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5068)

作品数:22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力邹采荣邓艾东包永强颜喜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电子电信
  • 5篇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篇语音
  • 4篇英文
  • 4篇声发射
  • 4篇碰摩
  • 4篇自适应
  • 3篇电网
  • 3篇电网频率
  • 3篇压缩感知
  • 3篇感知
  • 2篇信号
  • 2篇人脸
  • 2篇人脸检测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声通信
  • 2篇时延
  • 2篇时延估计
  • 2篇水声
  • 2篇水声通信
  • 2篇通信

机构

  • 12篇东南大学
  • 7篇南京工程学院
  • 2篇安徽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湖南省电力公...
  • 1篇安徽省电力设...
  • 1篇盐城纺织职业...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赵力
  • 5篇邓艾东
  • 5篇邹采荣
  • 5篇包永强
  • 3篇秦康
  • 3篇颜喜
  • 2篇陶文凤
  • 2篇左加阔
  • 2篇叶建隆
  • 2篇曹浩
  • 2篇王学强
  • 2篇周健
  • 1篇王吉林
  • 1篇梁瑞宇
  • 1篇张健
  • 1篇金赟
  • 1篇宋鹏
  • 1篇曹雪虹
  • 1篇蒋章
  • 1篇陶长礼

传媒

  • 3篇Journa...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电子器件
  • 2篇Journa...
  • 2篇信息化研究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自动化仪表
  • 1篇信号处理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 1篇Chines...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织物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对具有不同特性的织物数字图像利用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进行图像增强和图像复原等操作,能有效地改善图像的质量,突出所需要的细节,为织物密度的自动测量提供最佳质量的图像。研究了二维离散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以及利用该算法在频率域中进行图像增强和图像复原的新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利用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改善织物图像的质量。
张素贞叶建隆邹采荣
关键词: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傅里叶变换频率域
基于噪声鲁棒性特征和SVM的耳语音可懂度增强(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耳语音可懂度增强方法.该方法利用已经训练好的2类支持向量机来估计一个二元时频掩蔽值,进而合成增强后的耳语音.输入支持向量机的特征向量GFCCs是基于听觉外周模型进行提取的,具有噪声鲁棒特性.在增强仿真实验中,将该算法同传统语音增强算法进行语音可懂度增强性能比较.客观评价和主观听力实验结果均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含噪耳语音的听觉可懂度;相比谱减法和log-MMSE方法在低信噪比时无法提高语音可懂度,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时仍可有效提高含噪耳语音的听觉可懂度.此外,含噪耳语音通过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增强后,其可懂度比未增强时明显提高.
周健赵力梁瑞宇方贤勇
关键词:耳语音
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旋转机械碰摩声发射信号压缩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进行旋转机械碰摩故障诊断时由于声发射信号数据量过大而导致节点数据传输速率低下的问题,引入压缩感知技术对碰摩声发射信号进行压缩。根据压缩感知理论,该文运用高斯随机矩阵作为测量矩阵对碰摩声发射信号进行压缩,并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作为重构算法对压缩结果进行重构,同时与原信号相比较得到重构误差。选取测量矩阵(M?N维)中不同的M值,分别对信号进行压缩和重构,通过分别比较压缩和重构的结果,研究M值的选取对于运用该技术时压缩和重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碰摩声发射信号进行压缩,并能以较小的误差对信号进行重构。同时,在选取测量矩阵的M值时,必须对压缩的效率和重构的精度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秦康邓艾东张红星唐标颜喜
关键词:声发射碰摩信号压缩压缩感知
基于实值离散Gabor变换的联合时频域语音增强被引量:9
2010年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实值离散Gabor变换的联合时频域语音增强方法。算法采用具有最佳能量聚集特性的高斯函数作为综合窗,采用双正交法计算其对应的分析窗函数,利用能快速实现的实值离散Gabor变换(RDGT)将语音信号变换到联合时频域,然后利用语音和噪声谱分别服从高斯分布的假设和无语音概率的思想进行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语音对数谱估计,采用改进的最小受控递归平均算法(IMCRA)进行噪声时频谱估计,在得到纯净语音的谱估计后利用实值离散Gabor逆变换获得纯净语音估计。实验表明,该算法相比传统频域变换算法具有较好的语音去噪度和较低的语音失真度。
周健赵力陶亮金赟
关键词:实值离散GABOR变换语音增强
