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I77B04)

作品数:69 被引量:613H指数:13
相关作者:严进唐云翔王丽杰张理义冯正直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第1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41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军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军人
  • 16篇倦怠
  • 14篇心理
  • 14篇职业倦怠
  • 12篇焦虑
  • 7篇人格特征
  • 6篇信度
  • 6篇影响因素
  • 6篇量表
  • 6篇工作倦怠
  • 5篇应激
  • 4篇特质焦虑
  • 4篇情绪
  • 4篇人格
  • 4篇军事人员
  • 4篇护士
  • 4篇教师
  • 3篇心理素质
  • 3篇信效度
  • 3篇信效度检验

机构

  • 27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解放军第10...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解放军第10...
  • 6篇济南军区青岛...
  • 5篇上海体育科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江苏大学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常州市妇幼保...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昆明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严进
  • 14篇唐云翔
  • 11篇王丽杰
  • 7篇冯正直
  • 7篇张理义
  • 6篇全志伟
  • 6篇吴志颖
  • 5篇姚高峰
  • 5篇陈春霞
  • 4篇陈晨
  • 4篇付晓丽
  • 4篇刘伟志
  • 4篇张金美
  • 4篇刘爱丽
  • 4篇刘佳佳
  • 4篇潘霄
  • 4篇高丽
  • 4篇戴晴晴
  • 4篇王芳
  • 3篇余红艳

