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06B01)

作品数:40 被引量:383H指数:10
相关作者:董家鸿张爱群李崇辉姜凯段伟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重庆大学中华医学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切除
  • 10篇切除术
  • 10篇肝切除
  • 8篇细胞
  • 8篇肝细胞
  • 8篇肝脏
  • 7篇肿瘤
  • 7篇肝切除术
  • 6篇射频
  • 6篇消融
  • 5篇射频消融
  • 5篇手术
  • 5篇外科
  • 5篇消融术
  • 4篇血流
  • 4篇再灌注
  • 4篇射频消融术
  • 4篇术后
  • 4篇细胞癌
  • 4篇静脉

机构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北京清华长庚...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澳门大学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济南市妇幼保...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董家鸿
  • 11篇张爱群
  • 8篇李崇辉
  • 7篇姜凯
  • 6篇黄志强
  • 6篇段伟东
  • 6篇刘洋
  • 5篇苏明
  • 5篇葛新兰
  • 5篇孟翔飞
  • 5篇张文智
  • 5篇赵向前
  • 4篇陈永卫
  • 4篇潘可
  • 4篇王敬
  • 4篇王翊
  • 3篇余强
  • 3篇房斌
  • 2篇冷建军
  • 2篇许文犁

传媒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计算机辅助设...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World ...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13篇2013
  • 2篇201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体猪肝射频消融河流效应对相应流域肝细胞的影响:病理学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建立活体猪肝射频消融(RFA)模型,观察河流效应(RFE)对相应流域肝细胞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每头选取3个目标肝段,在超声引导下紧贴目标肝段血管置入射频消融电极,每个位点消融6min,结束后完整取出肝脏,镜下观察沿门静脉与肝动脉相应流域肝细胞的病理学改变。结果大体标本观察消融毁损区域呈椭圆型,毁损最大宽径为2.2±1.1cm。镜下观察消融后相应门脉流域肝组织呈明显热损伤改变,如血窦明显扩张、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固缩等,其周边肝段组织未见明显损伤。结论射频消融过程中河流效应对相应门脉流域肝细胞具有热损伤作用,损伤沿该门脉血管供应范围分布,损伤程度随距离增加逐渐减弱。
姜凯陈继业刘洋刘江刘爱军董家鸿黄志强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肝细胞病理状态解剖学
射频消融过程中肝组织热传导效应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热量在周围肝脏组织中的热传导效应(HCE)及其有效作用范围。方法以离体猪肝为实验对象,模拟射频消融在肝组织中的热传导效应,记录猪肝组织在不同温度热源及作用时间下,热源中心向外辐射的温度场随时间的衰减规律,观察肝脏表面色泽及形态变化并记录范围数据。结果肝组织热源中心温度70℃以上时,在10min以内有效作用半径均达到smm,若继续增大至10mm,则热源温度需维持在80~90℃以上,其中80℃时维持近40min才会达到治疗温度(〉55℃),而90℃仅需要25min。结论当热源温度维持在80~90℃时,持续25~40min,热传导效应可使周围肝组织10mm范围达到55℃以上的治疗温度。
姜凯苏明刘洋赵向前张文智王敬董家鸿黄志强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热传导
腹腔镜下尾状叶肝细胞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尾状叶肝细胞癌(HCC)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RF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尾状叶HCC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48(32-65)岁,Child-Pugh A级9例,B级1例,肿瘤平均直径2.6(1.8-3.2)cm。腹腔镜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射频消融区域肝组织颜色、温度以及鼻温变化。结果 10例患者消融结束时,消融区域平均温度86.4(83-97)℃,鼻温平均升高1.5(1.1-2.0)℃。肿瘤消融术后无其他补充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均无局部复发征象,达到了一次性完全消融。随访24-36个月,所有患者生存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对尾状叶肝细胞癌施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是安全可行的。
姜凯苏明刘洋赵向前张文智王敬董家鸿黄志强
关键词:肝细胞射频消融术腹腔镜
腹腔镜下保留胆囊的毗邻胆囊肝细胞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对毗邻胆囊的肝细胞癌进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毗邻胆囊周边不同部位的肝细胞癌患者5例,肿瘤直径2.5~4.2cm,采用腹腔镜辅助射频消融治疗,腹腔镜下对胆囊不作分离与切除,射频消融过程保中持胆囊壁的连续完整。术后通过B超及CT了解肿瘤有无复发,并观察患者生存状况。结果术后3d行B超检查见胆囊壁近消融区处边缘增厚,厚度0.3~0.5cm,CT显示胆囊壁密度增高。术后6个月增强CT显示5例患者肿瘤边缘均无强化,胆囊完整,达到肿瘤一次性完全消融。随访18~36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对毗邻胆囊的肝细胞癌达到一次性完全消融并保持胆囊壁的连续与完整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姜凯苏明刘洋赵向前陈永卫张文智王敬董家鸿黄志强
关键词:肝细胞射频消融术腹腔镜
大鼠肝切除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大鼠是肝脏外科研究最常使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肝切除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肝脏外科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对大鼠的肝脏解剖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其肝切除模型也得到改进和拓展。肝脏的切除量、切除方式及围术期干预措施的不同,产生了不同效用的实验模型。这些模型为深入开展肝脏外科基础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总结分析大鼠肝脏的解剖、肝切除的技术进展、肝切除模型研究现况及局限性等,对更好地利用这一模型进行基础和临床科研有重要意义。
