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010202)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凯蔡溢杨洋蒋莉刘浩龙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旅游
  • 2篇生态
  • 1篇地名
  • 1篇心理
  • 1篇休闲
  • 1篇休闲农业
  • 1篇休闲农业旅游
  • 1篇遗产地
  • 1篇移民
  • 1篇仪式理论
  • 1篇影视
  • 1篇影视作品
  • 1篇影响感知
  • 1篇中部六省
  • 1篇中国旅游
  • 1篇中国旅游业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移民

机构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毕节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王凯
  • 2篇杨洋
  • 2篇蔡溢
  • 1篇赵美风
  • 1篇刘盛和
  • 1篇戚伟
  • 1篇刘浩龙
  • 1篇孙鹏
  • 1篇殷红梅
  • 1篇乔桂萍
  • 1篇刘婷婷
  • 1篇蒋莉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近年来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评述被引量:2
2013年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作为近年来国内较为普遍的一种旅游开发类型逐渐对目的地社会变迁产生了一定影响。于此,本文章以综述为基调,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从内容上进行归纳与梳理,从而总结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目的地社会变迁研究主要从前者对于后者的影响效果、居民感知与态度、文化变迁、经济变迁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五个方面展开,最后,笔者从研究内容与方法两方面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蔡溢杨洋乔桂萍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社会变迁
基于影视作品下个体心理的旅游人类学仪式理论解析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间接或直接反映个体人物旅游诉求的影视作品逐渐增多。文章以《北京青年》为例,从旅游人类学的仪式理论出发,拟对剧中80后群体在现有社会环境中欲通过旅游这一方式寻求自我突破的心理状态特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传统伦理思想发生一系列冲突的原因及过程略陈管见,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的耦合。
杨洋蔡溢殷红梅刘婷婷
关键词:影视作品仪式理论旅游心理
遗产旅游地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感知的历时性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被引量:7
2018年
安置区居民的生态移民感知状况对于把握生态移民实施效果、实现遗产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湖南武陵源3个不同移民安置方式的社区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对比分析2010和2016年两次系统性调研数据,分析不同时段安置区居民对生态移民影响感知的历时性变化和促成感知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6年,研究区居民对"就业机会增多"、"科教培训机会增多"、"景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和"认同移民后的‘农转非’身份"等指标反应消极;强烈赞同"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监督"等指标选项.2016年,不同性别、年龄、月均收入水平的安置区居民对生态移民经济和心理影响感知差异较为显著;不同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居民对移民政策的感知分异明显;投资兴业安置方式的居民对生态移民经济影响感知相对积极.经济影响感知和移民政策感知成为影响居民对生态移民整体感知的主要因素;就业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和移民保障体系等问题是居民持续关注的重点.
王凯陈勤昌李志苗
关键词:世界遗产地生态移民居民感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被引量:14
2018年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是考量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测度和分析是实现旅游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采用"自下而上"法核算2001—2015年我国旅游业能源消耗量与碳排放量(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数据,下同);继而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其空间特征;最后采用Malmquist指数(MI)评估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业总体碳排放效率较低,平均水平为60%;各年度达到最佳生产前沿面(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值为1)的省区数量较少,绝大多数省区的碳排放效率具有较大改善空间;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存在梯度差,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2)Moran's I指数和LISA聚类图显示,各省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地理聚集特征,形成"高—高"型与"低—低"型聚集区,空间联动格局尚未形成.(3)2001—2015年MI均在1以上(2004年除外),且总体平均值高达1.195,体现出持续改善的态势;各省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来源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双重贡献,其中,技术进步是促进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贡献因素.研究显示,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但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各省区在依赖技术进步提高碳排放效率的同时,要注重全局空间联动格局的形成,最终实现低碳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王凯夏莉惠陈勤昌刘浩龙
关键词: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空间聚类SBM模型
基于人本主义理念的我国城市地名更改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指示空间单元的符号,亦是地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递者。在全球化日益深化和区域之间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地名更改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增强城市影响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寻求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分析地名和地名景观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学者对地名和地名景观研究的成果,梳理了中国地名更改的演化过程和当前中国地名更改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念出发,指出了未来中国地名更改的解决思路和方向,以期为城市经营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孙鹏
关键词:城市化地名人本主义
中部六省重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旅游资源赋存空间分布格局直接影响到区域旅游业发展能力。择取中部六省12类重要旅游资源,先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判定旅游资源分布的均衡程度;再运用Arc GIS核密度工具对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采取资源优势度法量化资源赋存状况,以廓清中部六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基本格局。结果表明:中部六省旅游资源分布均衡程度较低,分布态势呈显著"高—低"集聚特征;自然旅游资源为零星团簇状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呈"北密南稀"的片状分布;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度序次分别为安徽(87.38%)、江西(79.25%)、湖北(71.43%)、山西(70.08%)、湖南(45.58%)和河南(29.44%),资源禀赋状况存在着梯度差,旅游资源分布省际差异显著。
陈勤昌夏莉惠蒋莉王凯
关键词:旅游资源中部六省
休闲农业旅游绿色发展路径——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被引量:22
2017年
休闲农业旅游绿色发展是一种彰显生态文明和社会公正的全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与发展战略,本质是以旅游利益相关者幸福感提升为核心的农业旅游活动,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农耕文明等全面科学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成为旅游业绿色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洛阳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迅猛,但其绿色发展还存在旅游体验品质不高、旅游活动同质化倾向明显、品牌农业旅游产品严重缺乏等问题。洛阳市休闲农业旅游要实现绿色发展,须要走品牌拓展、差异竞争、融合发展、品质取胜、绿色开发之路。
颜文华
关键词:休闲农业生态文明
国内外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特征与效应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进程,对于城市"异质型社区"外来人口聚居区及其规划思路提出了重大挑战。文章从基本特征、形成原因、效应评价和治理策略等四个方面,对发达国家跨国移民聚居区、发展中国家乡村移民聚居区以及中国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城市规划亟需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及应对策略:一是以原村民长远利益为出发点、以外来人口居住问题为诉求,构建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科学治理模式。二是以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考虑外来人口的独特需求,探索公共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策略。三是以农民意愿为基础、以市场化为导向,寻求农村土地"资本化"的新途径与新模式。
赵美风刘盛和戚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