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GXNSFAA019231)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佳荃农晓琳徐铭竹农东晓胥航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腺样
  • 2篇腺样囊性癌
  • 2篇囊性
  • 2篇囊性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预后
  • 1篇增殖
  • 1篇舌鳞状细胞癌
  • 1篇青蒿
  • 1篇青蒿琥酯
  • 1篇转录
  • 1篇转录因子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系
  • 1篇细胞系增殖
  • 1篇临床预后
  • 1篇鳞状
  • 1篇鳞状细胞

机构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农晓琳
  • 3篇李佳荃
  • 1篇杨亦萍
  • 1篇黎燕宁
  • 1篇李昊
  • 1篇胥航
  • 1篇农东晓
  • 1篇徐铭竹
  • 1篇曹阳
  • 1篇黄应斌
  • 1篇陈宇麟
  • 1篇陈虎

传媒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XCR 4CD44 CD133表达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分析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4例舌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舌鳞癌患者癌组织中CXCR4、CD44、CD133的表达情况。将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指标进行Kaplan-Meier检验后,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44例舌鳞癌标本中,高分化29例,中、低分化15例;Ⅰ期11例,Ⅱ期12例,Ⅲ期8例,Ⅳ期13例。各病理分级病例CXCR4、CD44、CD133阳阳性率分别是79.54%(35/44)、77.27%(34/44)和75.00%(33/44)。CXCR4、CD44、CD133在舌鳞癌各病理分级组在之间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XCR4、CD44、CD133分别与转移、复发也成正相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CXCR4表达情况、临床分期、颈部转移为本组舌鳞癌患者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CXCR4、CD44、CD133的表达与舌鳞癌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CXCR4表达情况、临床分期、颈部转移为术后评价舌鳞癌患者生存的重要指标。
农晓琳徐铭竹李昊杨亦萍农东晓曹阳李佳荃胥航黎燕宁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CXCR4CD44CD133
CXCL12/CXCR4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CXCL12/CXCR4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腺样囊性癌病理切片中CXCL12/CXCR4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COX模型分析以上2个因子及临床病理相关指标对ACC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XCL12、CXCR4在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4.8%(34/62例)、77.42%(48/62例);Kaplan-Meier法结果显示CXCL12、CXCR4阳性组生存时间均较阴性组短(P<0.05);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CXCR4的表达、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复发/转移是影响A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XCR4的表达与ACC的恶性程度有关;CXCR4表达、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复发/转移为预测腺样囊性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黄应斌农晓琳杨亦萍曹阳李佳荃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CXCL12/CXCR4临床预后
青蒿琥酯对颚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增殖侵袭能力及SP1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索青蒿琥酯(ART)对人颚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经37.5、150、600μmol·L-1ART干预24、48 h后,NACC细胞体外增殖水平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37.5、150、600μmol·L-1ART干预48 h后,NACC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RT干预48 h后,NACC细胞中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各实验方法均设立空白对照组及5μmol·L-1顺铂(DDP)阳性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T作用于NACC细胞24 h时即表现出对其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F=12.071,P<0.001),作用时间延长至48 h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F=169.098,P<0.001);Transwell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37.5、150、600μmol·L-1ART组穿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F=139.939,P<0.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7.5、150、600μmol·L-1ART及5μmol·L-1DDP阳性对照组中SP1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F=200.998,P<0.001)。结论青蒿琥酯可以有效抑制NACC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并下调转录因子SP1表达,二者间可能存在联系。
陈宇麟陈虎李佳荃农晓琳
关键词:青蒿琥酯腺样囊性癌增殖转录因子SP1SP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