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22177)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纪冬陈国凤陈松海邵清李冰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解放军第302医院解放军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慢性
  • 3篇肝炎
  • 3篇肝硬化
  • 2篇蛋白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肝
  • 2篇乙型肝炎肝硬...
  • 2篇显像
  • 2篇显像技术
  • 2篇慢性肝
  • 2篇慢性肝病
  • 2篇活检
  • 2篇肝病
  • 2篇肝活检
  • 2篇肝炎肝硬化
  • 2篇FIBROS...
  • 1篇蛋白筛选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30...
  • 4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解放军第三O...
  • 1篇解放军161...
  • 1篇青岛市第八人...
  • 1篇解放军302...
  • 1篇宝鸡市中医医...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作者

  • 6篇陈国凤
  • 6篇纪冬
  • 4篇邵清
  • 4篇陈松海
  • 3篇王春艳
  • 3篇李冰
  • 2篇李梵
  • 1篇徐礼通
  • 1篇成军
  • 1篇李智
  • 1篇董政
  • 1篇樊和斌
  • 1篇秦屹
  • 1篇贺庆娟
  • 1篇韩萍
  • 1篇李忠斌
  • 1篇胡志军
  • 1篇邓艳
  • 1篇宫雪
  • 1篇牟瑛

传媒

  • 3篇中国肝脏病杂...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肝脏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多肽注射液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组织血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观察
2018年
目的:观察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对肿瘤组织血供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患者予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检查记录两组患者肿瘤血供情况、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6. 67%,远高于对照组,血供消失和病灶坏死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 <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比较,外周血NK细胞、CD4+、CD4+/CD8+比值水平较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能够减少患者肿瘤组织的血供,减轻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忠斌纪冬陈松海王春艳王晶晶陈国凤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供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启动子DNA的结合蛋白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BV前-S1蛋白反式激活基因1(PS1TP1)的启动子DNA结合蛋白,进一步阐述PS1TP1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PS1TP1启动子DNA序列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PS1TP1启动子的DNA片段,并通过亚克隆方法构建真核报告载体pCAT3-PS1TP1p后转染HepG2细胞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中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以验证所获得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将PS1TP1启动子DNA片段进行固相化,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将所获得的噬斑裂解液进行PCR扩增,测序后进行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生物信息学搜索。结果 pCAT3-PS1TP1p瞬时转染的HepG2细胞中CAT表达活性是对照组(pCAT3-Basic空载体)的32.9倍,是pCAT3-promoter的4.2倍,提示所获得的DNA片段具有启动子活性;经4轮筛选共得到阳性克隆18个,经PCR扩增、测序,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筛选出PS1TP1的启动子DNA结合蛋白编码基因共15个。结论 PCR扩增后所获得的PS1TP1启动子DNA片段具有顺式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作用,为研究PS1TP1启动子功能奠定了基础;噬菌体展示筛选结果提示PS1TP1可能参与了细胞周期调节、MAPK信号转导通路,并且有可能在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发育和B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纪冬成军韩萍邵清陈国凤
关键词:前-S1蛋白转录启动子DNA结合蛋白质类
FibroScan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扫描(FibroScan)动态监测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肝硬化过程中肝纤维化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HB肝硬化患者35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ETV(初治患者或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0.5 mg/d,拉米夫定耐药患者1.0 mg/d)抗病毒治疗。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不短于3年。每3-6个月进行肝脏硬度测量(FibroScan)及生化学、病毒学指标检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至少3年的抗病毒治疗,87.8%(309/352)的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HBV DNA〈40 IU/ml),基线及治疗3年时肝脏硬度值分别为30.8(17.3,46.4)kPa和18.6(12.0,27.9)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9.7%(34/352)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病毒学突破(HBV DNA高于治疗过程中最低点1 log10 IU/ml以上),其肝脏硬度值、ALT和TBIL均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结论 FibroScan在CHB肝硬化患者长期抗病毒过程中可动态监测肝纤维化的变化,FibroScan检测可作为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可靠的替代方法。
