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1034)

作品数:29 被引量:163H指数:8
相关作者:张志林蒋雪茵朱文清许少鸿吴有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南通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电子电信
  • 4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发光
  • 22篇电致发光
  • 20篇有机电致发光
  • 19篇发光器件
  • 16篇电致发光器件
  • 14篇有机电致发光...
  • 4篇有机发光
  • 4篇有机发光器件
  • 4篇激基复合物
  • 4篇复合物
  • 3篇衍生物
  • 3篇有机薄膜电致...
  • 3篇有机电致磷光...
  • 3篇磷光
  • 3篇光材料
  • 3篇光效
  • 3篇光效率
  • 3篇光学
  • 3篇光致
  • 3篇光致发光

机构

  • 31篇上海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南通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0篇蒋雪茵
  • 30篇张志林
  • 26篇朱文清
  • 20篇许少鸿
  • 13篇吴有智
  • 12篇孙润光
  • 12篇郑新友
  • 7篇丁邦东
  • 6篇委福祥
  • 6篇曹进
  • 4篇张晓波
  • 3篇鲁富翰
  • 3篇徐维
  • 2篇陈志明
  • 2篇刘向
  • 1篇张宝文
  • 1篇方亮
  • 1篇倪抒颖
  • 1篇丁帮东
  • 1篇张积梅

传媒

  • 5篇物理学报
  • 5篇发光学报
  • 4篇光学学报
  • 4篇半导体光电
  • 3篇光电子.激光
  • 2篇Journa...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年份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5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合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多重成分发射被引量:5
2005年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含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和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为TPD的激发态TPD 与PBD的基态相互作用形成TPD PBD类型的复合物,电荷对复合物是带电荷的空穴传输分子(D+ )的空穴和电子传输分子(A-)的电子交叉复合而形成的(D+ -A-) 复合物。各激发态在电场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形成机理和复合过程,并且单体发射和激发态复合物的比例随电场而变化,导致发射光谱随电场增强而蓝移。该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2 4 0cd·(cm2 ) -1和0 .4 9%。有机固态界面激基复合物或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常出现宽的红移发射带,是调节发光颜色的有效手段。
朱文清吴有智郑新友蒋雪茵张志林孙润光许少鸿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激基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光致发光光谱TPD
蒽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特性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改进传统的方法合成了三种9,10-二取代蒽衍生物蓝色荧光材料。比较了用这三种材料作发光层所制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谱特性、电流-电压-亮度关系,并探讨了三种蒽衍生物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方法合成的上述蓝色荧光材料具有原料易得、产物得率高、所制备器件性能好等特点。
丁邦东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蒽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
联苯乙烯类蓝色发光材料DPVBi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合成了联苯乙烯类蓝色有机发光材料DPVBi[4,4′ 二(2,2 二苯乙烯基) 1,1′ 联苯],用1H NMR,I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DPVBi作发光层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NPB/DPVBi/Alq3/LiF/Al,研究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质。器件最高亮度达4373cd/cm2,最大流明效率为1 24lm/W,在20mA/cm2电流密度驱动下的亮度为434cd/cm2,CIE色坐标为x=0 15,y=0 16,器件的蓝色发光具有较好的色纯度。重点对器件发光色度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4~4000mA/cm2)的变化,器件色度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郑新友吴有智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平板显示发光性质
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被引量:9
2007年
以Ag/ITO为全反射阳极,以Al/Ag为半透明复合阴极,制备了绿色、蓝色两种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研究了微腔效应对顶发射器件颜色的影响,通过调节光程,实现了用同一种有机发光层制备出不同波长的发射.Alq基顶发射器件得到波长峰值从500nm到584nm的不同颜色的器件,发光光谱半高宽由传统器件的100nm窄化到20—40nm,最高电流效率1.77cd/A.蓝光顶发射器件发光峰值从464nm变化到532nm,半高宽由传统器件的65nm窄化到17—21nm,并得到色坐标为(0.141,0.049)的深蓝色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
曹进刘向张晓波委福祥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有机发光微腔效应
微腔调色法实现有机发光器件三基色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用微腔调色法来实现有机发光器件的三基色,有利于减少光损失,并提高器件的色饱和度和效率.以多波长的白光器件为基构成了微腔顶发射器件.顶发射器件以Ag作为全反射阳极,ITO为光程调节层,Al/Ag为半透明复合阴极,Alq:DCJTB/TBADN:TBPe/Alq:C545为白光发光层.通过调节ITO厚度,改变微腔光程以及器件的颜色,分别得到红、蓝、绿三基色的器件,器件发光峰值分别为475,538和603nm,色坐标分别为(0.133,0.201),(0.335,0.567)和(0.513,0.360).半高宽分别为30,48,70nm.
曹进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有机发光微腔效应三基色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自动测量系统被引量:4
2004年
设计并组建了一套可精确测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电流密度 电压 亮度以及衰减曲线(亮度随时间的衰减)的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工作时由计算机通过RS 232接口控制Keithley2400SourceMeter向待测器件提供稳压(稳流)并测量相应的电流(电压),控制NewPort1800 CPowerMeter同步检测待测器件的光功率.采集到的数据最终送入计算机中进行处理、绘制性能曲线及存储.使用本系统对以JBEM为基质的蓝色OLED进行了测量.
倪抒颖吴有智孙润光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自动测量系统蓝光
新型低压高效叠层有机白光器件
2008年
以Bphen:Li/WO3作为电荷产生层制备了低压、高效有机叠层白光器件.实验中,首先在器件中引入高导电性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层,有效降低了器件的驱动电压,然后通过电荷产生层垂直堆叠两个低压白光器件,获得了低压、高效有机叠层白光器件.叠层器件性能与单发光单元的器件相比较,其亮度及效率均有大幅提高,叠层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了17cd/A,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叠层器件的效率约为传统器件的2.3倍,同时由于在叠层结构中引入了高导电性的载流子传输层,有效降低了器件的驱动电压,显著改善了白光器件的流明效率.叠层器件的流明效率相对于单发光单元器件提高了53%.
委福祥方亮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低压叠层
单异质结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1
2004年
 为了增加电子注入,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通常包含一层由发绿光的Alq组成的电子传输层,因此器件的发光常常不可避免地要出现Alq本身的发光从而影响器件的发光色纯度。在以胺类衍生物(N,N'-diphenyl-N,N'-bis(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TPD)为空穴传输层,DSA衍生物(4,4'-bis(2,2-diphenylvinyl)-1,1'-biphenyl,DPVBi)为发光层,当用Liq为电子注入层与Al结合构成复合电极时所制备的双层单异质结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由于去除了Alq而得到色度纯正的DPVBi的发光,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发光效率。
吴有智郑新友朱文清孙润光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色纯度
256级灰度OLED驱动电路被引量:4
2005年
设计了一种OLED矩阵屏的驱动电路,在64×48 像素OLED矩阵屏上,采用脉宽调制的方法实现了256级灰度、无交叉效应的静态图案显示。通过在未选中行上施加正向偏压、未选中列上施加反向偏压的方法,有效地抑制了交叉效应。
陈志明朱文清张志林蒋雪茵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灰度显示
9,10-二[3,5-二(苯基)苯基]蒽的合成新方法
2008年
9,10-二[3,5-二(苯基)苯基]蒽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小分子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通过改进的方法合成其重要的中间体3,5-二苯基溴苯,经过锂卤交换,采用还原蒽醌与相应芳基锂的加成物得到目标产物。研究了用所合成的材料作发光层所制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谱特性及其电流、电压、亮度等。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的方法合成上述蓝色荧光材料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步骤少、产物得率较高等特点。
丁邦东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