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JM4024)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堃卢代刚马腾李忠薛汉中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华山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不连
  • 2篇植骨
  • 2篇植骨治疗
  • 2篇术后
  • 2篇术后骨不连
  • 2篇四肢
  • 2篇四肢骨
  • 2篇四肢骨不连
  • 2篇肱骨
  • 2篇骨折
  • 2篇钢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指标
  • 1篇严重骨折
  • 1篇入路
  • 1篇入路治疗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技术
  • 1篇锁定钢板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华山中心医院

作者

  • 5篇马腾
  • 5篇卢代刚
  • 5篇张堃
  • 4篇孙亮
  • 4篇薛汉中
  • 4篇李忠
  • 3篇王谦
  • 2篇庄岩
  • 2篇宋哲
  • 1篇王虎
  • 1篇黄旌
  • 1篇李明
  • 1篇付亚辉
  • 1篇王鹏飞
  • 1篇魏星
  • 1篇温晓东
  • 1篇雷金来
  • 1篇李蒙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应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应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且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接受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CXCL16、HMGB1、CD40L及Fibulin-5,P—selectin、NPY、CGRP、visfatin等,趋化因子及炎症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及纤溶功能等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x—CL16、HMGB1、CD40L及Fibulin-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selectin、NPY、visfatin、UCH—L1、sVCAM-1、SAA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CL-19、CCL-21、YKL-40、IL-33、IL-18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WF、PAI-1、纤溶酶原水平低于对照组,6-K—PGF1α、t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接受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可以有效优化患者整体状态、避免恢复期再次梗死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张立黄旌李蒙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胫后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胫后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前方软组织条件差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为19 ~ 64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原始骨折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一期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不连按Weber-Cech分型:肥大型3例,萎缩型13例.初次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为9~12个月,平均9.8个月.所有患者采用胫后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 h(1.5~2.5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 mL(200 ~600 mL).术后除1例患者发生伤口浅部感染、跟腱外露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个月(8 ~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8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对于胫前软组织条件较差、不适合前方入路的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胫后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手术入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魏星雷金来庄岩卢代刚王虎温晓东马腾王鹏飞张堃
关键词:胫骨骨折
肱骨外髁严重骨折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肱骨外髁严重骨折的手术重建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6—2014-12诊治36例肱骨外髁严重骨折,手术均采取外侧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后在克氏针和螺钉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微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平均10.3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1.5周,未发现肘关节不稳、明显疼痛、肱骨外髁坏死、钢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1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评分60~100分,平均86.9分。结论肱骨外髁严重骨折累及肱骨干骺端、肱骨小头和滑车,术前根据骨折分型制定手术计划,术中骨折复位后在细克氏针和小直径螺钉固定的基础上使用微型锁定钢板固定,可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卢代刚马腾王谦宋哲薛汉中李忠李明孙亮张堃
关键词:肱骨外髁骨折微型钢板
结合138例四肢骨不连病例回顾研究术后骨不连形成原因被引量:2
2014年
近年来,骨科诊疗水平不断进步,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术后骨不连。其中,国外文献报道,股骨干骨不连发病率为0~15%,胫腓骨骨不连发病率为10%~20%,肱骨干骨不连发病率为15%~30%,尺桡骨骨不连发病率为0~5%[1]。多数学者[2-3]相信某些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史、吸烟酗酒史、营养不良史等是形成骨不连的原因之一,然而骨折断端较差的生物内环境及力学稳定性被却视为更为重要的角色[4]。
孙亮薛汉中李忠卢代刚王谦马腾张堃
关键词:术后骨不连四肢骨不连病例回顾股骨干骨不连肱骨干骨不连尺桡骨骨不连
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治疗四肢骨不连被引量:25
2013年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改良结构植骨治疗四肢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川收治的60例四肢骨不连患者资料,男45例,女15例;年龄13~68岁,平均39一岁骨小连部位:肱骨干7例,胫腓骨19例,股骨干27例,桡骨远端4例,锁骨3例。骨不连按照Weber分型肥大型3例,萎缩型15例,缺血型37例,似父节刊5例。骨不连痫程:6~25个月,平均12.5个月。入院前手术次数:1次42例,2次17例,3次1例。
薛汉中孙亮李忠庄岩宋哲卢代刚马腾张堃
关键词:四肢骨移植
断端成骨能力区域划分对锁定钢板桥接技术联合植骨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 探讨断端成骨能力区域划分对锁定钢板桥接技术联合植骨治疗骨不连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38例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2例,女36例;年龄12 ~ 73岁,平均38.6岁.骨不连部位:肱骨干20例,胫腓骨45例,股骨干73例(股骨近端25例和股骨中下段骨48例),骨不连分型:萎缩型42例,缺血型86例,假关节型10例,术中将骨不连断端分为成骨失活区(瘢痕组织、硬化死骨组织)及成骨活跃区(正常骨痂形成组织),植骨范围完全跨越成骨失活区,桥接成骨活跃区,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钢板桥接技术联合植骨治疗,如植骨块> 2cm,植骨块前侧附加重建接骨板固定.术后记录骨不连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相应评分标准评定各部位术后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 24个月(平均12.4个月)随访.134例患者骨不连于术后5~10个月(平均6.3个月)获愈合,20例肱骨干骨不连患者Constant评分平均为91.2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0.7分;45例胫腓骨骨不连患者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S)评定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Kofoed评分评定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 (42/45);25例股骨近端骨不连和48例股骨中下段骨不连患者分别采用Sanders评分和AKSS评分评定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6.0% (24/25)和95.8%(46/48),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双下肢不等长、取骨区疼痛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成骨活跃区与成骨失活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成骨差异,采用锁定钢板桥接技术联合自体骨植骨治疗时,植骨块应完全跨越成骨失活区,可最大程度发挥成骨效应。
薛汉中孙亮李忠卢代刚王谦马腾付亚辉张堃
关键词:骨板植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