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716400)

作品数:18 被引量:83H指数:6
相关作者:耿美玉李静王丽梅管华诗杨新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肿瘤
  • 4篇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受体
  • 3篇配合物
  • 3篇转移酶
  • 3篇抗肿瘤
  • 2篇信号
  • 2篇信号转导
  • 2篇药物
  • 2篇生物学
  • 2篇糖基化
  • 2篇迁移
  • 2篇肿瘤药
  • 2篇肿瘤药物
  • 2篇转导
  • 2篇子机
  • 2篇相互作用
  • 2篇金属
  • 2篇抗肿瘤药

机构

  • 17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耿美玉
  • 8篇李静
  • 4篇王丽梅
  • 3篇管华诗
  • 2篇任素梅
  • 2篇杨新颖
  • 2篇江涛
  • 2篇张炜
  • 2篇辛现良
  • 2篇戴功
  • 2篇路长林
  • 1篇葛宇清
  • 1篇戚欣
  • 1篇于文功
  • 1篇李延团
  • 1篇王敬俭
  • 1篇苗本春
  • 1篇莫晓媚
  • 1篇张忠伟
  • 1篇李春霞

传媒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Journa...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在粘膜免疫中的重要功能被引量:18
2007年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属于Ⅰ型跨膜糖蛋白,可与多聚免疫球蛋白A和多聚免疫球蛋白M特异性结合,通过穿胞转运,将它们从上皮细胞基底侧膜转运到顶膜,并最终分泌到外分泌液中去.在此过程中,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细胞外段被水解,释放出与多聚免疫球蛋白A或多聚免疫球蛋白M相结合的细胞外段(又称为分泌成分).分泌成分是sIgA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sIgA的粘膜防御功能,而且在被动粘膜免疫中也有重要作用.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通过介导细胞内多聚免疫球蛋白的转运,可以在粘膜的腔面阻止病原体粘附,在上皮细胞内中和病毒,也可以将固有层内的抗原分泌出去.因此,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有效分泌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发挥粘膜防御功能的必要条件.但在某些情况下,该受体也可以介导微生物对上皮屏障的入侵.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是高度N-糖基化的,其分子中独特的糖链结构,可能与受体的穿胞转运、sIgA在粘膜的正确定位,以及抗原对上皮细胞的粘附有关.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和分泌成分参与的多重分子机制,使它们在粘膜免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庆娟戚欣耿美玉
关键词: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粘膜免疫分子机制N-糖基化
多聚唾液酸转移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5年
多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是一类线性、均一多聚α2,8连接唾液酸的独特碳水化合物,它主要通过典型的N-连接糖苷键附着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神经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上。PSA通过改变NCAM的黏附性调节神经细胞发育、神经导向以及突触形成,从而在神经发育中起关键作用。PSA表达的调节具有时间和结构依赖性,NCAM的唾液酸化是由两种多聚唾液酸转移酶(polysialyltrans ferases)-ST8Sia II(STX)和ST8Sia IV(PST)所催化,它们都属于6个基因编码的α2,8唾液酸转移酶家族。STX和PST都可将多个唾液酸残基转移到含有NeuNAcα2-3(或6)Galβ1-4GlcNAcβ1-R结构的N糖链受体上;两种酶共同作用时远远大于一种酶形成的PSA量。总之,多聚唾液酸转移酶可调节PSA的合成并参与了脊椎动物的神经发育。
戴功王丽梅杨新颖耿美玉
关键词:转移酶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神经发育PSAACID
GDNF家族及其受体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 ,GDNF)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肠道神经元等多种神经元均具有促存活及损伤保护作用。GDNF的神经营养作用主要是通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α (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receptors α ,GFRαs)亚基和受体酪氨酸激酶Ret亚基两类受体亚基介导。GDNF家族配体包括GDNF、neurturin (NRTN) ,persephin (PSPN)和ARTNemin (ARTN) ,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的相关性。
魏传银王丽梅陈雪红路长林耿美玉
关键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Ⅱ促进小鼠乳腺癌细胞迁移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常见有N-糖链的异常增多。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Ⅱ(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Ⅱ,GnT-Ⅱ)是合成复合型N-糖链的关键酶,但对肿瘤细胞功能的影响尚未有报道。为了研究GnT-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的方法检测了组织来源相同而恶性程度不同的小鼠乳腺癌细胞株中GnT-Ⅱ的mRNA表达水平,发现在恶性程度高的4T1细胞中GnT-Ⅱ的mRNA表达水平比恶性程度低的67NR细胞高1.53倍。以4T1细胞的cDNA为模板,PCR克隆得到GnT-Ⅱ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pMSCV-GnT-Ⅱ,转染4T1细胞获得GnT-II过表达细胞株,并检测其增殖能力、与纤粘连蛋白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研究发现在4T1细胞中过表达GnT-Ⅱ后,细胞粘附能力降低67%,迁移能力增加82%。结果表明,GnT-Ⅱ可能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糖链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靶点。
