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328)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牟文丽于舰斌郑培惠张东升张捷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异常增殖
  • 2篇异常增殖症
  • 2篇增殖
  • 2篇增殖症
  • 2篇纤维异常增殖...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骨纤维
  • 2篇骨纤维异常增...
  • 2篇骨纤维异常增...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蛋白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颌骨
  • 1篇颌骨骨纤维异...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培养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篇张东升
  • 2篇郑培惠
  • 2篇于舰斌
  • 2篇牟文丽
  • 1篇李胜锋
  • 1篇马利
  • 1篇王来城
  • 1篇刘桂军
  • 1篇张捷

传媒

  • 2篇中国口腔颌面...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sα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索对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Gsα蛋白编码基因位点进行突变分析的方法。方法:颌骨FD患者经X线及组织病理学确诊后,术中取组织标本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提取细胞DNA,通过巢式PCR及酶切等方法,将突变基因扩增,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颌骨FD患者BMSCs中,Gsα第201位氨基酸的编码基因突变(G→A或C→T),造成第201位氨基酸由精氨酸→组氨酸或精氨酸→半胱氨酸突变。结论:颌骨FD患者BMSCs中Gsα蛋白第201位氨基酸编码基因位点存在特异性突变,巢式PCR是检测该突变的可靠方法之一。
于舰斌张东升王来城郑培惠马利牟文丽
关键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G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突变巢式PCR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变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索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病变组织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有效方法,为研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FD患者新鲜病变组织,将其剪碎后冲洗,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培养的骨髓干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多,细胞形态趋向长梭形,99%的细胞表达CD44和HLA-ABC,不表达CD34;可见诱导后的MSC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并形成钙结节。结论:在新鲜FD骨标本中可以成功提取MSC,其在体外具有诱导成骨的能力,获取到的MSC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
于舰斌郑培惠张东升李胜锋刘桂军牟文丽张捷
关键词: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