • 1篇包友书
  • 1篇张蕾
  • 1篇刘庆
  • 1篇王忠
  • 1篇吕慧
  • 1篇张守春
  • 1篇王宇蓉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胜坨油田多源多期成藏混源油的定量判析被引量:15
2009年
精细的原油组群划分、油源对比及成藏分析表明,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沙二段的原油是由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早期降解原油与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两套烃源岩提供的晚期成藏原油形成的三元混合原油。选择两期成藏三个端元典型的原油样品,建立三角形判识图版,运用生物标志物绝对定量分析方法对胜坨油田的混源油进行了油源比例确定。结果表明:坨二区沙二段原油中,沙四上亚段源岩早期贡献为39%,晚期贡献为30%,沙三下亚段源岩的贡献为31%;坨三区沙二段原油中,沙四上亚段源岩早期贡献为41%,晚期贡献为33%,沙三下亚段源岩贡献为26%,即从坨二区到坨三区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的贡献有减小的趋势。另外,坨二区沙一段原油中,沙四上亚段源岩早期贡献为8%,晚期贡献为24%,沙三下亚段源岩贡献为68%,混源比例不同于本区主要含油层系原油。
吕慧张林晔刘庆王忠
关键词:胜坨油田混源油生物标志物油源对比成藏期次
东营凹陷油气资源相态类型分布规律被引量:21
2009年
根据生烃模拟实验,结合相图特征,研究了东营凹陷烃源岩生排油气相态类型演化特点。结果表明:沙四段烃源岩在不同演化阶段,生、排油气相态类型不同,其相态类型包括稠油、常规油、挥发性油、凝析气和湿气—干气相态;沙三段烃源岩则全部处于生排常规油相阶段。对二次运移过程中油气相态类型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二次运移过程中,油气相态类型变化主要包括油溶天然气出溶和原油稠化。油溶天然气出溶主要受地层温度、压力和油气流体组成控制,生物降解可加速油溶天然气出溶;原油稠化的主要地质作用为生物降解作用和水洗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已发现油气藏相态类型的统计,确定了东营凹陷不同相态类型油气资源的垂向分布范围。
包友书张林晔张守春王宇蓉张蕾
关键词:东营凹陷油气资源生排烃二次运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