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60296)

作品数:19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徐新娟梁晓慧张俊仕刘海明孙理华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动脉
  • 9篇心动脉
  • 9篇中心动脉
  • 8篇维吾尔族
  • 7篇血压
  • 6篇动脉压
  • 6篇心动脉压
  • 6篇中心动脉压
  • 6篇脉压
  • 6篇高血压
  • 6篇哈萨克族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肾功能
  • 5篇肾小球
  • 5篇肾小球滤过
  • 5篇肾小球滤过率
  • 5篇滤过率
  • 3篇动脉内
  • 3篇动脉内膜

机构

  • 19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武警新疆总队...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徐新娟
  • 17篇梁晓慧
  • 10篇张俊仕
  • 6篇刘海明
  • 6篇李素华
  • 6篇孙理华
  • 5篇马岩萍
  • 4篇韩璐
  • 2篇张向阳
  • 2篇黄定
  • 2篇雷红
  • 2篇马依彤
  • 2篇胡广梅
  • 2篇贾冬雨
  • 1篇穆玉明
  • 1篇李金贤
  • 1篇赵效国
  • 1篇周晓欢
  • 1篇买苏木
  • 1篇李静

传媒

  • 8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汉、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与心房利钠肽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基因T2238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NP基因T2238C多态性,其中汉族高血压组205例,对照组260例;哈萨克族高血压组218例,对照组232例。结果: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ANP基因T2238C多态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高血压组分别为0.04,0.72,0.24;0.02,0.48,0.50;对照组分别为0.01,0.75,0.24;0.03,0.53,0.44。C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血压组分别为0.40,0.60;0.26,0.74;对照组分别为0.39,0.61;0.29,0.71。ANP基因T2238C多态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汉族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2个民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CC+TC基因型收缩压高于TT基因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人群中携带CC+TC基因型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OR=1.48,95%CI:1.18~1.86)。结论:ANP基因T2238C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无关。
梁晓慧徐新娟何玲玲李静胡广梅李金贤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哈萨克族汉族心房利钠肽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与中心动脉压(CAP)的相关性。方法采集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医大一附院心脏中心高血压科住院的患者673例。根据测定的随机ACR分为两组,即ACR正常组(ACR <30 mg/g,n=485)和ACR异常组(ACR≥30 mg/g,n=188)。收集这些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运用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测定中心动脉压及其相关指标:反射波增强指数(AIX)、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脉压(CPP)、增强压(AP),分析上述指标与ACR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CSP、CDP、CPP、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CR与AIX、CSP、CDP、CPP、AP、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尿素氮呈正相关(r=0.075,P <0.05;r=0.290,P <0.01;r=0.078,P <0.05;r=0.116,P <0.01;r=0.142,P <0.01;r=0.123,P <0.01;r=0.110,P <0.01;r=0.100,P <0.01;r=0.077,P <0.05;r=0.086,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SP、AP、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CSP、AP、收缩压是ACR的危险因素,其升高可导致ACR增高。
周艳徐新娟张俊仕刘海明梁晓慧
关键词:高血压中心动脉压
新疆汉、维、哈族健康男性青年血管功能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族(哈族)同一年龄段男性青年血管功能的差异以及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x)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新疆地区健康汉族青年男性135例,平均年龄(34.99±5.90)岁。健康维吾尔族青年男性124例,平均年龄(36.73±6.66)岁;健康哈萨克族青年男性139例,平均年龄(36.45±6.04)岁。用澳大利亚PWA仪测定增强指数(AIx)以及中心收缩压(C-SBP)、中心脉压(C-PP)、增强压(AP)等指标,并检测血压、血脂水平、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结果哈萨克族男性青年AIx值(16.00±9.00)高于维吾尔族男性青年(12.37±10.49)和汉族男性青年(8.60±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男性青年AIx值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性青年AIx与年龄不相关(R=0.075,P>0.05),维吾尔族和哈族男性青年AIx与年龄呈正相关(R=0.32,P<0.05;R=0.195,P<0.05)。汉族男性青年中身高、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SP、PP、AP、Ejection%、SEV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总胆固醇(CHOL)是AIx的影响因素。在维吾尔族男性青年中年龄、身高、BMI、中心动脉收缩压(SP)、脉压(PP)、增强压(AP)、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AIx的影响因素。在哈萨克族男性青年中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收缩压(SBP)、DBP、SP、PP、AP、射血分数(Ejection%)、心肌活力(SEVR)、甘油三酯(TG)、CHOL、HDL、LDL是AIx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健康男性青年AIx值最高,其次是维吾尔族,汉族最低,并前两者与年龄正相关。即在青年这一同等年龄段下哈萨克族人群血管功能可能较维族和汉族要差,汉族相对维族和哈族血管功能要好而且血管功能的下降出现的较晚,至少在青年期还没有出现。身高、BMI、SP、PP、AP、CHOL是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AIx的共同影响因素。