刘涵生张爱群董家鸿
关键词:肝切除显微外科肝功能衰竭
巴马小型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巴马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管理策略。方法健康雄性巴马猪30头,采用肌肉注射氯胺酮12mg/kg镇静后,戊巴比妥钠24mg/kg诱导气管内插管,行肝左三叶切除术,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依据循环波动适时调整麻醉用药,依据脉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调整机械通气参数。结果实验所用30例巴马猪中,26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幅度均〈20%,颈静脉压(JVP)维持在3~6mmH2O,脉氧饱和度(SpO2)均保持在95%以上,3例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小型猪肝大部切除术的麻醉要求用药适当、监测完善、液体管理良好、生理指标异常的及时妥善处理,尤其重视在肝大部切除前后维持循环稳定,妥善保护剩余肝脏功能。
张昌盛张爱群许寅喆王显望曹江北董家鸿米卫东
关键词:麻醉管理
肝肿瘤射频消融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机理与预防策略被引量:1
2013年
微创治疗与治疗结果的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将使微创治疗失去本身的意义。肝脏肿瘤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作为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它的治疗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预防并发症的过程,应该从根本上认识严重并发症的机理,并在治疗过程随时进行预防。本文就RFA治疗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发生机理的探讨与理论假设,以期待进一步研究与尽最大可能避免它们的发生。
姜凯顾万清
关键词:微创治疗肝肿瘤射频消融并发症
不同肝癌分期系统预测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患者手术预后的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原发性肝癌分期系统对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 HCC-CC)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预测能力。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13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有术后病理确诊结果、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备的54例c HCC-CC纳入研究。利用8种肝癌分期系统对该组病例分期,采用病例构成比、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比较各分期系统的病例分层能力、预后区分能力及预后结果预测能力。结果肝内胆管癌肿瘤-淋巴结-转移[TNM(ICC)]分期及日本集成分期评分病例构成相对均衡。本组病例术后12和24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5.5%、56.3%。各期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分期有TNM(ICC)分期(Ⅰ期比Ⅱ期,P=0.012;Ⅱ期比Ⅲ&Ⅳ期,P=0.002)、奥田邦雄分期(Ⅰ期比Ⅱ期,P=0.025)、法国分期(A期比B期,P=0.045)。术后12和24个月各分期系统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TNM(ICC)分期(0.836、0.847)、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0.744、0.780)、日本集成分期评分(0.723、0.764)、意大利肝癌评分(0.710、0.786),其余分期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NM(ICC)分期对c HCC-CC病例分层能力、预后区分能力及预后结果预测能力均优于其他7种分期系统。
李昊王曦滔张爱群孟翔飞余强吕文平段伟东董家鸿
关键词:预后
第一肝门阻断对大鼠硬化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阻断)对硬化肝组织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对照组和Pringle阻断(portal triad clamping,PTC)组,PTC组阻断45 min、复流6 h取下腔静脉血和肝组织标本,检测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及肝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制作组织病理切片及电镜切片,观察组织损伤及肝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液中ALT水平:SO组(117.8±58.0)IU/L,PTC组(1 147.0±297.0)IU/L,PTC组高于SO组(P<0.05);肝组织中ATP的含量:SO组(3.80±0.75)μmol/g,PTC组(1.10±0.26)μmol/g,PTC组低于SO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SO组肝细胞线粒体轻微肿胀,而PTC组肝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线粒体膜损伤破裂,线粒体嵴疏松溶解,肝细胞核固缩,光镜下见肝细胞片状坏死。结论大鼠硬化肝组织中肝细胞对于Pringle阻断引起的缺血损伤更为敏感,对于硬化肝应尽量缩短Pringle阻断时间。
葛新兰胡建军潘可李崇辉张爱群董家鸿
关键词:血流阻断超微结构肝硬化
基于图像序列上下文关联的肝脏器官分割方法
2015年
针对现有二维分割方法人工干预较多及存在分割缺陷、三维分割方法对突变异常肝脏分割错误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序列上下文关联的肝脏器官半自动分割方法。利用肝脏器官组织图像序列上下文的相似性先验知识,结合区域生长和水平集模型,并以少量人工干预辅助应对肝脏突变情况来进行肝脏的半自动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分割肝脏精度高,适应能力强,对变异性较大的肝脏分割效果较好,可较好地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张美云房斌王翊钟南昌
关键词:图像序列肝脏分割水平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