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09SFB3036)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刘轶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境外
  • 2篇境外上市
  • 1篇信息造假
  • 1篇造假
  • 1篇证券
  • 1篇证券监管
  • 1篇漩涡
  • 1篇明晰
  • 1篇境外间接上市
  • 1篇跨境
  • 1篇跨境监管
  • 1篇财务

机构

  • 2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篇刘轶

传媒

  • 1篇国际金融研究
  • 1篇证券法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境内企业境外直接上市:亟需明晰的监管框架和明确的监管标准被引量:2
2010年
随着境外直接上市实践的发展,以《公司法(1993年)》为基础,由有关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构成的监管规范体系逐步建立并不断充实。在新形势下,境外直接上市监管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监管框架不尽合理,上市条件过于严格、僵化,监管效率和透明度不高等。现阶段,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确有必要对境外直接上市活动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境内监管应与境外上市地监管合理衔接,并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此,亟需统筹考虑优化境外直接上市监管框架,完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标准,提高监管效率并增强监管工作的透明度。
刘轶
关键词:证券监管境外上市
财务信息造假漩涡中的中国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监管:历史和前景被引量:1
2011年
现行境内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监管框架由两套相对独立的监管制度组成,分别适用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情形。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历史背景,我国建立了针对国有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监管制度,旨在通过证监会的审批程序防控国有资产权益非法跨境移转和境外上市。21世纪初,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建立了针对非国有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监管制度;受防控国有资产流失、限制资本外逃等多重政策因素的影响,这一监管制度先后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变动,并形成了多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权力配置格局。上述监管框架的演进历史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长期的监管实践以及本次中国概念公司财务信息造假丑闻均表明,上述监管框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为适应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环境的新形势,应适时修订完善境外间接上市监管框架,包括准确定位监管宗旨、统筹规划监管框架、协调完善监管制度、合理配置监管权力、增强监管标准和监管实践的透明度等。
刘轶
关键词:境外上市跨境监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