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2004L011A)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6
相关作者:孙克兴邢春燕朱华静吴绪波宋花玲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性
  • 4篇脑性瘫
  • 4篇脑性瘫痪
  • 3篇头针治疗
  • 3篇儿童
  • 2篇动功
  • 2篇运动疗法
  • 2篇小儿
  • 2篇小儿脑性瘫痪
  • 2篇疗法
  • 2篇脑瘫
  • 2篇粗大运动
  • 2篇粗大运动功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信度
  • 1篇信度研究
  • 1篇运动功能影响
  • 1篇适应环境
  • 1篇偏瘫

机构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孙克兴
  • 4篇邢春燕
  • 3篇朱华静
  • 3篇吴绪波
  • 1篇宋花玲
  • 1篇张宁霞

传媒

  • 3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头针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小儿脑性瘫痪头针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2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并运用GMFM-66项量表对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运用PEDI量表对治疗前后功能性技巧及照顾者援助中的移动能力情况进行测评。结果经过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GMFM-66项分值、PEDI量表功能性技巧及照顾者援助中移动比率分值具有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治疗对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临床开展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汪军孙克兴吴绪波张宁霞朱华静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头针治疗
PEDI量表的信度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检验PEDI量表在中国的信度。方法对21例脑瘫患儿用PEDI量表进行测评后,利用其结果对该量表进行客观信度和重测信度的观察,并对PEDI的内部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PEDI量表的客观信度和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19~0.993,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自理能力为0.9597~0.9711,移动能力为0.9569~0.9799,社会功能为0.9419~0.9830。结论PEDI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内部一致性。
朱华静孙克兴邢春燕宋花玲
关键词:信度脑性瘫痪
头针治疗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基于脑功能定位和中医规范化辨证的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针刺与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方法将74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靳氏(益脑十六穴)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两组针刺治疗隔日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共观察3个月。并运用粗大运动-66项(GMFM-66)对治疗前、治疗后(每治疗1个月)粗大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GMFM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MFM积分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与时间无交互作用(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GMFM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个性化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益脑十六穴。
汪军孙克兴吴绪波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
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 therapy,CI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源于动物实验,习得性废用(1earned nonuse)及相应的“塑形”技术(shaping technique)。研究显示,切断猴子一侧前肢传入神经,会导致其不能有效使用该肢体.但是猴子能用其他肢体适应环境.反复强化使用健肢后,
邢春燕孙克兴
关键词: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儿童动物实验传入神经适应环境
个性化头针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基于脑功能定位和中医规范化辨证的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6)。治疗组采用个性化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益脑十六穴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康复训练。共3个月。采用残疾儿童评定量表(PEDI)移动能力部分进行测评。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E-DI移动能力部分积分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个性化针刺治疗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移动能力的改善可能优于益脑十六穴。
汪军孙克兴吴绪波朱华静邢春燕
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儿童偏瘫个案报道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为儿童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方法选择1例5岁的脑外伤后遗右侧偏瘫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主要参照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的基本原则,限制健侧上肢活动,集中、反复、大量地对患肢进行训练。包括针对性推拿和作业治疗(30min/次)、家庭功能性、文娱性活动训练,1次/d,5次/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用低温板塑的限制性器具限制左上肢(健侧),10h/d。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治疗师日志并参考家长反应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肢的主动性有明显提高,PDMS-2评定明显提高,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均有改善。结论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儿童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邢春燕孙克兴
关键词:儿童偏瘫康复运动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