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合作基金项目

作品数:17 被引量:291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景辉杨培岭李云开李仙岳任树梅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巴彦淖尔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免耕
  • 4篇灌区
  • 4篇河套
  • 4篇河套灌区
  • 3篇埋深
  • 3篇灌溉
  • 3篇发酵
  • 3篇发酵剂
  • 3篇复合发酵
  • 3篇复合发酵剂
  • 2篇氮素
  • 2篇氮素迁移
  • 2篇地下水
  • 2篇地下水埋深
  • 2篇羊肉
  • 2篇水分
  • 2篇农田
  • 2篇贮藏
  • 2篇贮藏过程

机构

  • 1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巴彦淖尔市水...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篇刘景辉
  • 5篇靳烨
  • 5篇杜军
  • 5篇任树梅
  • 5篇赵丽华
  • 5篇马长伟
  • 5篇李仙岳
  • 5篇李云开
  • 5篇李立军
  • 5篇杨培岭
  • 5篇郭晓霞
  • 4篇张星杰
  • 2篇张向前
  • 2篇张建国
  • 2篇王振宇
  • 2篇赵宝平
  • 2篇田露
  • 2篇杜静
  • 1篇曹志军
  • 1篇李倩

传媒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食品科技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灌期对农田氮素迁移及面源污染产生的影响被引量:36
2011年
通过分析从秋灌到秋浇后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典型区不同类型土壤剖面(0~160cm)、浅层地下水中和沟道中氮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过程,以便为灌区氮素污染控制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秋灌期深层土壤剖面(120~160cm)中NO-3-N累积不明显,秋浇后3种类型土壤剖面(80~160cm)中NO-3-N平均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25、2.72和2.89mg/kg。土壤剖面中的NH+4-N质量分数分布相对较均匀。3种耕地土壤剖面中NO-3-N和NH+4-N质量分数的变化具有季节性的增高或降低。盐荒地土壤剖面中NO-3-N和NH+4-N都处于积累状态,对整个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泄有减缓作用。浅层地下水中NO-3-N和NH+4-N质量分数在秋浇期的增幅大于秋灌期。农田土壤、浅层地下水和沟道中的氮素质量分数有着较好的时间相关性,秋浇期河套灌区土壤中NO-3-N最易发生淋洗,且是灌区产生农业面源污染最严重的时期。
杜军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王永忠李仙岳苏艳平
关键词:氮素水污染河套灌区面源污染
覆盖和保水剂对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和质膜透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研究覆盖及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形态特征、质膜透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单株鲜重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增加,淀粉积累期对照及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处理的株高较高,行间覆膜及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的单株鲜重最高,行上覆膜及加施保水剂的株高和单株鲜重相对较低。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处理的株高是行上覆膜的143.00%,是行上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的170.97%;行间覆膜单株鲜重是行上覆膜的184.31%,是行上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的191.32%。质膜透性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先降后升趋势,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且行上覆膜及加施保水剂处理的丙二醛含量较高。秸秆覆盖及加施保水剂处理产量最高,行上覆膜及加施保水剂处理产量最低;秸秆覆盖处理产量比行上覆膜增加232.46%,比行上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增产287.39%。秸秆覆盖加施保水剂处理产量比行上覆膜增加169.65%,比行上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增产214.20%。总体而言,秸秆覆盖和行间覆膜加施保水剂处理较利于旱作马铃薯增产。
李倩刘景辉张磊刘超闫雅非陈勤
