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170)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昌燧尚雪屈亚婷邱振威周新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大样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时代
  • 1篇遗址
  • 1篇审理
  • 1篇审理民事案件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 1篇诉讼
  • 1篇农业
  • 1篇农业活动
  • 1篇清代
  • 1篇县官
  • 1篇民事
  • 1篇民事案件
  • 1篇民事诉讼
  • 1篇看清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篇周新郢
  • 1篇邱振威
  • 1篇屈亚婷
  • 1篇尚雪
  • 1篇王昌燧
  • 1篇吴佩林

传媒

  • 1篇中外法学
  • 1篇考古与文物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从《南部档案》看清代县审民事诉讼大样侧重于户婚案件的考察被引量:4
2012年
近三十年来,学界对中国传统司法中州县官判案依据有持续的论争,而背后的问题意识却值得反思。从档案出发可以看出清代州县官审理民事案件有其基本的思路,主要表现在:凡民间调解系统或两造言明已经将纠纷调明,衙门一般不再干预与追究;在诉讼过程中,只要民间组织申请销案,一般皆准;将一些诉讼判归家族或乡保调解;往往会忽略两造所述情节,也不一定核实案情;摆明事理,平衡双方利益,试图达到两造"双赢"的结局;对明显危及社会秩序的"刁讼"、"缠讼"行为,衙门予以责处;尊重地方风俗习惯;对部分案件也会参引法律,甚至会直接引用律例。县审民事诉讼的这些思路也多与传统法律文化精神相吻合。之所以如此,实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然。如果认为衙门主要是依法断案,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论证。
吴佩林
关键词:清代审理民事案件
陕西下河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活动初探被引量:13
2012年
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为主,广泛种植粟类作物,伴随少量黍类作物;另外,较多数量草木犀植物种子的出现可能暗示该地先民利用植物资源饲养牲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证据的支持。
尚雪张鹏程周新郢邱振威屈亚婷王炜林王昌燧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