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30B00)

作品数:6 被引量:83H指数:4
相关作者:肖建设伏洋李凤霞校瑞香洒文君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农牧厅青海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东北部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雪灾
  • 1篇预警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建设
  • 1篇天然草地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青海湖流域
  • 1篇区划
  • 1篇雷雨
  • 1篇环境响应
  • 1篇基于GIS
  • 1篇风险评估

机构

  • 4篇青海省气象科...
  • 2篇青海省农牧厅
  • 2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大学
  • 1篇青海省气象台
  • 1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青海省安全生...

作者

  • 4篇肖建设
  • 4篇伏洋
  • 2篇洒文君
  • 2篇李凤霞
  • 2篇校瑞香
  • 1篇安芷生
  • 1篇赵慧芳
  • 1篇汪青春
  • 1篇杨琼
  • 1篇李希来
  • 1篇朱平
  • 1篇张国胜
  • 1篇曹军骥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青海高原气候变化的环境响应被引量:27
2009年
通过分析环境演变过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从4个方面揭示全球气候变化的青海高原响应:①近45年来,青海高原表现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冰川冻土萎缩、湖泊水位下降和河流流量减少等环境退化事实;②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的温暖湿润背景下,高原植被、湖泊、土壤、冰川及冻土的良性响应,表明高原环境的优劣与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③全新世大暖期以来,青海高原从1 000年尺度看,20世纪正处于干冷期,从100年尺度看,正处于干暖化阶段,100年尺度上的升温则将带来湿润,而10年尺度上的升温多导致干旱;在增暖初期,由于降水变化滞后于温度变化,所以青海高原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幅增温以后,预计未来降水量增加的可能性很大;④近20余年,高原迅速增温将导致蒸发量增加,可抵消甚至超过降水增加的作用,造成气候干暖化,在达到稳定的暖湿阶段前气温和降水出现大幅度频繁的波动,将带来严重的旱、涝等灾害,20世纪可能就处于稳定暖湿阶段前的剧烈波动与多灾阶段。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汪青春肖建设杨琼
关键词:气候变化环境响应青藏高原
基于RS和GIS的西宁市LUCC分析及模拟预测被引量:26
2009年
通过研究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西宁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空间转化规律,以期揭示在人类活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实施生态建设对城市与农村及其农牧业土地利用格局、生态环境效应、社会经济状况等产生的驱动机制。运用RS与GIS综合技术,通过精确解译西宁市1999年与2005年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获取了较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定量统计及矢量图,结合动态指标分析了LUCC特征;并采用地图代数运算法求得各土地利用类型的Markov转移矩阵。结果表明:1999-2005年西宁市的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是LUCC的核心类型,共有占研究区域总面积73.58%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一种突变性质;6a间,西宁市的河流、湖泊、湿地、草地和林地等面积显著增加,充分表明自2000年以来实施的生态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西宁市的生态环境。在目前外界驱动力不变的条件下,通过Markov过程模拟与预测,未来10a以及至终级稳定状态下,西宁市的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建筑和交通等建设用地持续增加;林地和草地,以及河流和湖泊等湿地所占面积比例的增加,将产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伏洋肖建设校瑞香洒文君李希来
关键词:LUCCRSGIS生态MARKOV过程生态建设
基于GIS的青海省雪灾风险评估模型被引量:15
2010年
通过建立雪灾定量化评估模型,提供反映雪灾地理分布特征的风险区划,以实现快速、准确地对区域雪灾进行大范围监测和情景分析。根据青海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县级行政为评价单元,提取了91.7m×91.7m栅格的坡度、坡向、草地类型等孕灾环境参数值,对雪灾形成的潜在地理条件进行分析;以雪灾规模、频率和密度等为致灾体危险性指标;选取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交通密度以及土地资源丰富度等社会经济背景数据为承灾体易损性评价指标。基于ArcGIS平台,应用数学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青海牧区雪灾定量化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在使用相关基础图件和资料基础上,对属性和图形数据库进行操作,分别得到雪灾的孕灾环境敏感性、灾害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评价图层,再经过图层叠加、斑块合并以及等级划分等操作,最终得到青海省雪灾风险区划图。研究结果可对牧区越冬前采取有效风险管理以减轻损失,保障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当地政府及防灾救灾部门制定灾前减灾规划和灾后救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对于全国其他省区的雪灾风险评估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伏洋肖建设校瑞香洒文君李凤霞赵慧芳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雪灾风险评估区划
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项目简介及主要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简要介绍青海湖流域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介绍了2008年新立项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青海湖流域生态和环境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的目标、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点等,并从生态与环境监测,湿地、草地与沙地恢复,以及综合整治等方面总结了最新的进展。
曹军骥安芷生
青藏高原东北部冰雹和雷雨预警的风暴单体识别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2006年6月至2011年8月青藏高原东北部CINRAD/CD雷达探测资料,对局地对流发生前的风暴单体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在有利的探空条件下筛选出具有预警意义的较强风暴单体(降雹单体和雷雨单体)。通常雷雨单体强中心高度偏低,且低于0℃层高度(H0),降雹单体30~45 dBz回波高度偏高(>H0)、45 dBz高度(H45)大于18 dBz回波顶高度(H18)的1/2。当降雹单体出现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的跃增量≥6 kg.m-2、VIL峰值≥15 kg.m-2、VIL密度>2.2 g.m-3时,即可发布冰雹天气预警。当降雹单体H45-H0≥0.5 km、0℃层以上VIL≥3.8 kg.m-2时,即可发布有降水产生的冰雹天气预警。此风暴单体预警特征指标,经2011年9月的逐日雷达体扫资料验证结果表明,应用该指标能正确识别出风暴单体类型和及时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TS技术评分高于60%,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强对流天气预警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朱平肖建设伏洋
关键词:冰雹雷雨预警青藏高原
青海湖东北岸天然草地CO_2通量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青海湖东北岸地区草甸化草原生态系统的CO_2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5—9月),就日变化,08:00—19:00为CO_2净吸收,20:00—07:00为CO_2净排放,CO_2通量净吸收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时,7月份12:00时CO_2净吸收峰值为1.41 g·(m^2·h)^(-1);就月变化,7月是生长季CO_2净吸收最高月份,月CO_2净吸收量达到162.70 g·m^(-2),整个生长季CO_2净吸收的总量达468.07 g·m^(-2)。非生长季节(1—4月及10—12月),CO_2通量日变化振幅极小,最大CO_2净排放通量出现在3月,为0.29 g·(m2·h)^(-1),除12月和1月各时段CO_2通量接近于零,其余月份各时段CO_2净排放在0.02~0.29g·(m^2·h)^(-1);3月是全年CO_2净排放的最高月份,全月CO_2净排放量为72.33 g·m^(-2),整个非生长季CO_2净排放为319.78 g·m^(-2)。结果表明,无放牧条件下青海湖东北岸地区草甸化草原,全年CO_2净吸收量达148.30 g·m^(-2),是显著的CO_2汇。
魏永林伏洋李月高
关键词:CO2通量天然草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