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26)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柏俊才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4篇北魏
  • 3篇文学
  • 1篇多民族文学
  • 1篇质朴
  • 1篇诗歌
  • 1篇诗歌风格
  • 1篇思想品格
  • 1篇品格
  • 1篇清婉
  • 1篇文化
  • 1篇文学繁荣
  • 1篇孝文帝
  • 1篇民族文学
  • 1篇乐府
  • 1篇乐府诗
  • 1篇家族
  • 1篇发覆
  • 1篇北魏后期

机构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柏俊才

传媒

  • 2篇华中学术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温子升的思想品格与诗歌风格
2013年
温子升经历了北魏后期矛盾冲突与斗争、东西魏对峙、北齐谋篡东魏这样一个复杂而又动荡的时代。他既没有像当时的儒学之士那样在老庄哲学中寻求远离祸乱、明哲保身,也没有像佛教徒那样一味追求脱离苦海,而是坚持以儒学立身,以佛学修性,形成了外儒内佛的思想性格。在北魏后期、东魏、北齐的历次政治事件中,温子升这种复杂的思想性格、个人秉性与行为方式独立不该,终酿成人生悲剧。北朝文学是在滞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不断接受南朝文学,提升本民族文学创作的过程,温子升也不例外。他的诗歌继承了拓跋鲜卑族质朴的诗风,吸收了南朝诗歌清丽的养分,形成了质朴与清婉并存的两种诗风。
柏俊才
关键词:质朴清婉
北魏乐府制度与乐府诗发覆
2017年
北魏是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本来没有乐府。随着其势力的不断发展,攻占了中原大片领土,吸收不同地域的汉族文化,在世祖朝建立起胡汉杂糅的乐府制度。与汉乐府一样,北魏乐府同样具有宗庙祭祀、采集民歌、训练乐工和谱写新曲等功能。造成这种胡汉杂糅乐府体制的主要原因在于时移事移,古乐器难以制作,古雅乐难以恢复,古代乐教思想难以推行等。在这种乐府体制影响下,北魏创作出众多优秀的乐府篇什。
柏俊才
关键词:北魏乐府诗
孝文帝与北魏后期多民族文学的繁荣
2016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在拓跋鲜卑贵族中形成了学习汉族文化、热衷文学创作的新风尚。孝文帝元宏好读书、喜创作,以帝王之尊组织文学活动,推动文学的发展。孝文帝的文学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有承继汉魏文风的倾向。在孝文帝榜样力量的带动下,鲜卑民族和汉民族文人挥翰泼墨,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促进了北魏后期多民族文学的繁荣。特别是谢氏、陈留长公主和胡充华三位女诗人,她们的文学成就是民族文学融合的典范,是北魏后期文学繁荣的标志。
柏俊才
关键词:孝文帝北魏多民族文学
北魏河北地区的文学繁荣被引量:1
2017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故成为封建割据势力争夺的焦点。在各种势力的角逐中,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最终占据河北,并将其发展成为王朝的经济后盾。河北地区沉寂多年的儒学亦再次复兴,成为北魏儒学最为发达的地区。在这种浓厚的儒学语境下,河北地区的文学也逐渐发展。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渤海高氏和河间邢氏六大家族的文学创作,促进了河北地区的文学繁荣,也对北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柏俊才
关键词:北魏家族文学
平齐民的文学与文化成就
2013年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礼仪之邦,是历代文人向往之地,是古代文人青年时期漫游的目的地之一。然而在五世纪末,历史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这些文明人被强行迁往蛮荒之郡平城,称为平齐民。平齐民主要由清河崔氏、清河房氏、平原刘氏、渤海高氏等中原豪门大族组成;这是北魏拆散其军事坞壁势力,加强其统治的政治策略。在北魏平城,原先高贵富庶的生活与这些平齐民无缘,他们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平齐民的北迁,对于北魏文学与文化贡献巨大,加速了北魏的汉化过程,促使北魏文学复苏。
柏俊才
关键词:文学文化北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