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1
相关作者:谢冉曹永国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电力学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大学课程
  • 1篇德性
  • 1篇德性论
  • 1篇教育
  • 1篇课程
  • 1篇公共空间
  • 1篇公共理性
  • 1篇公民教育

机构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篇曹永国
  • 1篇谢冉

传媒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提高觉悟抑或转变身份:公民教育何为?
2013年
公民是一种在公共空间中进行理性言说的实践,表现为一种公民身份的转变与获得。这意味着公民教育实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正义与自由德性的向往与探寻,提供公民对话性实践,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理性能力。现代性思想和实践祛除了古典公民及其教育的魅力,却使公民成为一个个"趋利之徒"。现代公民教育的悖论在于一方面教育个人成为追逐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又辅之以种种的规训化政治道德和职业操行来提高劳动者觉悟。其现代性后果是生活中的公私不明,行为方式的犬儒主义。重审公民教育实践,离不开对现代公共空间、个人理性之异化现象的批判。公民教育必须为公民的一种异质性新生做好准备。
曹永国
关键词:公民教育公共理性公共空间德性论
大学课程:回顾、反思与视角转换被引量:24
2014年
"大学课程是什么"的问题是大学课程研究的起点,决定着大学课程研究的取向。我国研究者对于大学课程的界定有计划方案说、科目总和说、系统体系说、经验进程说、实践说与文化说等几种视角。这几种视角属于"现象集合与归纳分类"的定义方式,具有无法穷尽大学课程现象,存在着定义之间的相互矛盾性,体现着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大学课程本质的认识。从"本质功能"的方式对大学课程进行界定,大学课程是不同个体在大学场域中发生的个体总体生成的动态过程。这种本质功能的界定方式具有意义性、整体性和反思性等价值。
谢冉
关键词:大学课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