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205011)

作品数:40 被引量:303H指数:9
相关作者:曹谊林崔磊刘伟张志愿张秀丽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4篇成骨
  • 12篇骨髓基质
  • 10篇骨髓
  • 9篇缺损
  • 9篇基质
  • 8篇基质细胞
  • 8篇骨髓基质细胞
  • 7篇骨缺损
  • 7篇干细胞
  • 6篇体外
  • 5篇蛋白
  • 5篇组织工程化
  • 5篇基质干细胞
  • 5篇骨髓基质干细...
  • 5篇骨细胞
  • 5篇成骨细胞
  • 4篇人骨髓
  • 4篇下颌
  • 4篇磷酸三钙

机构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5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上海市口腔医...
  • 2篇上海组织工程...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8篇曹谊林
  • 16篇崔磊
  • 11篇刘伟
  • 10篇张志愿
  • 8篇张秀丽
  • 7篇杨志明
  • 6篇袁捷
  • 5篇蒋欣泉
  • 5篇张艳
  • 5篇柴岗
  • 4篇王敏
  • 4篇杨辛
  • 4篇何悦
  • 4篇沈国芳
  • 4篇李秀群
  • 3篇陈际达
  • 3篇胡晓洁
  • 3篇罗晓中
  • 3篇束蓉
  • 3篇宋爱梅