韩璐沙帕尔.肉孜阿吉梁晓慧贾冬雨徐新娟
关键词:哈萨克族血管功能
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压(b BP)与中心动脉压(CABP)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与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 300例志愿者,年龄(54±24)岁,其中男性672例,女性628例,测量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根据年龄分为9组,分析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分别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计算2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及灵敏性。结果肱动脉压(b BP)与中心动脉压(CABP)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均一致,其中舒张压(DBP)一致性较好,中心动脉压较肱动脉压敏感;肱动脉收缩压(b SBP)大于中心动脉收缩压(c SBP),差值为(15.15±10.20)mm Hg,肱动脉舒张压(b DBP)小于中心动脉舒张压(c DBP)(P<0.01),差值为(1.68±5.99)mm Hg,肱动脉脉压(b PP)大于中心动脉脉压(c PP)(P<0.01),差值为(16.94±10.67)mm Hg;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 BP、b PP的主要影响因素均是年龄、心率、身高。结论肱动脉与中心动脉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一致,大致呈上升趋势,其中DBP一致性较好,但2种测量方法所测得血压有差异,中心动脉压较肱动脉压敏感;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均与身高、心率、年龄有相关性。
刘梦周晓欢刘海明徐新娟
关键词:高血压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脉压年龄
新疆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健康人群中心动脉压与肾功能的差异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与维吾尔族健康人群中心动脉压与肾功能的差异。方法于2009年8月—2010年2月在新疆塔城地区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 775例新疆哈萨克族自然人群,从中随机抽取符合纳排标准的528例哈萨克族健康人群;同期在新疆和田地区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2 366例新疆维吾尔族自然人群,从中随机抽取符合纳排标准的530例维吾尔族健康人群作为本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糖、血脂、血肌酐等指标的检测,采用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仪检测中心动脉压,采用中国人校正的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的中心动脉收缩压、脉压、增强压及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均高于维吾尔族健康人群,肾小球滤过率低于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女性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维吾尔族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健康人群中,肾小球滤过率与中心动脉收缩压、脉压、增强压及反射波增强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强压、反射波增强指数、肌酐是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年龄、增强压、反射波增强指数、肌酐是新疆维吾尔族健康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的中心动脉压高于维吾尔族,存在民族差异性;哈萨克族女性肾小球滤过率较维吾尔族女性人群低;年龄、增强压、反射波增强指数及肌酐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雷红梁晓慧刘海明张俊仕徐新娟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中心动脉压哈萨克族维吾尔族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日渐增多,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随着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简称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与LVH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97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367例及LVH组13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指标、24 h动态血压,分析上述指标与LVMI的相关性和LVH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入院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24 hSBP、24 hDBP、24 h脉压(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与SBP、DBP、CSBP、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24 hSBP、24 hDBP、24 hP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LVH与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
唐腾腾徐新娟张俊仕刘海明梁晓慧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心动脉压血压
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正常人群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与血压及相关因素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x)是反映全身动脉僵硬度的重要指标,血压水平的变化与其有重要的关系。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正常人群AIx,分析影响AIx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新疆地区413例哈萨克族及587例维吾尔族正常人群。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及血糖、血脂、肾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采用Sphygmocor脉搏波分析系统检测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及AIx。结果新疆哈萨克族正常人群AIx值高于新疆维吾尔族[(28.4±11.8)%比(23.3±11.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Ix与年龄呈正相关(哈萨克族:r=0.388,P<0.05;维吾尔族:r=0.386,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性别、年龄、cSBP、收缩压、舒张压是新疆哈萨克族AIx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cSBP、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是新疆维吾尔族AIx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哈萨克族正常人群AIx值高于新疆维吾尔族,且与年龄密切相关;性别、年龄、cSBP、收缩压、舒张压是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正常人群AIx的影响因素。