传媒

  • 18篇中国健康心理...
  • 10篇实用医药杂志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心理科学进展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心理科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心理学探新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心理学报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经济科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6篇2013
  • 16篇2012
  • 14篇2011
  • 10篇2010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坑道军事作业人员“接纳-正念”训练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适合坑道军事作业中心理训练的方法。方法进入坑道军事作业前(4周前)后(2周后)192名军人,给予"接纳-正念"训练应用自我接纳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6周前后),进行训练前后比较。结果训练前后自我接纳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结论 "接纳-正念"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接纳和自我效能感。
王丽杰吴志颖周锡芳赵晓晶
关键词:军人
军人比武前后心理应激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官兵比武时心理应激状态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军事应激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比武的252名官兵,在比武前后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症状自评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个性与比武后SCL-90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52名官兵比武后PSET评分T分≥70分的人数由18人(7.1%)增至76人(30.2%),PSET积分增高,与比武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武后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等附加项目均较比武前明显增高,P<0.01,精神质(P)和神经质(N)分值比武后高于比武前(P<0.05),而内外向(E)和掩饰(L)分值比武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武后SCL-90因子评分与EPQ量表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成正相关,与内外向(E)和掩饰(L)分值成负相关。结论比武作为一种较强烈的心理刺激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变化和损害,情绪不稳定和过于内向等性格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选择适宜的心理训练,对提高官兵的心理应激能力十分必要。
吴志颖付晓丽朱媛王丽杰
关键词:心理应激人格
坑道作业军人心理柔韧性影响因素与应激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影响心理柔韧性的个体因素的差异性及与应激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团体用心理应激调查表(PSSG)对坑道作业第15天的军人394名进行兵龄、文化程度及成长环境与心理柔韧性的差异性及与应激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心理柔韧性水平的维度:乐观性7.91±2.53,力量22.80±4.81,坚韧性31.15±7.36;心理柔韧性各维度3年军龄者显著高于2年和1年军龄的军人;高中学历者坚韧性和力量高于专科以上学历者;城镇军人心理柔韧性及乐观性高于农村官兵。心理柔韧性各维度与应激存在显著负相关,乐观性r=-0.250,力量r=-0.233,坚韧性r=-0.303。结论心理柔韧性受长时间和成长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提高之能够提高心理应激水平。
侯方高
关键词:心理应激
团体依恋的概念与测量:项目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被引量:20
2012年
从依恋理论出发,基于Smith等(1999)的研究,论述团体的功能以及可作为个体依恋对象的原因,介绍团体依恋的概念,并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为基础编制了"团体依恋量表"(GAS)。对1571名企业员工进行GAS测量,用组织认同、集体自尊、Rosenberg自尊量表等作为效标考察其信效度。采用项目因子分析(IFA)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单变量标准化pearson残差分析表明GAS的两因子模型拟合良好;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信度分析表明部分题目及测验总体信度有待提高。效度分析表明团体依恋与关系依恋相应维度间有中等程度相关,显示两者之间的同源性。同时,与团体依恋焦虑相比,团体依恋回避与组织认同和自尊之间存在更强相关。
李同归刘飏
关键词:组织认同
射击射箭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射击射箭运动员赛前竞赛状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全国射击比赛作为应激源,采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 I-2)、特质焦虑问卷(TA 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运动员临场应激应付方式量表(CS I-A)对30名射击射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竞赛状态焦虑水平存在项目差异(F=5.431,P=0.005),射箭队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水平较其他项目的队员高(P<0.01);不同神经质运动员的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7.832,P=0.002;F=3.527,P=0.044),高神经质运动员赛前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非高神经质运动员(P<0.05);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4.830,P=0.016;F=4.459,P=0.021),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赛前认知、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低特质焦虑运动员(P<0.05);采用不同应对方式的运动员在认知、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3.561,P=0.028;F=4.332,P=0.013;F=3.775,P=0.023),采用进攻-情感应对策略的运动员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高于采用进攻-任务应对策略的运动员(P<0.01),采用回避-任务应对策略的运动员状态自信心得分高于采用进攻-情感应对策略的运动员(P<0.05)。结论运动项目、特质焦虑和神经质水平及应对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均可对竞赛状态焦虑产生一定影响,高特质焦虑、高神经质和射箭项目的运动员应成为赛前焦虑管理的重点人群。
高丽唐云翔严进崔轶全志伟
关键词:人格竞赛状态焦虑
应激条件下不同人格特征射击射箭运动员P300的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应激条件下不同人格特征射击运动员P 300的变化。方法应用特质焦虑问卷(TA 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在20名射击运动员中,筛选出不同特质焦虑、人格特征的被试,以2009年5月全国射击冠军赛作为应激源,应用N eu-roScan 32 channel ERP System记录其应激前和应激时P 300的变化。结果①高特质焦虑、中等特质焦虑、高神经质运动员应激时P 300潜伏期长于应激前(F=18.81,P=0.000;F=4.55,P=0.048;F=8.260,P=0.011),高特质焦虑、高神经质和中等神经质运动员应激时P 300波幅大于应激前(F=14.81,P=0.001;F=7.300,P=0.025;F=8.160,P=0.014),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应激时P 300波幅小于应激前(F=5.76,P=0.028);②各组应激前潜伏期、波幅无显著性差异,应激时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的P 300潜伏期、波幅存在显著性差异(F=5.150,P=0.018;F=8.030,P=0.007),高特质焦虑运动员P 300潜伏期长于、P 300波幅大于中等特质焦虑和低特质焦虑运动员(P<0.05);不同神经质运动员的P 300潜伏期、波幅存在显著性差异(F=6.070,P=0.010;F=5.860,P=0.012),高神经质运动员P 300潜伏期长于中等神经质和低神经质运动员(P<0.05),P 300波幅大于低神经质运动员(P<0.05)。结论不同特质焦虑、神经质运动员应激前后P 300的差异提示,个体情绪体验的变化可造成P 300的改变。
高丽唐云翔严进刘爱丽刘涛生全志伟
关键词:特质焦虑应激事件相关电位射击运动员
军队驾驶员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军队驾驶员的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以特质应对方式问卷(CSQ)测评390名驾驶员特质应对方式。结果驾驶员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常模(t=-26.41,P<0.01),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36.56,P<0.05),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已婚者的积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高于未婚者(t=7.78,P<0.01);相关分析显示,军队驾驶员的文化程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1,P<0.01),交通差错与消极特质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10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文化程度被纳入消极特质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t=2.396,P=0.017)。结论军队驾驶员的特质应对方式较一般人群消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交通差错是影响驾驶员特质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
赵娟张理义汪卫华涂德华陈春霞姚高峰
关键词:特质应对方式驾驶员婚姻文化程度
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旨在探讨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的关系。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2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离职倾向问卷等工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受访者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Maslach常模(P均<0.05),精神质与去人格化、低成就感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量表以及离职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以及离职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掩饰性与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离职倾向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护士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具有明显相关性。
崔志清易春丽
关键词:护士人格特征职业倦怠离职倾向
基于压力分类视角的社会支持调节作用探讨被引量:24
2011年
基于压力分类视角探讨社会支持调节作用的分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309名飞行签派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回归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组织支持显著地调节了挑战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增强效应,即对于知觉到高组织支持的员工而言,挑战性压力会明显提升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倾向,但组织支持对阻断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上司支持显著地调节了阻断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缓解效应,即在面临阻断性压力时,知觉到高上司支持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知觉到低支持的员工,离职倾向也明显低于后者,但在面临挑战性压力时,上司支持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为解释社会支持调节作用的分歧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
官菊梅王贝陆昌勤
关键词:上司支持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
中学教师希望自我与其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被引量:2
2013年
结合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模型,以感知效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为中介变量,探索中学教师希望自我与其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的关系,验证希望自我动机作用的中介模型。对7所中学的252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的量表是改编的适用于教师群体的希望自我量表、感知效用量表、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和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希望自我通过教学效能感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作用,即教学效能感是希望自我和工作投入、工作倦怠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希望自我通过感知效用对工作倦怠作用,感知效用完全中介希望自我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但它不是希望自我和工作投入的中介。由研究结果得到如下结论:中学教师希望自我通过教学效能感提高工作投入,通过教学效能感和感知效用减少工作倦怠。
唐旭琳夏云颖甘怡群
关键词:教师工作倦怠教学效能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