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38608)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邱趁丽赵辉杨贵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猿猴
  • 1篇中国恒河猴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 1篇人免疫缺陷病...
  • 1篇缺陷病
  • 1篇免疫缺陷
  • 1篇免疫缺陷病
  • 1篇免疫缺陷病毒
  • 1篇免疫缺陷病毒...
  • 1篇恒河猴
  • 1篇感染后
  • 1篇SHIV
  • 1篇CD4^+
  • 1篇病毒
  • 1篇病毒感染

机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篇杨贵波
  • 1篇赵辉
  • 1篇邱趁丽

传媒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在SHIV感染后的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对正常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及嵌合猿猴/人免疫缺陷病毒(SHIV)感染过的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CD4+IL-17A+和CD4-IL-17A+T淋巴细胞的分布频率进行初步观察。方法:用荧光染料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对10只中国恒河猴的外周血或PMA+Ionomycin刺激后的PBMC细胞表面的CD3、CD4、CD8及细胞内IL-17A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用FACScalibaur获取染色后的样品,所得数据用CellQuest进行分析。结果:在6只正常中国恒河猴个体中均能检测到IL-17A+淋巴细胞,未经刺激培养的样品中IL-17A+细胞频率很低,但在短期刺激培养后淋巴细胞中具有约1.4%的淋巴细胞为IL-17A+细胞,明显多于刺激前的IL-17A+淋巴细胞;在短期刺激培养后CD3+CD4+淋巴细胞中大约有2.7%的IL-17A+细胞或CD4+Th17细胞。对4只SHIV感染个体中Th17细胞的初步分析未发现它们与正常个体间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人类相似,中国恒河猴的外周血中也存在一定比例的Th17细胞,为进一步利用恒河猴AIDS动物模型分析HIV/AIDS与Th17细胞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邱趁丽赵辉杨贵波
关键词:中国恒河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