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5B50301012)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4
相关作者:邓宇斌王亚柱毕小彬王晔甘丹卉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干细胞
  • 5篇间质干细胞
  • 5篇骨髓
  • 5篇骨髓间质
  • 5篇骨髓间质干细...
  • 3篇缺血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2篇血性
  • 2篇神经元
  • 2篇迁移
  • 2篇缺血性脑损伤
  • 2篇细胞移植
  • 2篇脑损伤
  • 2篇间质
  • 1篇凋亡
  • 1篇定向分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发生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邓宇斌
  • 4篇毕小彬
  • 4篇王亚柱
  • 3篇刘宇
  • 3篇甘丹卉
  • 2篇叶美红
  • 2篇王晔
  • 2篇沈君
  • 1篇田莹
  • 1篇胡贞贞
  • 1篇那晓东
  • 1篇余金泉
  • 1篇梁锦坚
  • 1篇许梅曦
  • 1篇周丽华
  • 1篇李士勇
  • 1篇陈永乐
  • 1篇陈敏山
  • 1篇叶伟标
  • 1篇郑智浩

传媒

  • 2篇生命科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第11次中国...

年份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磁性标记及其在大鼠体内核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实验研究表明,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获取简单,扩增容易,免疫原性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在细胞移植治疗血液、免疫、肿瘤及神经系统等领域的疾病时具有很大的优...
邓宇斌毕小彬刘宇沈君甘丹卉王亚柱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移植MRI
文献传递
Gd-DTPA标记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模型中的磁共振示踪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用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标记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用于细胞示踪的可行性。方法用jetPEITM-FluoF结合Gd-DTPA形成顺磁性颗粒,标记MSCs,电镜观察标记情况,并用MTT法测定标记细胞的活力。对标记的细胞进行体外和大鼠脊髓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Gd-DTPA可高效标记MSCs,同时对MSCs生长无影响。体外及MSCs移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MRIT1WI均显示,标记细胞呈高信号强度。结论Gd-DTPA成功标记的MSCs在体外和大鼠脊髓组织内均可检测到明显的MRI信号强度改变。Gd-DTPA可以用于MSCs标记的MRI示踪。
邓宇斌毕小彬沈君甘丹卉刘宇叶美红
关键词:细胞标记骨髓间质干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降低大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0
2008年
目的探讨MSCs对GVH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同时输入供者的T淋巴细胞诱导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联合或不联合移植供体来源的MSCs,观察受鼠的生存时间,同时利用RT-PCR法研究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用ELISA法检测移植后体内IL-4细胞因子的浓度。结果GVHD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7.30±2.33)天,实验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4.10±2.36)天,与单独移植HSCs相比,MSCs与HSCs共移植明显延长的受鼠的生存时间。同时,GVHD组Th1/Th2细胞比值为1.29±0.06,IL-4因子的浓度平均为(14.84±2.59)pg/mL,实验组Th1/Th2细胞比值为(0.77±0.14),IL-4因子的浓度平均为(40.09±13.99)pg/mL。MSCs与HSCs共移植降低了体内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了体内IL-4细胞因子的浓度。结论MSCs与HSCs共移植能有效抑制HSCs移植后致死性GVHD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同时MSCs可能通过作用于体内Th1/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促进体内IL-4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间接发挥了抑制GVHD的作用。
田莹邓宇斌王亚柱王晔朱文标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同种异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脑缺血中的保护机制
2007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作用最强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研究证明,在脑缺血动物脑内注入外源性VEGF能促进血管生成,但同时在缺血半暗带内会发生“盗血”现象。另一方面,VEGF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神经发生、直接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等多重保护作用。从分子水平了解这些神经保护机制,更有益于临床开发治疗脑缺血的措施。
胡贞贞邓宇斌王晔那晓东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缺血神经保护血管发生
SDF-1/CXCR4轴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8年
干细胞在许多组织器官显示巨大的细胞分化潜能,其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已知局部缺血可诱导干细胞的动员,并能感受组织损伤而定向迁移到损伤区并进行分化。具有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的干细胞迁移到高表达间质细胞来源的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组织区域,这种细胞的迁移运动能被CXCR4拈抗剂所阻断或通过CXCR4的过表达增强迁移的运动。SDF-1-CXCR4轴是体内各种类型的干细胞迁移及细胞在骨髓的滞留和归巢中的重要调节物质。本文就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治疗,SDF- 1-CXCR4轴在MSCs动员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李士勇邓宇斌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迁移干细胞缺血缺氧