葛宇清顾玉超于文功
关键词:糖基转移酶肿瘤细胞迁移
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及其细胞生物学功能被引量:6
2007年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多数蛋白质糖基化发生在细胞膜表面,且糖链结构复杂。而发生在细胞浆与细胞核内的、单个O-GlcNAc修饰的蛋白质糖基化现象,因其独特的细胞定位、糖链连接方式以及重要的生物学调控作用而日益成为糖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对蛋白质O-GlcNAc修饰及其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杨新颖李静耿美玉
关键词:O-GLCNACOGTO-GLCNACASE
Facile Conversion of Alcohols to Olefins by Tosylation and Subsequent SiO_2-promoted β-elimination
2007年
A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for the conversion of alcohol to olefin by tosylation and subsequent β-elimination promoted by silica gel in this study. Treatment of the alcohols with p-toluenesulfonyl chloride in pyridine at 0℃ af- fords tosylates which undergo β-elimination with silica gel in dichloromethane or chloroform at room temperature, yielding olefins with high productivity.
RUAN Xiaohong SONG Gaopeng ZHANG Yichun LI Yingxia
关键词:醇类
Aurora蛋白激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Aurora激酶是一类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包括三个成员:Aurora A、B、C。Aurora激酶在大多数肿瘤中均高表达,其异常调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Aurora激酶抑制剂作为抗肿瘤候选药物受到广泛的关注,已有一些进入临床试验,且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本文围绕Aurora家族的三个成员,讨论了其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指出其作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潜在价值。
唐帅李静耿美玉
关键词:AURORA激酶抗肿瘤药物有丝分裂
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8年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调控肿瘤内缺氧效应的一个重要因子,它能引起肿瘤细胞的无氧糖酵解、引发肿瘤的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等行为,使这些肿瘤细胞在缺氧微环境下得以存活并使肿瘤的恶性程度进一步增强。它还能引发肿瘤对放/化疗的耐受,其表达程度与预后不良成正相关。它的发现为人们靶向肿瘤缺氧来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靶向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王敬俭李静耿美玉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缺氧
乳腺癌相关糖复合物糖链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7年
乳腺癌是妇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从糖复合物糖链变化的角度来探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是当前疾病糖组学研究的热点。该文综述近年来乳腺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及细胞外基质中糖蛋白、糖脂、蛋白聚糖等糖复合物的糖链变化情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孙兴权李静耿美玉管华诗
关键词:乳腺癌糖复合物糖链
神经细胞黏附因子L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006年
目的获得重组神经细胞黏附因子L1(L1),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L1cDNA;构建原核表达pET28a+和真核表达pcDNA3.0载体;并构建L1胞外域不同结构基序的原核表达载体;将pET L1s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表达菌株BLL1s;将pcDNA3.0-L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入PC12细胞中,筛选稳定表达L1的基因工程细胞株PC12-L;用原核表达的L1胞外不同结构域蛋白刺激PC12L1基因工程细胞,观察其分化情况。结果IgI-FN5胞外域I、g(Ⅰ-Ⅵ)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和FN(1-5)纤连蛋白型Ⅲ重复序列均可明显促进PC12-L1细胞突起生长,具有生物学活性;Ig(Ⅴ-Ⅵ)也可促进PC12-L1细胞突起生长,但生物活性显著降低;FN(3-5)不能促进PC12-L1细胞突起生长,没有生物活性。结论L1分子胞外至少有2个结构域Ig(Ⅰ-Ⅵ)和FN(1-5)可显著促进PC12-L1细胞的突起生长,对L1分子生物活性的维持必不可少;胞外免疫球蛋白结构域Ig(Ⅴ-Ⅵ)对维持L1分子的生物活性不十分重要;纤连蛋白型Ⅲ重复序列结构域FN(3-5)对维持L1分子的生物活性不重要。
潘新王丽梅李静路长林耿美玉
关键词:基因表达细胞转染PC12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