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B115)

作品数:132 被引量:897H指数:14
相关作者:白春学金美玲李善群王桂芳叶伶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6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哮喘
  • 25篇细胞
  • 23篇阻塞性
  • 21篇支气管
  • 19篇慢性
  • 16篇通气
  • 16篇气管
  • 16篇综合征
  • 16篇疾病
  • 15篇蛋白
  • 14篇低通气
  • 14篇低通气综合征
  • 14篇支气管哮喘
  • 14篇睡眠
  • 14篇睡眠呼吸
  • 14篇睡眠呼吸暂停
  • 14篇睡眠呼吸暂停...
  • 14篇睡眠呼吸暂停...
  • 14篇气道
  • 11篇阻塞性肺疾病

机构

  • 127篇复旦大学
  • 10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泰山医学院附...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解放军477...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7篇白春学
  • 25篇金美玲
  • 21篇李善群
  • 20篇王桂芳
  • 17篇叶伶
  • 15篇宋元林
  • 12篇吴晓丹
  • 12篇何礼贤
  • 11篇陈智鸿
  • 9篇李华茵
  • 9篇励雯静
  • 9篇龚颖
  • 8篇邵川
  • 7篇蒋进军
  • 7篇叶茂松
  • 7篇张新
  • 7篇洪群英
  • 6篇刘子龙
  • 6篇董春玲
  • 6篇沈瑶

传媒

  • 29篇国际呼吸杂志
  • 16篇中国临床医学
  • 12篇复旦学报(医...
  • 10篇中华结核和呼...
  • 9篇中华哮喘杂志...
  • 8篇世界临床药物
  • 6篇中国呼吸与危...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Chines...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国科学(C...

