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IOJZD0003)

作品数:11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韩立新尹昕蒋耘中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德意志意识形...
  • 4篇黑格尔
  • 4篇《德意志意识...
  • 4篇MEGA
  • 3篇广松涉
  • 2篇青年黑格尔
  • 2篇青年黑格尔派
  • 2篇资本论
  • 2篇望月
  • 2篇《资本论》
  • 1篇新释
  • 1篇异化
  • 1篇异化问题
  • 1篇有效回应
  • 1篇哲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化
  • 1篇社会主义
  • 1篇施蒂纳
  • 1篇中文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2篇韩立新
  • 1篇蒋耘中
  • 1篇尹昕

传媒

  • 3篇国外理论动态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科学社会主义
  • 1篇政治经济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列...

年份

  • 5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类概念被引量:1
2021年
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类”概念揭示人本质。学界对这个概念评价不一:广松涉认为,青年马克思的“类”概念停留于青年黑格尔派的水准,《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从异化论逻辑向物象化论逻辑的飞跃;而望月清司认为青年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早就超越了以往哲学,既克服了“类”的抽象性,又沿袭了“类”之普遍性视角。实际上,经马克思改造后的“类”概念充分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中,一方面,马克思借助异化的具体化,克服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类”概念;另一方面,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类”哲学结构之实体性的基础上,开拓出对人本质认识的新视域。
崔琳菲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广松涉
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人的规定的双重路径被引量:1
2017年
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法从"抽象法"到"道德",再到"伦理"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从抽象的"人格"上升到"公民"的过程。而"公民"则是人的现实性和社会性的结合。黑格尔正是通过《法哲学原理》中法的理念的现实化过程,完成了人的现实化和社会化路径的论证。黑格尔这一关于人的双重规定的论证,不仅有别于社会契约论和德国的主观观念论传统,而且对早期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现实的个人"和"完整的个人"概念以及唯物史观的生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蔺庆春
关键词:法哲学现实化社会化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论《巴黎手稿》中的“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被引量:1
2017年
尽管与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常识不同,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高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对应物,随着私有财产这一特定历史形式的消亡,共产主义本身也被扬弃了;而社会主义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概念是对人与客观世界的根本关系的揭示,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未来社会状态,更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它带有根本性的意义。
周阳
关键词:《巴黎手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民国时期清华所藏外文版《资本论》评介
2017年
民国时期清华大学藏有3种外文版《资本论》:第一个英文全译本、第一个德文大众版和第一个日文全译本。这3种版本恰好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苏联和东欧主导马克思恩格斯文献出版事业之前出版的,是这一阶段的主流版本。这一阶段《资本论》的出版支持者和编译者因为不同的出版目的和学术偏好,往往选择了不同的母本和编译原则,从而形成与现今通行本不同的特色。从版本源流的角度考察这些版本,挖掘其文献传播史和编译史方面的价值,是以往研究所忽视的问题。此外,以这3版《资本论》为代表的稀见马克思恩格斯文献反映了民国清华在外文藏书方面非常注意跟进学术前沿,对今天清华大学文科的学术文献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尹昕蒋耘中
关键词:《资本论》考茨基
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最初探索——《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与《博士论文》中的“时间”理论被引量:2
2018年
研究《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后期,通过学习黑格尔的逻辑学、自然哲学,马克思重塑了时间概念,并由此产生用黑格尔概念体系重构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设想.其《博士论文》便实现了这一设想:通过运用黑格尔实体—偶性论重构伊壁鸠鲁'时间是偶性的偶性'命题,马克思构建了自己的时间—实体理论:时间是实体的偶性之偶性,而偶性之偶性本身也是实体.马克思将这一理论命名为'异化'论,并指出人与其感官对象的'分裂'结构即影象—感官论是'异化'论的必然结果.
周阳
关键词:异化《博士论文》黑格尔
MEGA^(2)第Ⅰ部门第5卷引言是否有效回应了“写作分担”问题?
2021年
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分担"问题是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角度之一,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通过判定文本内容与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作者的所属关系,深化对唯物史观形成路径的理解。围绕这一问题大体形成了"马克思主导说""恩格斯主导说"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承担说"三类代表性观点。2017年出版的MEGA^(2)第Ⅰ部门第5卷的"编者引言"认同"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承担说",但论据仅停留在文献学史实材料的罗列上,缺失思想内容辨析这一环。对此,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中"广松涉—望月清司之争"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它有利于从内容辨析角度为"共同承担说"提供有力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历史起点处之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异化"概念的阐释上作出了侧重点不同的论述,但正是在这种张力中,两人关注到了唯物史观的不同方面,合作完成了唯物史观的构建。
崔琳菲
日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兼论《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义
2012年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国家。日本学界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9—1965年的“《资本论》形成史中的《大纲》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66—1974年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的《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1975年以后至今的“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从整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韩立新
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新释——论柄谷行人对《资本论》的解读
2018年
从《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到《跨越性批判》,柄谷行人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解与阐释都是围绕着《资本论》中的'价值形式理论'来展开的,在他看来,'价值形式理论'的根本问题就是要解释非中心性的价值形式是如何向自我中心化的货币形式过渡的。柄谷行人通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倒错机制、恋物癖(拜物教)机制就价值形式理论的展开、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以及货币拜物教的形成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柄谷行人的解释虽非尽善尽美,但至少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中对价值形式理论所做的两种不同论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周阳
关键词:货币形式货币拜物教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研究的新起点被引量:2
2021年
随着新MEGA I/5卷正式问世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的Online版》上线,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新阶段,作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前提,以下四个文献学问题值得特别关注:(1)新MEGA I/5卷的去体系化编辑;(2)Online版对成稿过程的再现;(3)如何编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版;(4)重新评价广松涉版的价值。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提升我国编译和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韩立新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广松涉
“施蒂纳冲击”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形成被引量:5
2021年
施蒂纳批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是早期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1842—1843年,德国晚期启蒙运动出现危机,而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是对这一危机回应的结果。他的"唯一者的联盟"构想打破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异化理论的框架,开辟了一个从主体间性出发解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新维度。这一构想对马克思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批判"唯一者的联盟"构想而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联合体"的观点。
魏博
关键词:施蒂纳《德意志意识形态》青年黑格尔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