梁晓慧徐新娟马依彤黄定杨毅宁马岩萍孙理华
关键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反射波增强指数动脉僵硬度
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肾功能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健康人群的肾功能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x)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从新疆塔城地区筛选临床健康居民546例,检测血压、血肌酐、血脂等指标,用中国人校正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用PWA仪测定中心动脉压,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种因素对GFR的影响,观察肾功能的改变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随增龄逐渐减退,而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呈增高的趋势;肾功能及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增龄改变存在性别差异(P<0.05);各年龄组女性的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较男性升高更为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FR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呈负相关(r=-0.12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lx是新疆哈萨克族人群GFR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272、-0.137,P均<0.01)。结论在新疆哈萨克族健康成年人中,年龄和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可能是肾功能衰退的影响因素,而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关。
雷红刘海明徐新娟梁晓慧
关键词:哈萨克族肾小球滤过率CIMT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中心动脉压(C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6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0例,根据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汉族缺乏组154例、汉族非缺乏组93例、维吾尔族缺乏组92例、维吾尔族非缺乏组61例。检测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MT及CAP指标包括中心动脉收缩压(CSP)、中心动脉舒张压(CD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反射波增强指数(AIx)。结果汉族缺乏组IMT大于汉族非缺乏组(P<0.05)。维吾尔族缺乏组HDL-C低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IMT大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P<0.05)。维吾尔族缺乏组CSP、CPP均高于维吾尔族非缺乏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IMT呈负相关(r=-0.534,P<0.001);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IMT、CSP、CPP呈负相关(r=-0.432、-0.171、-0.29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3.160)、年龄(t=3.274)、1,25二羟维生素D(t=-9.633)是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IMT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t=2.519)、1,25二羟维生素D(t=-5.990)是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是汉族、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为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SP、CPP增加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AP无明显关系。
奴热姑.阿布都卡得徐新娟张俊仕刘海明梁晓慧
关键词:高血压维生素D中心动脉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新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健康人群转化生长因子β1T869C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2年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T869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血管功能遗传易感性相关,并且具有民族差异性。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哈、维两民族TGF-β1T869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差异。方法:纳入新疆地区健康人群1181人,其中维吾尔族589名、哈萨克族592名,应用PCR-RFLP检测受试者TGF-β1T869C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其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进行检测,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PCR-RFLP结果显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TGF-β1T869C位点基因型频率:TT型22.1%、TC型49.2%、TC型28.7%;等位基因频率:T等位基因46.7%,C等位基因53.3%。哈萨克族TGF-β1T869C位点基因型频率:TT型11.3%、TC型47.6%、CC型41.0%;等位基因频率:T等位基因35.1%,C等位基因64.9%。经比较,两民族TGF-β1T869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检测发现其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同时哈萨克族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同年龄段并高于维族老年组(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哈萨克族人群C等位基因个体发生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升高的风险高于其他因素。说明在新疆地区,TGF-β1T869C多态性分布存在民族差异,其可能影响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并与哈萨克族血管硬化及衰老有关。
贾冬雨徐新娟梁晓慧张俊仕孙理华
关键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基因多态性血管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