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280)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涛潘洋王平川班绍君李朝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脉红螺
  • 1篇幼体
  • 1篇早期发育
  • 1篇摄食
  • 1篇摄食节律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温度
  • 1篇交配
  • 1篇交配率
  • 1篇浮游
  • 1篇浮游幼体
  • 1篇附着变态
  • 1篇变态

机构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班绍君
  • 2篇王平川
  • 2篇潘洋
  • 2篇张涛
  • 1篇邱天龙
  • 1篇张立斌
  • 1篇李朝霞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脉红螺摄食节律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应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菲律宾蛤仔为饵料对脉红螺的摄食行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温度达到10.40℃时,脉红螺第一次出现摄食行为,日均摄食量为0.01 g/个;非交配期内,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温度达16.20℃时,摄食量达最大值,为0.54 g/个,摄食周期为4 d;进入交配期后,脉红螺摄食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同时与交配率呈负相关关系;当温度达到18.05℃,交配率达最小值0.03,脉红螺日均摄食量达到最大的5.32 g/个,此时摄食周期为3.72 d。非交配期摄食量(c)与温度(t)间回归关系为c=0.01t2-0.24t+1.18,r=0.97,交配期摄食量(c)分别与温度(t)、交配率(m)的回归关系为c=-0.13t2+5.18t-48.08,r=0.61;c=-2.92m+3.33,r=-0.48。研究表明,脉红螺摄食周期变化为4 d,且温度和交配率作为两个重要的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
王平川张立斌潘洋张涛李朝霞班绍君
关键词:脉红螺摄食节律温度交配率
脉红螺早期发育的形态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孵化脉红螺的卵囊,观察其胚胎和浮游幼体发育过程,及脉红螺早期发育过程的形态学变化。卵囊在25 ℃时孵化时间为16 d,经过卵裂期、囊胚 期、原肠胚期、膜内担轮幼虫期,最后发育为膜内面盘幼虫,破膜而出开始浮游幼体发育阶段。脉红螺浮游幼体期按螺层、面盘形态、幼体壳型和器官可分为5个 时期,分别为1螺层期;2螺层期(初期、中期、后期);3螺层期初期;3螺层中后期;4螺层期(初期、中期、后期)。其中在2螺层后期幼体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高平均 每天增加44.45 μm,3螺层初期幼体的生长速度最慢,壳高平均每天增加19.51 μm。脉红螺附着变态的时期是4螺层中期和后期,壳高1 250~1 500 μm,附着变 态的标志是浮游幼体壳口边缘明显加厚并向壳口外侧翻转,壳口中央突起部消失,面盘退化,足部发达并能自由伸缩。
潘洋邱天龙张涛王平川班绍君
关键词:脉红螺胚胎发育浮游幼体附着变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