纪冬邵清李冰李梵王春艳陈松海陈国凤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药
肝脏弹性与慢性肝病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明确肝脏弹性值与慢性肝病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瞬时弹性成像(Fibro Scan)评价205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情况,根据Fibro Scan值将患者分为4个不同肝纤维化组别,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 2002)对各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价其营养不良状况,使用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应用NRS 2002筛查4组处于不同肝纤维阶段患者的营养风险,结果提示伴随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营养风险发生率增加,营养不良状况恶化,患者的握力下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围减少,化验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营养风险的慢性肝病患者较无营养风险组的肝脏弹性值增高,肝硬化组符合这一特点,而肝炎组的不同营养风险患者的肝脏弹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2)。结论不同肝脏弹性的慢性肝病患者其营养状况存在差异,营养风险以及营养不良与肝脏弹性值有关。
王春艳纪冬邵清李冰陈松海牟瑛宫雪陈国凤
关键词:FIBROSCAN肝病营养营养风险
生长抑素与特利加压素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短期预后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与特利加压素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bleeding,EVB)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及随访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最终入组患者。根据使用止血药的不同分为生长抑素组和特利加压素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药的平均使用时间,24 h、48 h和72h停药率,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止血效果的独立有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其中生长抑素组98例,特利加压素组83例。特利加压素组患者的止血药使用时间显著短于生长抑素组[(62.01±4.12)h vs(116.60±4.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4,P <0.001)。生长抑素组和特利加压素组患者24 h内止血药停药率[3.1%(3/98)vs 9.6%(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6,P=0.065),特利加压素组患者48 h内停药率[48.2%(40/83)vs 7.1%(7/98)]和72 h内停药率[74.7%(62/83)vs 14.3%(14/98)]均显著高于生长抑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92,P <0.001;χ~2=67.335,P <0.001)。生长抑素组与特利加压素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1.2%(11/98)vs3.6%(3/83)]和住院期间再出血率[11.2%(11/98)vs 6.0%(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7,P=0.056;χ~2=1.508,P=0.2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特利加压素为影响72 h内止血效率的独立有利因素(OR=18.666,95%CI:8.214~42.419),P <0.001)。特利加压素组患者腹泻[9.6%(8/83)vs1.0%(1/98)]、腹痛[8.4%(7/83)vs1.0%(1/98)]发生率显著高于生长抑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8,P=0.021;χ~2=4.223,P=0.040),而血压升高[3.6%(3/83)vs 0.0%(0/98)]、顽固性低钠血症[2.4%(2/83)vs 0.0%(0/98)]及严重�
王晶晶纪冬王春艳李忠斌陈国凤
关键词:特利加压素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
21382例肝活检患者的慢性肝病谱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2007至2016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谱的构成及变化趋势,为肝病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行肝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出院诊断、治疗转归等,分析10年来慢性肝病谱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肝穿患者21 38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药物性肝损伤(DILI)、慢性丙型肝炎(CHC)、隐源性肝病(CID)、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为前5位的病因。CHB以青年患者为主(62.0%);DILI以青、中年为主(47.7%、36.4%);CHC在60岁以下所占比例相似,少年、青年、中年分别为27.3%、36.9%、28.7%;CID以少年、青年为主(45.4%、36.1%),AILD以青、中年为主(33.1%、50.9%)。10年间CHB的构成比例从58.6%降至32.9%,DILI从7.4%上升至21.4%,CHC从7%上升至22.4%,后降至2.2%,CID从4.7%上升至32.9%,AILD从4.7%上升至7.7%。不同性别、各年龄区间呈不同的比例分布:CHB以男性为主,不同年龄区间构成比都高居首位,DILI、AILD均女性为主,尤其中年阶段;CHC患者男女比例相似,构成比在各年龄区间差距不大;CID以男性为主,青少年易患,构成比在少年、青年阶段接近。结论 CHB、CHC仍为目前肝病主要病因组成,其中DILI、AILD、CID逐年增加,CHB、CHC逐年下降,CHC受小分子药物影响尤为明显。
付懿铭韩萍纪冬邵清李忠斌王春艳陈国凤
关键词:疾病谱慢性肝病肝活检
