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研究专项项目

作品数:11 被引量:168H指数:6
相关作者:吕龙宝姚永刚徐林梁斌张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树鼩
  • 4篇灵长类
  • 3篇动物
  • 3篇非人灵长类
  • 2篇动物模型
  • 2篇人类疾病
  • 2篇猕猴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分子特征
  • 2篇分子特征分析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新药
  • 1篇新药开发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样本
  • 1篇药效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南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成都军区疾病...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吕龙宝
  • 2篇郭彦
  • 2篇张华堂
  • 2篇田巍威
  • 2篇姚永刚
  • 2篇梁斌
  • 2篇黄京飞
  • 2篇徐林
  • 2篇高跃东
  • 2篇张云
  • 1篇马旭通
  • 1篇吴晓云
  • 1篇姜慧慧
  • 1篇赖仞
  • 1篇李作生
  • 1篇郑永唐
  • 1篇马原野
  • 1篇段勇
  • 1篇李福林
  • 1篇陈策实

传媒

  • 10篇Zoolog...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睡眠研究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药效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清醒-睡眠的周期性调节需要众多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等)、乙酰胆碱等兴奋性神经递质以及GABA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参与。这些递质系统的异常不仅会导致睡眠周期紊乱,还与一系列的精神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睡眠异常被认为是抑郁症、帕金森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的早期预警信号。相比起低等哺乳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睡眠与人类的睡眠具有更好的可比性。近来,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来建立神经精神疾病模型的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在建模的同时监测动物的睡眠状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睡眠在这些疾病早期诊断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药效评价提供更好的客观依据。
陈艳梅秦冬冬姜慧慧胡新天马原野
关键词:睡眠非人灵长类神经精神疾病疾病模型药效评价
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1年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另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09年全世界约有2.2亿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发病机理的研究、预防和诊断、治疗药物的筛选和评价都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在已报道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中,非人灵长类动物糖尿病病程、病症与人类的糖尿病最为相似。该文从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来源归纳了目前报道的主要的非人灵长类糖尿病模型,重点介绍了猕猴、食蟹猴和树鼩糖尿病模型及其特征,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梁斌吴晓云
关键词:糖尿病猕猴食蟹猴树鼩
实验动物树鼩和人类疾病的树鼩模型研究概述被引量:81
2013年
动物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如回答人体各种重大生物学问题、解析人类疾病机理和新药研发等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转化医学存在的问题使得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实验动物重新得到重视;人类疾病的树鼩模型也再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树鼩研究进展,包括树鼩基础生物学及动物模型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未来的一些研究方向。
徐林徐林张云梁斌吕龙宝陈策实陈勇彬周巨民
关键词:树鼩实验动物基础生物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树鼩进化分类地位的分子证据被引量:55
2013年
树鼩隶属攀鼩目,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南部等地区。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如体型小、脑-体重比例高、生殖周期短、寿命短和饲养成本低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认为是可望替代灵长类动物的新型实验动物。然而,关于树鼩与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明确树鼩的分类地位是创建实验动物的重要研究基础。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树鼩分类地位探讨的分子证据。在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核DNA序列研究,包括近期树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都支持树鼩是灵长动物的近缘旁系群,然而绝大部分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研究却显示树鼩与啮齿动物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这样的分歧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序列和核基因数据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算法导致。综合现有不同DNA数据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树鼩作为灵长类的近亲这一结论应该成为共识。
许凌范宇蒋学龙姚永刚
关键词:树鼩线粒体DNA
树鼩CD127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
2012年
目的树鼩可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研究的良好模型,但其免疫系统各类细胞表面标志、功能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尚无系统研究。研究以获得树购调节性T细胞(Tr)相关分子CD127为目的,以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提取树胸外周血总RNA反转录,经巢式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进而以DiscoveryStudio等生物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扩增得到全长为1392bp的树鼩CD127编码序列,确定了现有数据库中缺失的一处未知片段。树鼩CD127与人、黑猩猩亲缘关系较近,其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蛋白质三维结构整体与人相似,但N糖基化位点数目以及电荷分布存在差异。结论所得序列能够编码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全长序列为后续单克隆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有助于鉴定树鼩Treg细胞以及相关疾病机理的研究。