年份

  • 3篇2015
  • 14篇2014
  • 13篇2013
  • 17篇2012
  • 27篇2011
  • 17篇2010
  • 23篇2009
  • 17篇2008
  • 1篇2007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慢性咳嗽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09年4月因慢性咳嗽在我院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患者43例,先后予以FeNO、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结果18例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25例激发试验阴性患者,为非哮喘的慢性咳嗽。哮喘组患者FeNO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哮喘组患者FeNO值与LogPD20FEV1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884)。FeNO诊断咳嗽变异性哮的最佳阈值为15.85ppb,其约登指数为0.753,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2.0%,阳性预计值为88.2%,阴性预计值88.5%。结论FeNO对咳嗽变异性哮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叶伶龚颖童岳阳金美玲
关键词:一氧化氮咳嗽慢性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
氧化应激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病及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1年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由于其患者人数多,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已经成为社会和患者家庭的严重经济负担,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大约有6亿人患有COPD,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
何娓娓顾宇彤王桂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COPD氧化应激
吸烟对成人哮喘控制及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吸烟对成人哮喘控制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吸烟哮喘患者(吸烟组)20例及非吸烟哮喘患者(非吸烟组)17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并行肺功能检查,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常规、血总IgE、尿白三烯E4(leukotriene E4,LTE4)和可替宁,并行诱导痰检测,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吸烟组每人平均1年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为(1.80±1.88)次,高于非吸烟组患者[(0.76±1.4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CT评分、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N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和痰中嗜酸细胞百分比(Eos)、血IgE、诱导痰涂片中巨噬细胞百分比(Ma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诱导痰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诱导痰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39.60±13.32)pg/mL,明显高于非吸烟组的(33.87±4.46)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尿LTE4为(203.25±136.3)pg/mgCr,较非吸烟组的(121.23±62.77)pg/mgCr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的尿LTE4水平与吸烟量呈直线相关(r=0.521,P=0.032),FeNO与血IgE无直线相关性;非吸烟组FeNO水平与血IgE呈直线相关(r=0.612,P=0.009)。吸烟组FEV1、痰Neu、痰Eos、痰上清液中IL-8和吸烟量无直线相关性。结论:吸烟使哮喘更难以得到控制,使患者痰液中TNF-α分泌增多,导致白三烯代谢增加,且其增加的量与吸烟量正相关。
杨琤瑜杨冬叶伶徐益明叶茂松金美玲
关键词:哮喘吸烟哮喘控制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活性的改变以及PC、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抗原含量的改变,探讨ALI/ARDS对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分ALI/ARDS组(24例)和健康对照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两组静脉血血浆PC、TM、PAI-1的抗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C活性。对ALI/ARDS患者进行APACHEⅡ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将ALI/ARDS患者依据脏器衰竭的数目和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ALI/ARDS组PC活性和PC抗原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TM、PAI-1抗原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LI/ARDS组血浆PC活性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和MOD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LI/ARDS组PAI-1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存在着正相关性(前者P<0.01,后者P<0.05)。ALI/ARDS组PC、TM的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单纯呼吸衰竭亚组血浆PC活性显著高于MODS亚组(P<0.01);两亚组间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存活亚组和病死亚组间血浆PC活性,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LI/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叶伶金美玲徐晓波高磊白春学朱蕾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凝血纤溶蛋白C凝血酶调节蛋白
功能残气量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测定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被引量:7
2012年
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指的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RC)加补呼气量(ERV)。FRC对稳定肺泡气体分压起缓冲作用,如果没有FRC,呼气末期肺泡将完全陷闭。FRC增加提示肺泡扩张,FRC减少说明肺泡缩小或陷闭。FRC不能直接测定,通常采用间接的方法,主要有密闭体描法,密闭式氮稀释法,密闭氦稀释法(一口气法和重复呼吸法)。不管是开放式还是密闭式气体稀释法测定的基本原理均来源于质量守恒定律,即某一已知浓度的指示气体被另一未知容量的气体所稀释,通过测定已被稀释的气体中指示气体的浓度即可获得该未知的容量。
李丽杨延杰宋元林
关键词:功能残气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FRC
直接测序法与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肺癌小活检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被引量:10
2013年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与肺癌患者应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疗效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缺乏统一的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测序法与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corpions ARMS法)在检测肺癌临床活检小标本EGFR突变时敏感性的差异,以及相关靶向治疗疗效的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共同检测168例石蜡包埋肺癌标本,并随访评估其中行靶向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标本80例中,直接测序法与ARMS法所检出的突变阳性率分别为18.8%和25.0%,敏感性分别为71.4%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检小标本88例中,直接测序法与ARMS法所检出的突变阳性率分别为19.3%和42.0%,敏感性分别为42.5%和92.5%,前者均显著低于后者(P<0.01)。靶向治疗疗效方面,直接测序法与ARMS法野生型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6.3%和3.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而在小活检标本中,直接测序法野生型患者ORR达32.0%。直接测序法野生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4.0个月,明显长于ARMS法野生型患者的1.5个月(P<0.05)。结论:对活检小标本而言,ARMS法较直接测序法的敏感性更高,其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的一致性更好,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等小标本EGFR突变检测更适合用ARMS法。