传媒

  • 11篇中国口腔颌面...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国生物工程...
  • 4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1篇2006
  • 13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骨低温保存后修复兔骨缺损的影像及形态学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的能力以及低温保存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将人源性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成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4℃和-196℃的温度环境中保存3个月和6个月,同时以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和生物衍生骨材料作为对照,分别修复实验兔桡骨的长段骨缺损,于术后2、4、6、12周时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并于6、12周行X线检查。结果4℃和-196℃的温度保存组和未行低温保存的组织工程骨组在动物体内相同时间点影像学和形态学观察无明显区别,低温保存3个月与6个月组在动物体内相同时间点影像学和形态学无明显区别;组织工程骨各组与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组比较,前者在骨缺损处产生更多的胶原与新骨,其修复骨缺损是通过多点方式成骨,成骨迅速,骨愈合更快;而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组从两端“爬行替代”方式成骨;所有各组无明显排斥反应。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低温(4℃和-196℃)保存方法均能有效保存组织工程骨,从影像学和形态学研究证实该保存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罗晓中杨志明邓力李秀群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骨缺损形态学影像学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4年
骨组织的生长和血供密切相关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被公认为是诱导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一种细胞因子 ,其自身也和骨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VEGF及其受体分子结构、其在骨发育和骨损伤修复中所起作用、以及目前常见应用方式的相关研究作一系统性回顾 ;阐述了VEGF在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积极影响 ,增强其表达的相关条件 ,以及各应用方式的利弊 ;从而展示了VEGF在骨缺损修复中的良好的前景。
袁捷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骨缺损成骨作用VEGF受体
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技术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被引量:28
2003年
生物可降解多孔三维细胞支架是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的基础。溶剂浇铸 粒子沥滤技术是最简便、也是研究最广泛的一种多孔三维细胞支架制备技术 ,随着各种改进方法的出现 ,溶剂浇铸
陈际达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生物降解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成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成内皮细胞,探索其作为血管组织工程内皮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冲洗大鼠骨髓腔,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按诱导(M199,20%FBS,VEGF10ng/mL,bFGF2ng/mL)和未诱导(M199,20%FBS)分组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至第二代;免疫细胞荧光分别检测诱导组和未诱导组细胞VWF、VEGFR-2、VE-cadherin和PECAM-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组细胞和未诱导组细胞VEGFR-2、VE-cadherin和PECAM-1表达率;诱导组细胞接种于胶原凝胶中三维培养,观察血管生成能力。结果诱导组原代细胞呈小梭形,5~7d时出现典型的线样结构,P2、P3细胞逐渐成内皮细胞典型铺路石样结构,未诱导细胞未见这两种典型结构;免疫细胞荧光发现,诱导组细胞有VWF、VEGFR-2、VE-cadherin和PECAM-1表达,未诱导组未见明显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三种标记(VEGFR-2、VE-cadherin和PECAM-1)在原代时的比例均不到总细胞数5%,经两代培养后,诱导组中阳性细胞率高于35%,未诱导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诱导组(P<0.01);三维培养状态下诱导组细胞集落在胶原内有“出芽式”生长。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套骨髓EPCs分离、诱导培养和表型检测的方法;以VEGF和bFGF为主要诱导因子的诱导体系,对骨髓EPCs成内皮细胞?
崔磊于海莹尹烁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骨髓内皮祖细胞内皮细胞
组织工程化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综述促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作用机制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资料来源: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06有关血管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的文章,检索词“growth factor,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血管化,生长因子,组织工程″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限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有86篇相关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39篇符合要求。资料综合:①促血管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形成,可以加速血供,促进组织工程组织的存活。②通过生长因子控释系统及基因转染技术,促血管生长因子可用于促进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化。结论:多种生长因子通过不同机制促进工程化组织血管化的发生,通过促血管生长因子重组蛋白的控释技术和基因转染技术将其应用于工程化组织,可有效促进工程化组织的血管化。
王珍罗静聪杨志明
关键词:促血管生成
离心粘结法制备孔隙连通的三维细胞支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改进多孔支架制备技术,使多孔支架具有孔隙结构均匀、孔隙连通性良好的特性。方法:间歇离心技术与湿度粘结方法结合,改善致孔剂粘结的均匀性;溶液浇注/颗粒沥析技术制备三维多孔细胞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孔隙结构,原子吸收光谱检测致孔剂残余,力学实验仪与重量法表征支架的其它物理性能与制备条件的关系。结果:三维多孔支架的孔隙呈球形、分布均匀、孔隙相互连通、通道呈规则的圆形;支架中无残余致孔剂。以聚乳酸为原料制备的支架,其孔隙率、压模量、吸水率分别高达94.7±0.5%、509±6kPa、208.2±20.3%。结论:间歇离心粘结——溶剂浇注/颗粒沥析技术,能够制备出孔隙结构均匀、孔隙相互完全连通的三维细胞支架,支架的孔隙大小和通道尺寸人为可控,支架的孔隙率和强度高,孔隙结构符合组织工程的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三维细胞支架制备方法。
陈际达刘伟崔磊曹谊林
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与兔成骨细胞的相容性及其体外附着特点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与兔成骨细胞的相容性及体外附着规律,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2在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进行。①材料制备:新鲜捐献骨(人),经脱脂、脱蛋白等工艺制成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以Ⅰ型胶原通过真空吸附法修饰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表面,构建出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②实验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分别复合于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和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共同培养7d。③观察指标:分别于培养第1,3,5和7天取材,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及附着情况;用紫外/荧光/可见光高效分析仪测定成骨细胞产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MTT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兔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DNA含量及倍体水平。结果:①扫描电镜结果: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组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优于生物衍生骨材料组。②碱性磷酸酶活性:生物衍生骨材料组低于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组(0.019±0.003,0.038±0.004,P<0.05)。③细胞增殖情况:在培养第1,3,5,7天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组成骨细胞A值均高于生物衍生骨材料组(P<0.05)。④流式细胞检测生物衍生骨材料、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对兔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不大,各组细胞皆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未见异倍体细胞形成,胶原修饰后无细胞毒性。结论:以单纯生物衍生骨作为载体,其表面经胶原修饰后的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无细胞毒性。
梁军辛景义兰旭杨志明
关键词:生物衍生骨成骨细胞胶原
组织工程骨在颅颌面骨缺损临床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95
2003年
目的 探索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 (hBMS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临床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 自 1999到 2 0 0 2年间 ,选择颅颌面骨缺损病 11例 (外伤性颅骨缺损 4例 ,先天性梨状孔周围骨凹陷畸形 7例 )进行治疗研究。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 ,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 3代。将诱导的hBMSC ,与部分脱钙骨 (partlydemineralizedbonematrix,pDBM)复合 ,并于体外培养一周后 ,手术回植骨缺损区。选择 3例梨状孔凹陷畸形患者 ,在凹陷明显侧植入hBMSC/pDBM复合物 ,对侧轻度凹陷区仅植入单纯pDBM。分别于术后 1,3,6 ,12 ,2 4 ,4 8,5 0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 2例患者在Ⅱ期手术时 ,取少量植入物活检 ,行组织学 (HE染色 ) ,免疫组织化学 (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 )检测。结果 患者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 3~ 6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 ,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 1~ 2 .5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 ,无明显骨吸收现象 ,临床治疗效果稳定。组织工程骨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松质骨相同 ,并有典型软骨内化骨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有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阳性表达。而植入的单纯部分脱钙骨于术后 3~ 6月吸收 ,组织学显示为脱钙骨降解碎片和?
柴岗张艳刘伟崔磊曹谊林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骨缺损颅颌面部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组织化学
应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平滑肌层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具有一定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猪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n=5)为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对照组(n=5)为静态培养。3周后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结果血管样组织直径5mm,长10mm,厚1mm。实验组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多,排列有层次。对照组弹性欠佳,管腔塌陷;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少且排列紊乱。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弹性的血管平滑肌层组织。
许志成李宏刘阳崔磊刘伟曹谊林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体外培养扩增搏动频率肌层组织
釉基质蛋白对猪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根面附着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对体外培养的猪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strom alcells,BMSCs)增殖和在根面附着生长的影响,为EMPs联合应用BMSCs修复牙周组织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猪髂骨骨髓,全血培养法获得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中EMPs的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μg/ml,以不加EMPs为对照。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对实验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法组间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制备猪自体牙根片,以200μg/mlEMPs处理组为实验组,对照组不用EMPs处理。接种BMSCs后培养7d,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选取800倍下标准视野,计数每个视野中的细胞数,取4个视野均值。采用配对t检验法作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猪BMSCs在含有EMPs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EMPs对BMSCs的促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00μg/ml浓度的EMPs从实验的第3天开始显著促进猪BMSCs增殖。HE染色显示BMSCs在根片表面附着良好。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实验组附着生长的BMSCs数量较多,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EMPs在200μg/ml浓度时可显著促进猪BMSCs增殖,并促进其在根面的附着生长,提示EMPs和BMSCs可以联合应用以修复牙周组织缺损。
宋爱梅束蓉谢玉峰吴安平刘晓峰张秀丽
关键词:釉基质蛋白骨髓基质细胞增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