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412)

作品数:24 被引量:277H指数:9
相关作者:王文艳卫兵张妤许有江凌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子宫
  • 4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造影
  • 3篇盆底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内膜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3篇宫腔
  • 3篇宫腔粘连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电刺激
  • 2篇定坤丹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阴道
  • 2篇造影剂
  • 2篇造影术
  • 2篇妊娠

机构

  • 2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皖北煤电集团...

作者

  • 22篇王文艳
  • 19篇卫兵
  • 7篇张妤
  • 4篇许有江
  • 3篇宋恩学
  • 3篇凌琳
  • 3篇王青元
  • 2篇范懿隽
  • 2篇李从青
  • 2篇傅柳陶
  • 2篇刘浏
  • 2篇宋玉荣
  • 2篇任娟
  • 2篇金东
  • 1篇陈士文
  • 1篇张丽丽
  • 1篇廖亚平
  • 1篇王震寰
  • 1篇刘冬播
  • 1篇刘宏升

传媒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n anatomical comparison of two minimally invasive pelvic reconstructive surgeries using fresh female cadavers被引量:3
2014年
Wang WenyanZhu LanWei BingLang Jinghe
关键词:相关距离
女性胚胎肛提肌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女性胚胎肛提肌内运动终板的分布状态。方法将孕20-24周女性胚胎作为A组,孕24-28周女性胚胎作为B组,用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染色法研究两组胚胎的的平均体重、肛提肌上运动终板的形态、分布特点及运动终板数量的变化。结果孕20-28周女性胚胎其运动终板形态及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且为椭圆形,均呈曲线分布于肛提肌纤维中外1/3处,A组胎儿体重及运动终板的数量均少于B组。结论孕20-28周女性胚胎肛提肌上均可见运动终板,形态无明显差别,且沿肌纤维呈曲线分布,肛提肌上运动终板数量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
杨芳王文艳卫兵
关键词: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肛提肌
生长激素受体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HR)在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IUA患者(研究组)和非IUA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GHR蛋白和GH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GHR蛋白表达、GHR mRNA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体与子宫内膜间质中GHR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GHR的表达低于非IUA患者,而且这种表达在子宫内膜腺体中较多,在子宫内膜间质中较少,为IUA患者在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使用生长激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任娟卫兵宋恩学王文艳张丽丽
关键词:宫腔粘连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受体
PGAM1通过激活Warburg效应调控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67例宫颈癌患者的新鲜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A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PGAM1基因沉默稳转Hela宫颈癌细胞株,分析PGAM1基因沉默对Hela细胞凋亡和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GAM1对Akt/m 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影响。结果 (1)宫颈癌组织中PGAM1高表达率为58.2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的患者宫颈癌组织中PGAM1的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la细胞sh PGAM1基因沉默后,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NC组)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4)Hela细胞sh PGAM1基因沉默后,与NC组比较,PTE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而p-Akt、p-m TOR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肿瘤组织PGAM1蛋白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激活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的Warburg效应,促使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
傅柳陶王青元卫兵王文艳
关键词:宫颈癌糖代谢
足月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足月孕妇血浆D-二聚体的正常值水平以及统计分布,为妇产科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足月待产孕妇的D-二聚体数据(剔除有死胎、HELLP综合征、妊娠并发DIC等不良妊娠病例和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共4000例,应用软件SPSS 17.0和Origin7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足月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95%的孕妇D-二聚体水平≤5.77μg/ml;不同年龄组、不同合并症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全相同,低龄孕妇组与适龄产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合并症组与胎膜早破组、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妊娠期妇女呈现出高凝和高纤溶状态,建议用D-二聚体≤5.77μg/ml作为足月待产孕妇的上限较为合适;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孕妇,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方政王青元李青许有江宋恩学张妤卫兵王文艳