关键词:马铃薯保水剂质膜透性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为了研究各免耕处理下土壤的水热变化,2005~2008年在黄河流域清水河县对玉米进行了5种不同耕作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温度在5种不同耕作方式下均达到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①三年间在0~10 cm土层,整个生育期内留高茬覆盖、留低茬覆盖、留高茬、留低茬处理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较常规耕作增加了29.92%、26.23%、17.30%、13.95%。在0~40 cm土层,留茬覆盖处理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率。在8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值。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随秸秆覆盖和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②土壤温度在5 cm土层变化幅度最大,留茬覆盖能有效地调节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日变化平缓,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减小。③不同耕作方式形成的土壤微环境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更好的基础,其中留茬覆盖处理效果最佳,由于水热状况良好,留茬覆盖下作物产量较高。
郭晓霞刘景辉张星杰张向前李立军苏顺和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
复合发酵剂和黑胡椒对羊肉发酵干香肠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以内蒙古羊肉和羊尾脂肪为原料,接种复合发酵剂和黑胡椒生产羊肉发酵干香肠,利用动态顶空制样(DHS)/吹扫捕集(P&T)技术结合气-质联机(GC-MS),分析鉴定了羊肉发酵干香肠在成熟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检出了5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由醛类、酮类、酸类、醇类、萜类、烷烃类、酯类、芳烃类、呋喃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十类化合物组成,种类数最多的是烷烃类(10种),占总种类数的19.23%,其次是萜类(9种)。同时检出了来源于脂肪水解氧化和氨基酸的Strecker降解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的戊醛、3-甲基丁醛、3-羟基-2-丁酮等关键芳香化合物以及来源于黑胡椒的3-蒈烯和D-柠檬精油等,这些成分对羊肉发酵干香肠的风味有重要贡献。
赵丽华靳烨马长伟张美枝李艳梅
关键词:复合发酵剂黑胡椒挥发性风味成分
灌溉、施肥和浅水埋深对小麦产量和硝态氮淋溶损失的影响被引量:24
2011年
利用ArcGIS9.0软件中嵌套地质统计模块分析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2009年)空间分布状况,结合在2010年3-7月间开展的灌溉量、施氮量和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春小麦产量和土壤中硝态氮淋溶损失影响的显著性以及最优组合研究,确定出适用于河套灌区内不同区域的春小麦农业管理的最优综合模式。研究表明,表层(0~80 cm)土壤含水率随着浅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当浅水埋深≥2.0 m时,在同一浅水埋深水平下灌溉量成为土壤含水率显著影响因子;对春小麦产量影响程度高低是浅水埋深>灌溉量>施氮量,影响显著因子为浅水埋深;对硝态氮淋溶量影响程度高低是灌溉量>施氮量>浅水埋深;灌溉量对硝态氮淋溶影响呈极显著性,施氮量对其影响呈显著性,而浅水埋深起到辅助作用。灌区年均浅层地下水埋深主要有3个阈值:1.25~1.75、1.75~2.25和2.25~3.00 m。在灌区内浅水埋深不同区域内(1.5、2.0和2.5 m)时,三因素最优综合组分别为灌溉量(280 mm)+施肥量(尿素150 kg.hm-2,二铵165 kg/hm2)、灌溉量(320 mm)+施肥量(尿素150 kg/hm2,二铵165 kg/hm2)和灌溉量(360 mm)+施肥量(尿素255 kg/hm2,二铵375 kg/hm2)。
杜军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王永忠李仙岳杜静张建国贺新
关键词:灌溉小麦硝态氮
免耕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0年
在位于黄河流域半干旱区清水河县,设置免耕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对免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粒结构、总孔隙度、水热变化及作物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3 a的免耕+轮作后,土壤团粒结构,总孔隙度和水分含量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留茬覆盖处理尤为明显。秸秆覆盖处理土壤团聚体在0.25-0.5 mm之间含量最高;常规耕作与留茬不覆盖在0.1-0.25 mm之间达到最高值。说明,留茬覆盖有利于形成大粒径的团聚体颗粒,留茬不覆盖处理对于土壤微结构的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土壤总孔隙度在不同年际间均表现为留高茬覆盖〉留低茬覆盖〉留高茬〉留低茬〉常规耕作,可见,免耕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实施免耕的前2 a,作物产量不稳定,甚至造成减产,第3年免耕增产效应有所显现。
郭晓霞刘景辉张星杰李立军陈勤Surya N.ACHARYA
关键词:免耕土壤团粒结构土壤总孔隙度作物产量