田巍威高跃东郭彦黄京飞肖昌李作生张华堂
关键词:树鼩CD127单克隆抗体
野生和人工繁育树鼩部分生理指标检测与比较被引量:9
2011年
比较野生和人工繁育树鼩的部分生理指标,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创制提供基本参数。血液采自昆明地区54只野生树鼩(被捕获后人工饲养1—2月)和54只子一代人工繁育树鼩。该研究首次报道在两组动物中,肌酸激酶、肌钙蛋白I、总胆汁酸、果糖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在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这些指标在人工繁育树鼩中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依次为:1449(956)U/L、5.94(7.23)μg/L、15.6(19.7)μmol/L、393.5(80.8)μmol/L和0.36(0.32)mmol/L;在野生树鼩中依次为:986(564)U/L、4.01(4.10)μg/L、20.0(20.6)μmol/L、379.0(104.0)μmol/L和0.46(0.23)mmol/L。人工繁育树鼩生理指标表现出个体间离散程度降低趋势,但个别反映肝脏功能及心肌情况的指标表现出平均值上升,个体离散程度扩大的现象。这些生理指标为人类疾病的树鼩模型创制打下了基础。
马旭通李福林蒋宏君李文辉张云杜廷义
关键词:血液样本生理指标
中缅树鼩自然感染六种病毒的血清流行病学被引量:14
2011年
中缅树鼩作为一种新型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上,尤其是病毒学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验动物自身病毒感染会影响动物健康和干扰实验结果,甚至危害实验人员生命安全。所以,实验动物病毒检测一直是动物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中缅树鼩研究迄今缺乏清晰的病毒自然感染资料。为调查中缅树鼩的病毒感染状况,采集野生俘获和人工繁殖的中缅树鼩血清样本272份,全部血清样本通过ELISA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HCV)总抗体,以及戊型肝炎病毒(HEV)、腺病毒(AD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2型(HSV-2)的IgG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LISA初筛HBV表面抗原有3份阳性样本,但通过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进一步确认为阴性;抗HCV抗体和抗HEV、ADV、HSV-1IgG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抗HSV-2IgG检测有1份阳性样本。提示仅抗原或抗体血清学指标检测树鼩肝炎结果并不能反应个体携带病毒的状态,应该再进行病毒学指标确认。同时建议中缅树鼩繁殖群应进行HSV-2的筛选,以便杜绝和控制该病毒的感染。
韩建保张高红段勇马建平张喜鹤罗荣华吕龙宝郑永唐
关键词:中缅树鼩树鼩自然感染病毒血清流行病学
正常猕猴与树鼩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组织中大麻素与阿片受体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为应用猕猴和树鼩动物模型研究毒品成瘾对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对大麻素及阿片受体在正常猕猴和树鼩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表达进行初步确定。采集正常猕猴和树鼩新鲜组织(皮质、小脑、脑干、海马、脊髓、脾脏),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大麻素与阿片受体mRNA在猕猴和树鼩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猕猴脑部各区包括脾脏均表达大麻素受体1(CNR1),而大麻素受体2(CNR2)只表达于脾脏内。三类阿片受体中,mu(μ)受体表达最为广泛,在以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delta(δ)受体表达的组织最少,只在海马表达;kappa(κ)受体表达介于两者之间,分别在皮质、小脑、脑干、脊髓中表达。在树鼩组织中,CNR1和CNR2表达于整个大脑重要脑区中,且CNR1表达量高于同一区域内CNR2表达的量;脾脏中CNR2的表达较高,而CNR1不表达。三类阿片受体只有检测到μ受体在脑部与脾脏表达,且在各个脑区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脾脏的表达量;δ受体和κ受体在被检各个组织中均无表达。总体而言,两种大麻素受体在猕猴和树鼩体内表达情况与人类和鼠的情况类似,而三类阿片受体在猕猴体内表达情况与人类更为接近。猕猴和树鼩可能可用于人类毒品成瘾的研究;猕猴在某些神经受体的表达更接近人类,其在研究毒品成瘾的机理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张庆余范晓娜曹毅
关键词:猕猴树鼩大麻素受体阿片受体神经系统
树鼩干扰素家族的基本构成及分子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干扰素(IFN)是在"危险信号"刺激下,由细胞分泌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等多重作用的糖蛋白家族,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树鼩作为多种人类疾病研究模型的前景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IFN家族的研究尚属空白。该研究在现有的树鼩全基因组数据基础上,应用大片段核酸序列比对、基因预测等方法,对树鼩IFN家族的基本构成和分子特征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树鼩具有I型IFN:α(5个亚型)、β、ω、κ、ε、δ;II型IFN-γ;III型IFN:IFN-λ1、λ2/3,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及蛋白空间结构与其它哺乳动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在半胱氨酸位置和N糖基化个数上具有部分差异。该研究以全基因组数据对树鼩IFN家族信息进行系统挖掘和分析,为树鼩IFN的基因克隆以及其在感染免疫学中的作用和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明利田巍威高跃东郭彦黄京飞张华堂
关键词:树鼩干扰素基因预测
树鼩神经肽Y的分子克隆及其灵长类类似物的同源性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树鼩由于与灵长类动物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和其个体小,以及繁殖周期短等特性而倍受关注,尤其是作为医用实验动物的研究,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树鼩的分类地位还一直有所争论。该研究从树鼩脑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编码树鼩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前体序列,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灵长类NPY序列同源性高达96.9%。将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物种的NPY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树鼩与灵长类处于同一分支。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树鼩与灵长类较近的亲缘关系。
董丽吕龙宝赖仞
关键词:树鼩灵长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