基于级联投影高斯混合模型的语音与心电情绪识别(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投影的高斯混合模型算法.首先,针对不同的特征维度计算高斯混合模型的边缘概率,依据边缘概率模型构造出多个子分类器,每个子分类器包含不同的特征组合.采用级联结构的框架对子分类器进行动态融合,从而获得对样本的自适应能力.其次,在心电情感信号和语音情感信号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实验诱发手段,采集了烦躁、喜悦、悲伤等情感数据.最后,探讨了情感特征参数(心率变异性、心电混沌特征,语句级静态特征等)的提取方法.研究了情感特征的降维方法,包括主分量分析、顺序特征选择、Fisher区分度和最大信息系数等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能够在2种不同的场景中有效地提高情感识别的准确率.
黄程韦吴迪张晓俊肖仲喆许宜申季晶晶陶智赵力
关键词:高斯混合模型情绪识别情绪诱发
基于人脸检测和多线索融合的实时人脸跟踪系统被引量:4
2013年
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对人脸检测与跟踪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在Viola-Jones人脸检测算法中引入运动区域检测和人脸肤色检测以缩小人脸检测的搜索区域,有效地提高了人脸检测的帧处理速度,并降低了人脸检测的误检率。对基于Meanshift算法和基于光流法的人脸跟踪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分析了各算法的优缺点,利用各算法之间性能上的互补性,通过各模块之间的协同合作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实时人脸检测与跟踪系统,并设定了相应的评价参数,通过实验室录制视频和NRC-IIT视频人脸数据库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
杨彦
关键词:人脸跟踪人脸检测MEANSHIFT算法
基于曲线波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检测被引量:3
2011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波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混合人脸检测算法。曲线波变换是一种多尺度几何变换,具有很好的方向性,能用极少的非零系数精确表示图像的边缘,是一种最稀疏的表示方法。根据隐马尔可夫模型对人脸拓扑结构的约束,采用3状态的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从粗到细的人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具有较好的检测速度与正确率及鲁棒性。
王吉林叶建隆赵力邹采荣
关键词:人脸检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录音地点识别方法
2014年
现有的数字音频取证技术很难做到录音地点的识别,因此司法机关就不易对音频证据的有效性做出判断.针对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录音地点识别方法.该方法是将电网频率(ENF)作为识别根据.进行地点识别操作时,首先将电网ENF作为训练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然后从待取证的音频文件中提取电网频率数据并作为输入样本,用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对输入样本进行识别,最后用模拟退火算法从识别结果中搜索出最佳识别结果,从而识别出录音的地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最低达到90.6%,可靠性满足一定的要求.
王学强吉建梅包永强
关键词:BP神经网络电网频率
风力发电机组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WTG)布置分散、运行环境恶劣的特点,结合现代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需求,从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研发出适合风力发电机组的多参数数据采集与分析仪。硬件开发平台以ARM为核心,并以Windows CE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着重分析了硬件系统开发平台的外围接口电路、模拟信号的预处理和通信接口的设计,并对软件总体结构和开发流程进行设计。该系统可以解决目前风机故障频发、故障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颜喜张世军蒋银忠邓艾东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WINDOWSCEGPRS模块
A FAST BIT-LOADING ALGORITHM FOR HIGH SPEE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被引量:2
2012年
Adaptive bit-loading is a key technology in high spee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modula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transmitting power spectrum limited in high speed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adaptive bit loading algorithm to maximize transmission bit number when transmitting power spectral density and bit error rate are not exceed upper limi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line channel, first of all, it obtains the optimal bit loading algorithm, and then provides the improved algorithm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it offers a non-iterative bit allocation algorithm, and finally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is new algorithm can greatly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the actual bit allocation results close to optimal.
Zhang ShengqingZhao LiZou Cairong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