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03)

作品数:16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韩德信王晓华王立鄂霞杨爽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11篇文学
  • 3篇打工文学
  • 2篇代文
  • 2篇艺术
  • 2篇审美
  • 2篇文化
  • 2篇文化模式
  • 2篇文学理论
  • 2篇乡土
  • 2篇乡土文学
  • 2篇小说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对立
  • 1篇艺术呈现
  • 1篇意境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
  • 1篇散文
  • 1篇审美观

机构

  • 15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韩德信
  • 3篇王晓华
  • 2篇王立
  • 1篇蔡梅娟
  • 1篇杨爽
  • 1篇鄂霞

传媒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东岳论丛
  • 2篇当代文坛
  • 1篇外语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励耘学刊

年份

  • 2篇2018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常生活·审美观念·小人物书写被引量:2
2018年
自20世纪中叶开始,日常生活理论将人的存在问题重新拉回到现实层面,避免了单纯从精神层面探讨人的价值与意义的传统做法。美学研究也发生着多重新变,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受到普遍重视。小人物书写成为日常生活场域中的小说创作的重要形式。这既是对过度神圣化与理想化的小说创作的反叛,也是对个体的人现实存在的重视与关注。日常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客观地要求作家必须对小人物书写加工提炼,而非只简单化、平面化地描写。
韩德信王晓华
关键词:审美观念小说创作
现代化·现代性·乡土文学——以刘玉栋作品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乡村中国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叙述场中的主角。凭借对乡村中国的个体体验与集体记忆,不同作家笔下的乡村中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场中的乡土文学的盛况。纵观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发展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文学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作家遵循着农民由于物质贫困导致精神匮乏的思考路径,将乡土文学的描述场景多放在农民生活的贫困、精神的麻木、社会地位的低下等方面。
韩存远韩德信
关键词:乡土文学物质贫困农民生活
论互文性与解构主义被引量:1
2015年
"互文性"是法国学者朱莉亚·克里斯蒂瓦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创设的一个文论术语。近年来,围绕互文性所展开的各项研究始终备受瞩目,而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分支,自传入我国伊始便引发了学者的激烈论争,且一直备受关注,但将互文性与解构主义联系起来进行的交互性研究却实为少见。以综合性眼光统筹两者间的关系,厘清互文性的基本内涵,进而发掘出其与解构主义思想间的关联,这种"以小见大"的研究方式有益于把握二者的自身特质及相互关系。
韩存远
关键词:互文性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隋唐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论
2014年
隋唐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透过隋唐的绘画艺术可以直观地捕捉到这段时期绘画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宏观地分析了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分别从隋唐绘画艺术之根——和、隋唐绘画艺术之气质——风骨、隋唐绘画艺术之诗意——意境、隋唐绘画艺术之外显——趣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隋唐绘画的审美特征。
郄光超
关键词:隋唐绘画风骨意境
被金钱和权力扭曲的世界——曹征路小说主题探究
2013年
曹征路的创作在近年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对曹征路作品的评论、研究往往只限于如《那儿》《霓虹》《豆选事件》《问苍茫》等几部被标注为底层文学的作品,就是这几部往往也是单篇评述,缺乏总体性的视野。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对曹征路作品的研究还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上,有待进一步深入。曹征路的创作自社会转型期以来,实际上被一个主题统领着,那就是:被金钱和权势扭曲的当代中国。金钱和权力以及二者的共谋是解读曹征路转型期以来创作的关键切入点,也是曹征路作品思考中国当代社会本质的基本立足点。
王立
关键词:金钱权力
文学理论中反本质主义问题的反思被引量:1
2014年
新世纪以来,随着反本质主义问题的提出,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现象,就是对"文学是什么"的本质问题的回避,而代之以"什么是文学"或"文学是作为××"的经验性描述或知识性阐释。这些教材中将文学本质的论述归于本质主义问题,并进而从反本质主义的角度放弃对文学本质问题的追问。这种深受后现代主义影响,有意回避对文学本质追问的做法,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其实,对"文学是什么"本质问题的追问,是文学理论走向理论自觉的前提与趋向学科独立的理论基础,它有助于避免单纯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全面认识与把握文学现象,并在理论的层面完善文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同时,文学本质问题的存在,对于文学理论保持相对稳定性,分析文学现象,更好地评说文学创作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韩德信
关键词:文学理论反本质主义
被碾轧着的底层之痛——郑小琼打工诗歌论被引量:2
2015年
郑小琼由一个普通的打工妹转变为文坛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已成为底层写作中的一段佳话。在郑小琼的创作中,打工诗歌是其作品的精华所在。作为出身于社会最底层,并且一直在打工者的队伍中打拼的郑小琼来说,她是打工阶层的见证者和书写者。郑小琼用她犀利的笔触塑造着这个群体的塑像。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中的种种艰辛与无奈,写他们的打拼和对生活卑微的期待。郑小琼的打工诗歌,是中国这个后发现代化国家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底层生活的见证。
王立
关键词:打工诗歌
现代性与乡村日常生活关系的文学思考
2018年
现代性与乡村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场中的一道鲜明色彩。乡村日常生活具有重复性与单调性、自然性与恒久性、经验的固化与思维的惰性、纲常伦理与礼仪习俗的伦理作用等特征。这些特征与现代性之间形成矛盾。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多数作家还是站在现代化立场上,以文学的形式批判乡村日常生活,90年代之后,乡村日常生活以正面的形象进入作家视野,他们认为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之间不是简单的冲突与对立,而是相互融合的。
韩德信王晓华
哲学与文学理论关系问题研究
2013年
目前学术界在文学理论中关于反本质主义问题的争论一直未能停止。究其原因,反本质主义论者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文学理论过分依赖哲学,受其影响而丧失了文学理论的学科基础与自身理论的合理性。文学理论中本质主义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受哲学影响,文学理论过度发展其理论品格的一极,在脱离创作实践中放弃了实践品格的追求。当下文学理论应在保持其理论品格的同时,突出其实践品格,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提高理论再生能力。
韩德信
关键词:文学理论哲学理论品格实践品格
城镇化与当代打工文学被引量:3
2013年
当代打工文学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学现象。它以文学的形式一方面反映着打工者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打工文学呈现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反映农民奔向城市的心路历程与生活之路。第二阶段反映进城后的农民的生活状态,即"走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的尴尬境地。
韩德信
关键词:城镇化打工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