瞬时弹性成像联合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的早期预警价值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无创早期预警模型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筛选2008至201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硬化诊疗二中心(原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住院的HBV相关肝硬化及HCC患者2 176例,最终纳入321例,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结果以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表示,ELISA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其他血清学指标,采用增强MRI扫描诊断HCC。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HCC无创预测因子,建立基于年龄、LSM和AFP的HCC早期无创预警模型(ALA)。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ALA对HCC的早期预警效能。结果 321例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两组(建模组200例,验模组121例),两组的临床参数(年龄、性别、Child-Pugh评分、肝功能、AFP、LSM)无差异,建模组和验模组年龄分别为(51.4±10.1)岁和(49.96±10.23)岁,HCC患者占比分别为34%和35.5%,肝功能ChildA级患者占比分别为65%和57%,AFP分别为12和6ng/mL,LSM分别为25和27kPa。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LSM和AFP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ALA的AUROC为0.91 (95%CI:0.86~0.95),使用ALA分值9.61作为截断值,验模组的准确度为84.3%。结论应用年龄、LSM及AFP建立的ALA可提高HCC早期诊断率,为HCC患者提供早期治疗干预的机会。
陈松海纪冬胡志军陆荫英王春艳邵清陈国凤
关键词:肝细胞癌甲胎蛋白瞬时弹性成像
肝活检确诊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解放军302医院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94例DILI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血生化指标、病因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在194例确诊的DILI中,造成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中药91例(46.9%),解热镇痛药28例(14.4%),抗菌素18例(9.3%),环境毒物及抗抑郁药均为9例(4.6%),保健药及降脂药均为6例(3.1%),化疗药5例(2.6%),其他原因不详者22例(11.3%)。临床分型可见肝细胞损伤型78例(40.2%),胆汁淤积型63例(32.5%),混合型53例(27.3%)。病理结果提示急性损害70例(36.1%),慢性损害124例(63.9%);慢性损害中炎症程度占比分别为:G0级19例(9.8%),G1级37例(19.1%),G2级42例(21.6%),G3级19例(9.8%)及G4级7例(3.6%)。在124例慢性DILI患者中,有27例复发(21.8%),多因素分析显示胆碱酯酶是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逐年升高,中药所致的肝损害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胆碱酯酶低是复发的风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要掌握其临床特征以做到准确诊断,合理治疗。
徐礼通陈松海李忠斌李智樊和斌陶颖陈国凤纪冬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肝活检病理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无创诊断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构建由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组成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无创诊断模型,以预测NASH的发生。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2医院)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NASH患者111例,同时选取非NASH患者343例。随机分成建模组(n=364,包括NASH患者85例、非NASH患者279例)与验证组(n=90,包括NASH患者26例、非NASH患者64例)。检测21项实验室及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建模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NASH的独立因素,构建NASH无创诊断模型,并以验证组检验其诊断效能。结果建立了由年龄、γ-谷氨酰转肽酶(GGT)、钙、磷、红细胞及BMI等6项指标组成的NASH无创诊断模型NA-6。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A-6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3,以0.2为界值,其诊断敏感度为84.7%,特异度为79.6%,阳性预测值为57.1%,阴性预测值为94.5%,准确度为81.6%。将NA-6模型应用于验证组患者,其AUC为0.829。两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诊断模型NA-6预测NASH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且有可重复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NASH的发生。
胡志军胡志军贺庆娟王春艳付懿铭陈国凤纪冬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血清CA125检测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在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评价CA125作为肝硬化腹水生物学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住院的461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患者腹水量分为无腹水组(149例)、少量腹水组(152例)和中-大量腹水组(160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A125在腹水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血清CA125与肝硬化患者腹水量呈正相关(ρ=0.803,P<0.0001)。CA125对于腹水定性的诊断临界值为34.7 U/ml,AUROC为0.958,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95.3%,阳性似然比为18.83,阴性似然比为0.12。CA125对于腹水定量的诊断临界值为72.2 U/ml,AUROC为0.801,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7.5%,阳性似然比为5.00,阴性似然比为0.43。结论血清CA125可作为预测肝硬化并发腹水短期临床转归的生物学标志物。
秦屹邓艳董政邵清李冰李梵陈国凤纪冬
关键词:CA125肝硬化腹水生物学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