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4D04)

作品数:14 被引量:119H指数:6
相关作者:薛东前王新杰李元青贺伟光周彬学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城市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空间结构
  • 2篇边缘区
  • 2篇城市边缘
  • 2篇城市边缘区
  • 2篇城市化
  • 1篇大学城
  • 1篇动态特征
  • 1篇演进
  • 1篇一线两带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态效应
  • 1篇时间序列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投资与经济增...
  • 1篇土地开发整理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13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晋中师范高等...

作者

  • 11篇薛东前
  • 2篇周彬学
  • 2篇贺伟光
  • 2篇李元青
  • 2篇王新杰
  • 2篇公晓晓
  • 1篇裴艳飞
  • 1篇党淑英
  • 1篇代兰海
  • 1篇闫萍
  • 1篇马蓓蓓
  • 1篇冯小霞
  • 1篇胡晓红
  • 1篇寇丽莉

传媒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安土地利用结构效益空间分异及产业布局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选取西安市为研究区域,以生态服务价值这一指标来评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并构建数学模型,反演出土地利用结构性生态效益,探究其空间分异规律,最后据此提出西安市未来产业空间发展策略,以期为西安市未来产业的空间配置提供依据,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生态"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公晓晓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
“一线两带”地区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特征研究
2006年
基于陕西省“一线两带”地区2000-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自新《土地管理办法》实施后带内的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特征.从整体来看.“一线两带”地区这5年的建设用地开始由粗放型增长向理性增长和内涵型增长过渡,呈现出综合建设用地总量微幅减少、单位建设用地产值提高、单一建设用地变化空间差异显著、交通建设用地明显减少,人均建设用地与GDP呈负相关关系的特征.从地区分布来看,杨凌区的建设用地土地利用最活跃,咸阳市渭南市的建设用地变化最不活跃,西安市作为“一线两带”地区的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效应都十分显著.在“一线两带”今后的开发建设中,必须深刻认识并倡导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利用和可持续的利用,其核心在于优化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和提高单位建设用地产值.
马蓓蓓薛东前
关键词:建设用地动态特征
城市边缘区区域空间一体化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界定了区域空间一体化的内涵,分析了区域空间关联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空间关联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安市长安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对长安区2000-2005年空间关联强度的发展趋势做出动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2000~2005年,长安区的空间关联程度指数有很大的提高,经济、社会、基础设施水平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生态系统协调度发展缓慢,社会收入差距在逐年扩大.合理解决上述问题是区域空间一体化和构建和谐长安的当务之急.
周彬学薛东前贺伟光
关键词:指标体系
西安城市化演进过程的多层面分析与趋势预测被引量:5
2006年
西安城市化演进过程与生产力布局阶段性,具有一致性的规律。文章从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时间序列、城市化水平提高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其演化特征,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规律性,指出西安市城市化的效率在各时期不断提升(结构弹性减小),集约化程度提高,城市化、非农化逐步走向合理。城市化水平整体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过程又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城市化变化与人均增长满足指数规律,城镇密度与关系的模型满足直线关系。最后文章从人口迁移、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圈层分布和卫星城镇的发展及分工等方面对人口城市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薛东前代兰海
关键词:城市化时间序列
基于分形的关中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应用分形理论的聚集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从三个角度对关中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城镇体系聚集情况呈现非均衡趋势,以西安市为中心,城镇密度向四周逐渐衰减;关中城镇体系中的城镇点均匀地集中于一条线分布;关中地区城镇体系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均匀,城镇间空间作用力小.并讨论了上述现象产生的自然、社会及历史成因,提出了关中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的建议.
周彬学薛东前贺伟光
关键词:空间结构
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运用Excel及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与潜力.研究表明:全省今后土地开发整理虽还具有很大潜力,但近年来土地开发的强度较大,几乎都在当年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一半以上,而整理、复垦的比重则较小,势必增加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土地开发整理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冲突不断凸现,本文试图构建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友好型区域模式:无差异曲线模式、点-轴模式和人工-自然复合系统模式,以期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共赢”.
党淑英薛东前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生态效应土地整理模式
基于城市流理论的中心城市空间分析——以山西省为例被引量:12
2009年
应用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理论与方法,对山西省11个城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山西省各中心城市的第三产业外向功能量普遍较弱,城市流强度整体低下、空间差异明显,并且呈现显著规模等级;依据各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城市流强度比,将山西省11个城市划分为4种功能类型:矿业城市、转型期城市、均衡发展型城市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根据以上结论,分析了山西省城市流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化城市流的相应对策。
胡晓红薛东前
关键词:城市流城市流强度
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关联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从要素、产业、经济群体三个层次,分别研究了“三废”排放与经济资源要素的关联、工业结构与能源和“三废”排放要素的关联、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状况。文章认为,西安市的三废排放量与人口因素和经济规模因素密切相关,而与能源消费状况相关程度相对较低,其间差异性也较大。工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和重工业总产值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关联度小于对能源消费量的关联度。经济环境系统总体处于不协调状态,只有经济结构功能处于比较协调状态,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环境质量、环境治理均处于不协调状态,环境污染功能处于极不协调状态,系统无一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状态。文章从经济和环境政策法规、规划布局、治理技术、结构调整等方面,对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提出具体且切实可行的措施。
薛东前闫萍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
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对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以及最终消费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果显示:①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最终消费存在唯一长期均衡关系;②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终消费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外商直接投资是净出口的格兰杰因果原因,净出口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因果原因;③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最终消费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脉冲响应较敏感,且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④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净出口的平均方差贡献分别为57.8%、57.7%和73.3%,作用显著。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王新杰薛东前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演化分析被引量:56
2009年
以西安市1996-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口、经济、空间、生活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层面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加权求和方法获得分指标和综合指标得分,结合动态和静态协调指数构建了15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以协调与基本协调发展模式为主,总体经历了城市化滞后型弱势不协调发展模式到城市化滞后型强势基本协调发展模式再到城市化超前型强势协调发展的演化过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基本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但也应注意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不仅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而且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类型也呈现出多样性,与需求日益扩大的城市化建设相比,其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也将会逐渐显现出来,今后可能会出现强经济弱生态的调和阶段。
王新杰薛东前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