轮作条件下免耕对黄土高原旱作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为明确免耕轮作对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入渗时空特征的影响,2005-2010年,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了3种轮作模式(燕麦-大豆-玉米,大豆-玉米-燕麦,玉米-燕麦-大豆)下免耕留低茬(NL)、免耕留高茬(NH)、免耕留低茬覆盖(NLS)、免耕留高茬覆盖(NHS)和常规耕作(T)5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轮作,特别是两者的叠加效应能明显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其中免耕结合燕麦-大豆-玉米模式对土壤入渗性能的改善作用最好。当0~20cm土壤质量含水率较高(低)时,土壤水分初始入渗率较低(高),而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与质量含水率呈相同变化趋势,且随土层加深,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整体呈降低趋势。轮作2个周期后NL、NH、NLS和NHS分别较T,土壤初始入渗率降低了18.60%、24.93%、27.31%和29.95%,土壤稳定入渗率提高了22.22%、34.61%、82.05%和104.70%。可见免耕轮作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郭晓霞刘景辉田露李立军赵宝平张向前
关键词:入渗耕作黄土高原轮作免耕
复合发酵剂和天然香辛料对羊肉发酵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通过接种复合发酵剂和添加天然香辛料,采用相同的工艺条件生产4组羊肉发酵香肠,1组为对照组,2组为接种发酵剂组,3组为发酵剂+黑胡椒组,4组为发酵剂+黑胡椒+孜然组。分别测定4个组羊肉发酵香肠在发酵成熟和贮藏过程中pH值、Aw值、水分含量及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结束(即第1.5天)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H值、Aw值和水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试验组的pH值迅速降到最低值(即5.0以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干燥成熟过程中,试验组的pH值、Aw值和水分含量迅速下降,添加香辛料组的pH值迅速回升,同时乳酸菌数维持在108cfu/g以上水平,高于对照组,细菌总数却低于对照组;在贮藏过程中,试验组的pH值和水分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且均低于对照组,而Aw值始终呈下降趋势,细菌总数小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接种复合发酵剂和添加天然香辛料能迅速降低pH值、Aw值和水分含量,有效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提高羊肉发酵香肠的品质和保藏性。
赵丽华王振宇王曼刘海靳烨马长伟
关键词:羊肉发酵香肠复合发酵剂香辛料
羊肉发酵干香肠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本试验以内蒙古羊肉和羊尾脂肪为原料,采用相同的工艺生产3组羊肉发酵香肠,1组为对照组,2组为黑胡椒试验组,3组为孜然试验组。分别测定3个组羊肉发酵香肠在发酵成熟和贮藏过程中pH值、Aw值、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非蛋白氮(NPN)、TBARS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和蛋白水解指数(PI)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的pH值在发酵后显著下降到5.0以下(P<0.05),在成熟过程中迅速回升,但仍维持在5.3以下;其Aw值在贮藏过程中显著下降到0.85(P<0.05)。在发酵成熟过程中,试验组的TBAR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贮藏阶段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其变化范围在1.06~1.90mg MDA/kg之间,没有出现脂肪氧化酸败。试验组的非蛋白氮(NPN)含量和蛋白水解指数(PI)在贮藏过程中显著增加(P<0.05)。
赵丽华靳烨马长伟杨帆钟智敏栗丽萍
关键词:理化性质
基于水量平衡下灌区农田系统中氮素迁移及平衡的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以河套灌区典型灌域(前旗北疙堵乡塔布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农田系统中水量平衡和氮素平衡,建立农田系统中氮素平衡和水分平衡的联立模型,并用此模型分析典型区域内农田系统中氮素随水分迁移的规律。分析表明:应用水量和氮平衡模型分析灌区农田系统中氮迁移及平衡,可以反映出农业面源污染物(氮)在整个农田系统中的去向,化肥使用量的降低和灌水量的减少,将有效的减少农田系统中氮素的输入量;秋灌—秋浇期间,玉米、番茄和葵花作物对氮的吸收率分别为17%、18%和32%,3种土壤中残留量分别为57%、60%和58%。依据河套灌区年施肥60万t计算,土壤残留量达到17.2万t。在秋灌-秋浇期间从黄河引入的氮总量达到1.21万t,随农田退水进入沟道的量为840 t。
杜军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王永忠李仙岳林艳
关键词:河套灌区农田系统氮素平衡水量平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