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2009)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白滨王元青王海冰王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始新世
  • 1篇地层时代
  • 1篇新属
  • 1篇牙齿釉质
  • 1篇氧同位素
  • 1篇英文
  • 1篇釉质
  • 1篇同位素
  • 1篇晚始新世
  • 1篇犀科
  • 1篇小哺乳动物
  • 1篇化石
  • 1篇激光
  • 1篇古近纪
  • 1篇
  • 1篇哺乳动物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白滨
  • 2篇王元青
  • 1篇王旭
  • 1篇王海冰

传媒

  • 3篇古脊椎动物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简介及应用前景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与哺乳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是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的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稳定同位素分析多集中在大哺乳动物化石,这主要是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所需的样品量较大所决定的。但最近几年随着激光和离子显微探针技术的应用,对小哺乳动物化石(如啮齿类和兔形类)的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和应用日趋成熟和广泛。除了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之外,对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还有以下三种方法:1)激光剥蚀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2)直接激光氟化技术;3)离子显微探针技术(SHRIMPII)。这些技术需要的样品量少,对标本的破损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所以在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珍贵标本(如古人类化石)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大哺乳动物化石,小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多、演化速度快,更能反映多个层位长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和气候变化;而且小哺乳动物通常没有长距离迁徙的行为,栖息地局限,所以更能准确反映化石埋藏地点的古环境和气候状况。
白滨王旭
关键词:牙齿釉质
内蒙古四子王旗额尔登敖包晚始新世紧齿犀类一新属(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描述了内蒙古四子王旗额尔登敖包晚始新世乌兰戈楚组(?)(中白层)的紧齿犀亚科(Eggysodontinae)一新属种:邱氏原紧齿犀(Proeggysodon qiui),标本为破损的下颌骨。新属种与其他渐新世紧齿犀的区别在于个体较小,具有两对发育的铲形下门齿,下前臼齿没有臼齿化,p4的下斜脊更向舌侧倾斜延伸,下臼齿下斜脊与下次脊连接处呈角状,下臼齿无颊侧齿带。紧齿犀类和柯氏犀类(forstercooperes)可能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它们具有以下的共近裔性状:短而粗壮的大犬齿,相对短的齿隙(犬齿和前臼齿之间),下颌联合部短而高,从而使门齿趋向直立。新标本的发现填补了早-中始新世柯氏犀类和渐新世紧齿犀类在时代上的空白,也使紧齿犀类成为欧洲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的"大间断"之后哺乳动物群自亚洲迁入欧洲的又一例证。
白滨王元青
关键词:始新世
云南广南古近纪紧齿犀类新材料被引量:1
2013年
记述了云南广南盆地古近纪砚山组紧齿犀科(Eggysodontidae)一新属种:杨氏广南犀Guangnanodon youngi gen.et sp.nov.,标本为一破损的带p3-m3的左下颌骨。新属种的特征为下前臼齿的臼齿化程度低,p3-p4的下内脊弱,向内收缩呈尖叶状,p4和m2的下次脊略偏向内侧倾斜,m3的下跟座与m2的相近,接近V形,p4-m3外齿带在下原尖和下次尖基部消失。这些特征表明广南犀明显比晚始新世的Proeggysodon进步,而比渐新世的其他紧齿犀类原始,其时代很可能为晚始新世最晚期。新标本的发现结合以前报道过的哺乳动物化石材料表明,广南盆地砚山组包含了中始新世晚期至晚始新世晚期的沉积。
王海冰白滨高峰黄王崇王元青
关键词:始新世地层时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