赵婧雅王笑影曾海英黄洁洪群英叶欣朱冠山侯英勇张新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活检标本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情况,并探讨ICU中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Ab)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和敏感(CRAb和CSAb)的HAP患者进行1∶1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CRAb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5%,仅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敏感性(耐药率<20%);与CSAb组相比,CRAb组仅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进一步上升(P<0.05)。②ICU中CRAb的H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分离出病原菌前14d内接受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OR=6.229)、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OR=1.067)、APACHEⅡ评分≥20(OR=4.572)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OR=1.170)。CRAb组及CSAb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21.87±21.19)d和(8.50±6.00)d(P=0.001),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53±11.38)d和(5.67±3.72)d(P=0.013)。结论①2006年7月—2008年6月我院ICU临床分离的Ab的耐药率较高,CRAb仅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高敏感性。②分离出CRAb前14d内接受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治疗、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APACHEⅡ评分≥20是ICU中CRAb的HAP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海红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陈雪华周春妹高晓东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医院获得性肺炎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探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耐碳青霉烯酶鲍氏不动杆菌(CRAB)之间的同源性,了解有无流行暴发以及流行变迁。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以及2005年上半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CRAB复活后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同源性。结果 PFGE方法分析发现,2007-2008年所复活的63株细菌中共有A、C-L等11种基因型,主要为流行株C和流行株E,各有20株,各占31.7%;此时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分离的25株CRAB主要来源于流行株C(72.0%),该病区中流行株C最早分离于2007年12月,之后在2008年引起持续而频繁的感染;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分离的细菌以流行株G1为主(40.0%),呼吸科病房及留院观察室均以克隆株E为主;SICU 2005年2-6月分离的CRAB有A和B两种基因型,以流行株B为主,占80.0%;克隆株A首次分离于2005年2月的SICU的痰标本,之后(2007-2008年)在所研究的各个病区间断出现。结论近两年医院CRAB主要的PFGE基因型为流行株C和流行株E,克隆株G1和克隆株E可引起暴发流行;同一克隆株可在同一病房内发生交叉感染从而引起流行暴发;流行相关的克隆株可在病区长期生存,从而引起病区内持续感染,需要积极采取感染控制措施;与2005年相比,近两年SICU中的主要流行株由克隆株B变为克隆株C,推测同一个病区的流行基因型可能存在流行变迁。
陈海红李华茵何礼贤胡必杰陈雪华周春妹高晓东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脉冲场凝胶电泳同源性
非小细胞肺癌性别差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男性和女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年龄、吸烟史、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等方面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921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分析男女NSCI。C患者上述各方面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选用t检验和z。检验。结果921例NSCLC患者中,男性647例,占70.2%,女性274例,占29.8%。女性确诊NSCLC早于男性[(57.9±11.4)岁VN(60.9±10.9)岁,P〈0.013,且女性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亦低于男性腺癌患者[(57.9±11.6)岁vs(59.8士11.1)岁,P=0.041]。男性鳞癌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39.6%vs7.7%,P〈0.01),而女性中腺癌比例高于男性(88.7%vs55.2%,P〈0.01)。在各型NSCLC患者中,男性吸烟的比例均高于女性(鳞癌:86.3%vs9.5%,P〈0.01;腺癌:68.1%vs3.7%,P〈0.01;其他类型NSCLC:76.5%vs0.0%,P〈0.01),男性患者咯血的发生率高于女性(32.5%vs18.6%,P=0.027)。结论NSCLC在男性中更为多发。女性发病早于男性,女性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低于男性腺癌患者。男性中鳞癌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中腺癌更为常见。各型NSCLC患者中,男性吸烟的比例均高于女性。
张颖秋房蒙潘科蒋鑫隋大鸣徐松翠王桂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性别
云南省富源地区肺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云南省富源县是中国肺癌高发地区之一,探讨该地区人群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肺癌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ubmed、Webofknowledge、Googl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检索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该地区人群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国内外研究文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累计病例4666例,对照5298例。各因素合并比值比分别为生活用煤(4.40)、居室通风情况(2.15)、炼煤环境(2.02)、吸烟(1.72)、女性被动吸烟(1.70)、易感基因(肿瘤家族史)(1.65)、慢性呼吸道疾病(1.52)、饮食习惯(饮酒和高脂饮食)(1.39)、蔬果摄人多(0.65)。结论影响富源地区人群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室内外环境污染、吸烟、家族史、呼吸系统疾病和饮食习惯等,提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该地区肺癌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佘君王玉琦秦新裕樊嘉高光所赵瑜淑胡蕊魏宁杨震唐红敏洪群英宋元林白春学罗光雄马开祥罗艳李才花毛亚莲蒋奕张建平李远方饶圣祥胡洁
关键词:肺癌META分析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