关键词:妊娠凝血系统高凝状态二聚体
宫颈腺癌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宫颈腺癌是宫颈癌亚型中除宫颈鳞状细胞癌之外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宫颈癌的10%[1]。在过去的40年中,随着薄层液基宫颈细胞学筛查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而宫颈腺癌的发病率则有所上升,宫颈腺癌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2-3]。
王文艳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诊治
阴道超声联合MRI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MRI)检查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CS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2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患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且均在术前同时行MRI检查,将经阴道超声检查、MRI检查及阴道超声联合MRI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符合率及漏诊率。结果 72例患者中,经阴道超声正确诊断59例(81.94%),漏诊13例(18.06%);MRI正确诊断66例(91.67%),漏诊6例(8.33%);阴道超声联合磁共振正确诊断72例(100%)。MRI检查诊断CSP诊断率高于阴道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诊断符合率高于MRI,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12)。结论阴道超声联合MRI检查可减少CSP病例漏诊率。
傅柳陶金东卫兵王文艳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阴道超声核磁共振
血管造影剂的应用及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开发,各种造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其中血管造影的贡献尤为突出。传统血管造影剂以碘造影剂为主。随着人们对碘造影剂的大量使用及研究,碘造影剂所带来严重过敏反应,例如抢救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造影剂使用的安全性日益重要。随着造影剂材料的创新,特殊材料——CO2气体造影剂、金纳米粒子(Au NPs)造影剂逐渐被发现、研究及应用。本文综述了传统碘造影剂的应用进展及特点,CO2气体造影剂的造影特点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金纳米粒子造影剂的成像特点、生物毒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许有江李从青王文艳
关键词:血管造影剂碘造影剂CO2-DSA金纳米粒子
剖宫产妇运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妇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为产妇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月4家三级甲等医院行腹膜内剖宫产妇100例,其中择期剖宫产组50例及急诊剖宫产组50例,每组根据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时间分为结扎前用药组和结扎后用药组,回顾性分析不同用药时机的产妇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在择期剖宫产病例中,脐带结扎前用药组的术后第一天最高体温,术后三天平均体温及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脐带结扎后用药组(P<0.05),100例剖宫产1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00%;在择期及非择期剖宫产病例中,脐带结扎前用药组的感染率显著低于脐带结扎后用药组(P<0.05),在所有剖宫产病例中,抗菌药物产生的费用,脐带结扎前用药组低于脐带结扎后用药组(P<0.05)。结论择期或急症剖宫产产妇脐带结扎前使用抗菌药物优于脐带结扎后,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高兰翠王妍王惠卫兵
关键词:用药时机头孢菌素类剖宫产
基于Micro-CT的家兔腹盆腔器官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通过乳胶-氧化铋对比剂与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家兔腹盆腔器官内血管系统的三维数字化图像重建.方法 6只4月龄雌性健康家兔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动物均进行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纵行切开家兔腹壁,暴露盆腹腔血管,完成腹主动脉插管(用于子宫、膀胱、小肠的对比剂在体灌注)及肾动脉插管(用于肾脏的对比剂在体灌注).选择乳胶-氧化铋混合溶液(氧化铋颗粒/乳胶溶液=1 g/mL)作为血管灌注对比剂.血管灌注成功后选取家兔的子宫、膀胱、小肠和肾脏作为研究器官.利用SkyScan 1076型Micro-CT对目标器官进行扫描,使用NRecon软件对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和转化.采用Mimics 17.0软件对目标器官内的血管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家兔不同器官内的血管树三维图像,分析家兔不同器官内不同血管树的分级和分支特点.结果 目标器官的血管树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均构建成功.家兔膀胱血管树的最小可测量血管分级为二级,直径为(0.41±0.08)mm;子宫血管树的最小可测量血管分级为三级,直径为(0.39±0.08)mm;小肠和肾脏血管树的最小可测量血管分级均为四级,直径分别为(0.27±0.04)mm和(0.19±0.03)mm.结论 采用乳胶-氧化铋混合对比剂进行动物血管灌注Micro-CT成像,通过相关软件可成功重建动物器官内血管树的三维图像,可显示家兔器官血管树的走行并测量血管直径,对于小动物腹盆腔器官血管系统尤其是微小型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建立具有较大优势,为小动物腹盆腔器官疾病模型中血管解剖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魏恒李海卫兵张妤许有江许胜红陈川王文艳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对比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