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VEB2010KFKT010)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燕刘国华朱兴全张悦文李佳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线粒体
  • 3篇线粒体DNA
  • 2篇羊毛
  • 2篇线虫
  • 1篇带绦虫
  • 1篇序列变异分析
  • 1篇原虫
  • 1篇绦虫
  • 1篇疟原虫
  • 1篇种系
  • 1篇锥虫
  • 1篇吸虫
  • 1篇利什曼原虫
  • 1篇进化分析
  • 1篇克隆
  • 1篇寄生虫
  • 1篇寄生虫学
  • 1篇发育研究
  • 1篇白细胞介素
  • 1篇白细胞介素1...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西交利物浦大...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朱兴全
  • 3篇王燕
  • 3篇刘国华
  • 2篇杨言川
  • 2篇李佳缘
  • 2篇张悦文
  • 1篇蒋文灿
  • 1篇袁子国
  • 1篇徐颖
  • 1篇韩进欢
  • 1篇孙晓林
  • 1篇范艺凡
  • 1篇周东辉
  • 1篇李中原

传媒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羊毛尾线虫线粒体nad4基因的序列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本研究旨在阐明中国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广东分离株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4(nad4)基因部分序列(pnad4)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4序列构建其与其他鞭虫的进化关系。应用PCR扩增羊鞭虫虫株的pnad4,将所获得的序列应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本试验扩增所获得的pnad4序列长度一致,均为827bp,种内变异在0~1.5%之间。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2个羊鞭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由于羊鞭虫nad4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37.8%~45.6%),故可作为种间鉴定检测研究的遗传标记,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羊鞭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王燕杨言川张悦文李佳缘朱兴全刘国华
关键词:线粒体DNA
羊毛尾线虫线粒体rrnL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和进化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为探明中国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广东分离株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rrnL)的部分序列(prrnL)的遗传变异情况,用prrnL序列构建其与其他毛尾线虫的进化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羊毛尾线虫虫株的prrnL,将所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AUP 4.0 Beta 1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表明:所获得的prrnL序列长度为849~850 bp,种内变异在0~0.8%;13个羊毛尾线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羊毛尾线虫prrnL序列种内很保守,种间差异较大(33.4%~36.1%),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张悦文徐颖王燕朱兴全刘国华
关键词:线粒体DNA
白细胞介素17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是一种多家族成员的细胞因子,包括IL-17A~F,受体有5种(IL-17RA~IL-17RE)。与IL-1、TNF-α信号传导途径类似,IL-17受RORγt调节,能激活NF-κB、MAP激酶和ERK1/2等信号分子,发挥其生物学功能。IL-17家族具有强大的致炎作用,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增多且向局部组织浸润;可促进多细胞因子释放,积极参与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造血作用和家族成员间协同作用。IL-17虽在适应型免疫反应过程中产生,但其经典功能却主要在固有免疫调节反应中发挥,且与寄生虫对宿主的侵袭和致病关系紧密,在宿主抗寄生虫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IL-17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研究做一综述。
李中原李佳缘王燕袁子国周东辉
关键词:吸虫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
豆状带绦虫线粒体rrnL和nad5基因的克隆及种系发育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本研究旨在阐明中国豆状带绦虫囊尾蚴河南分离株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rrnL)部分序列(prrnL)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rrnL和pnad5序列重构豆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系发育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豆状带绦虫囊尾蚴分离株的线粒体prrnL和pnad5,将所测的序列用PAUP 4.0Beta 1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所获得的豆状带绦虫线粒体prrnL长度约为847bp,pnad5为602bp。所获rrnL序列与GenBank中豆状带绦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99.1%~100%,nad5为99.2%~100%;河南分离株之间rrnL序列的相似性为99.65%,nad5为99.5%;与GenBank中其他带科绦虫序列的相似度rrnL低于83.4%,nad5低于85.7%。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豆状带绦虫分离株和已知豆状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由于豆状带绦虫分离株的线粒体rrnL和nad5基因序列种内很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带科绦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范艺凡刘国华杨言川韩进欢朱兴全蒋文灿孙晓林
关键词:线粒体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