氟比洛芬在肝癌射频消融术麻醉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术中应用氟比洛芬是否可以减少静脉麻醉导致的呼吸抑制的发生。【方法】选择射频治疗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K组和N组,每组各30例,其中K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50mg,N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两组均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微量泵维持麻醉。使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出现术中体动、呼吸暂停的例数。【结果】瑞芬太尼用量K组[(0.22±0.03)mg]显著少于N组[(0.51±0.07)mg,P<0.01]。术中体动K组(2例)少于N组(7例),呼吸暂停N组(12例)显著大于K组(2例)。【结论】氟比洛芬可以减少肝癌射频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黄婉龙浴辉李毅赖仁纯王旭东陈敏山许梅曦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射频消融瑞芬太尼氟比洛芬
髓鞘相关抑制因子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被引量:3
2006年
轴突生长的抑制因素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再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髓鞘相关糖蛋白(MAG),Nogo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是3种主要的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AIFs)。Ephrin-B3是另外一种髓鞘相关抑制因子。Nogo受体,p75受体和LINGO-1组成Nogo受体复合体。Rho-A和蛋白激酶C是MAIFs发挥轴突生长抑制作用的重要胞内分子。拮抗MAIFs或是阻断MAIFs的信号通路,可促进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
毕小彬邓宇斌王亚柱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NOGO脊髓损伤
p75NTR介导神经细胞凋亡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营养因子通过其低亲和力受体p75NTR与高亲和力受体Trk的介导,在神经元的存活、分化与髓鞘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存活、生长这些“正性”信号相反,p75NTR也介导受损后及新生神经元凋亡这一“负性”信号。一直以来,p75NTR是如何介导这些截然相反的功能仍不清楚,尤其是何时引起凋亡,其机制如何更是所知甚少。近来,随着s-p75NTR、proNGF、sortilin复合受体等的发现,其中的一些机制开始有所明朗。本文就p75NTR介导神经元凋亡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刘宇邓宇斌周丽华
关键词:P75NTR凋亡神经元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表达nestin的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并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想的供体。【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MSC,传至第6代的MSC接种在前一天涂有100μg/L多聚赖氨酸的塑料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用含100mL/LFBS的DMEM/F12培养液添加10ng/mL bFGF的培养液培养并以DMSO、BHA与Forskolin等诱导剂联合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前MSC的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前及诱导后6h、12h、24h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estin、NF-200和GFAP表达率。【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传至第6代MSC表面抗原CD29和CD44阳性率分为98.8%,96.6%,CD34和CD45阴性。免疫荧光鉴定传至第6代的MSC表达nestin阳性率为57.1%±6.9%,不表达NF-200和GFAP。诱导后30min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诱导后6h、12h、24h经nestin和NF-200免疫荧光鉴定,诱导后6h、12h、24 h nestin阳性率分别为96.5%±1.9%,88.1%±5.4%,33.5%±5.4%,NF-200阳性率分别为90.1%±2.9%,97.5%±1.3%,98.1%±1.6%。【结论】骨髓来源的nestin阳性的MSC具有神经祖细胞特性并且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王亚柱邓宇斌甘丹卉叶伟标叶美红陈永乐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神经祖细胞
猕猴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猕猴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对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7-01在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恒河猴10只。①将体外分离传代获得的猕猴骨髓间质干细胞中加入Hoechst33342标记液,然后应用隐丹参酮进行诱导分化。②按照改良Allen氏法制作猕猴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n=5)在脊髓损伤处头尾两端注射已初步诱导的猴骨髓间质干细胞,对照组(n=5)注射磷酸盐缓冲液。③细胞移植后1周至3个月,采用Tarlov评分方法(0 ̄4级)评价猴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情况:0级为肢体完全瘫痪;4级为正常。④采用Trueblue逆行追踪实验评估轴突通路的再建情况。⑤移植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将脊髓组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5只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2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猴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半小时后,神经元样细胞的胞体和轴突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强阳性表达。细胞移植3个月后,实验组猴子的脊髓损伤段冰冻切片中有大量Hoechst33342标记阳性的细胞。②实验组术后1周起即可见动物双下肢有轻微动作,至2个月左右,猴子的脊髓功能基本得以稳定,此时Tarlov评分介于2级与3级之间。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动物脊髓功能无恢复。③实验组可见脊髓组织形态完整,细胞无变性衰亡。④实验组动物的胸段脊髓和大脑感觉运动区的冰冻切片上均发现了Trueblue标记阳性的细胞。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能够促进脊髓损伤猕猴的运动功能恢复。
邓宇斌原清涛刘晓刚毕小彬
关键词:细胞移植骨髓细胞间质细胞脊髓损伤猕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