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802)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沈青陈威王汉民刘宏宝徐虹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复旦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肾小管
  • 3篇肾小管上皮
  • 3篇肾小管上皮细...
  • 3篇细胞
  • 3篇小管
  • 3篇小管上皮细胞
  • 1篇低氧暴露
  • 1篇凋亡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脏器
  • 1篇脏器功能
  • 1篇脏器功能衰竭
  • 1篇人肾小管上皮...
  • 1篇肾衰
  • 1篇肾衰竭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4篇沈青
  • 2篇刘宏宝
  • 2篇王汉民
  • 2篇徐虹
  • 2篇陈威
  • 1篇何丽洁
  • 1篇汪清
  • 1篇沈钰新
  • 1篇杨东
  • 1篇林君儒
  • 1篇朱军
  • 1篇孙世仁
  • 1篇杨桂涛
  • 1篇杨欣伟
  • 1篇白淑蓉
  • 1篇陈光磊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常规培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
2009年
目的:通过4种常规培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的培养及其细胞表型特征的观察,探讨目前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存在的有关问题。方法:采用DMEM(含10%新生牛血清)、DMEM/F12(含5%新生牛血清)、DMEM/F12(含5%胎牛血清)和keratinocyte-SFM(含rEGF和BPE)完全培养液分别进行HKC细胞的体外培养。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或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传6代细胞cytoketatin-18、E-cadherin、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HKC细胞经过DMEM(10%新生牛血清)和DMEM/F12(含5%新生牛血清)完全培养液培养3代后,α-SMA和vimentin分别转为强阳性表达,而cytoketatin-18、E-cadherin则分别转为阴性或弱阳性;keratinocyte-SFM完全培养液则具有逆转HKC细胞的cytoketatin-18、E-cadherin阴性转化作用,与此相反,DMEM/F12(含5%胎牛血清)可使这种cytoketatin-18、E-cadherin阳性的HKC细胞发生cytoketatin-18阴性转化。结论:不论是含血清还是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均具有体外研究的局限性。
沈青沈钰新林君儒朱军徐虹
关键词:培养基细胞表型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S期细胞凋亡过度与G_1/S细胞低氧暴露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肾上管上皮细胞(RTEs)S期细胞凋亡过度与G1/S界面细胞低氧直接暴露的关系。方法:采用NaCN体外细胞化学性低氧法进行G1/S新生猪RTEs低氧干预研究,分别应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流式细胞术细胞DNA含量PI染色分析法和流式细胞术间接细胞免疫化学法进行低氧/再给氧各观察点细胞内ATP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和凋亡细胞分布率以及热休克蛋白(HSP27和HSP70)表达量的检测。并采用磷蛋白磷酸酶(PP2A)抑制剂斑蝥素进行NaCN介导的细胞蛋白质脱磷酸化抑制研究,比较HSP27和HSP70在磷酸化与脱磷酸化状态下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结果:受低氧直接暴露的G1/S新生猪RTEs在S期细胞凋亡比率显著高于PP2A抑制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此时细胞内ATP含量显著低于后两组(P<0·05),而细胞内HSP27和HSP70的表达量则均高于后两组(P<0·01)。结论:新生猪RTEs发生S期细胞凋亡过度与其G1/S低氧直接暴露密切相关,其可能机制与NaCN化学性低氧介导的S期HSP27和HSP70的脱磷酸化有关。
沈青杨欣伟汪清陈威王汉民孙世仁刘宏宝
关键词:细胞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低氧暴露细胞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S期ATP含量反相高效液相法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血清饥饿法同步化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采用血清饥饿法建立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的同步化方法。方法:将HKC分为6个不同低血清浓度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胎牛血清浓度为0、1、2、3、4、5和100 mL/L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根据流式细胞术结果选择的最佳同步化HKC的胎牛血清浓度。将HKC的同步化处理时间分别延长为24 h、48 h和72 h,选择最佳同步化时间。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血清饥饿处理对HKC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验证血清饥饿同步化处理HKC的效果。结果:选择无血清(0 mL/L)和1 mL/L为HKC最佳同步化的胎牛血清浓度,选择48 h为HKC同步化最佳时间。细胞生长曲线表明采用1 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48 h后恢复正常培养的HKC细胞,其生长曲线更接近于正常培养的细胞。Brdu进一步证明,用1 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48 h可以使90%以上的HKC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用1 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48 h可获得90%以上的G0/G1期HKC。
何丽洁王汉民杨桂涛陈光磊陈威杨东刘宏宝白淑蓉沈青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步化
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衰竭的若干临床问题被引量:2
2009年
急性肾衰竭是危重疾病常见并发症,约占危重病监护病房(ICU)疾病的25%,常常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一部分。多脏器功能衰竭居高不下的病死率,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急性肾衰竭与多脏器功能衰竭之间关系的问题,多脏器功能衰竭并急性肾衰竭的诊疗策略以及ICU的合理模式和发展方向。
沈青徐虹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危重病监护病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