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832700)

作品数:94 被引量:493H指数:12
相关作者:胡平宗智盈亮申国哲刘立忠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理学
  • 30篇机械工程
  • 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2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6篇热成形
  • 14篇数值模拟
  • 14篇值模拟
  • 13篇冲压
  • 12篇热冲压
  • 12篇钢板
  • 11篇高强度钢板
  • 10篇汽车
  • 9篇有限元
  • 7篇本构
  • 7篇车身
  • 5篇力学性能
  • 5篇仿真
  • 5篇力学性
  • 4篇振动
  • 4篇轻量
  • 4篇轻量化
  • 4篇涡激振动
  • 4篇相变
  • 4篇相变耦合

机构

  • 7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3篇湖南大学
  • 11篇吉林大学
  • 11篇中国工程物理...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奇瑞汽车股份...
  • 2篇济南铸造锻压...
  • 2篇合肥合锻机床...
  • 1篇北京应用物理...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常德烟草机械...
  • 1篇密歇根大学

作者

  • 44篇胡平
  • 21篇宗智
  • 14篇盈亮
  • 10篇申国哲
  • 6篇刘立忠
  • 6篇周长江
  • 6篇马宁
  • 5篇周力
  • 5篇郭威
  • 4篇武文华
  • 4篇韩旭
  • 4篇钟卫洲
  • 4篇孙雷
  • 4篇李琳辉
  • 4篇史栋勇
  • 4篇常颖
  • 4篇郭景华
  • 3篇王荣本
  • 3篇谢若泽
  • 3篇高云

传媒

  • 6篇力学学报
  • 5篇计算力学学报
  • 4篇汽车技术
  • 4篇固体力学学报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舰船研究
  • 3篇汽车工程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热加工工艺
  • 3篇工程力学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船舶工程
  • 2篇爆炸与冲击
  • 2篇应用数学和力...
  • 2篇机械设计与制...
  • 2篇力学进展
  • 2篇计算物理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15篇2014
  • 20篇2013
  • 24篇2012
  • 23篇2011
  • 18篇2010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智能车辆纵横向反演变结构协调控制被引量:9
2011年
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纵横向运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车辆的纵横向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根据该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和参数非匹配不确定性的特点,基于反演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了智能车辆纵横向运动的协调控制算法;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方法,证明了该控制算法可保证跟踪误差一致有界收敛。考虑到变结构的抖振问题,引入饱和函数。仿真试验表明:该协调控制算法具有快速、准确跟踪,强鲁棒性和全局稳定的良好特性,同时能有效抑制控制系统抖振。
胡平郭景华李琳辉王荣本
关键词:智能车辆协调控制智能交通系统
几何精确非协调等几何NURBS有限元被引量:3
2012年
论文尝试将传统的非协调有限元技术推广到等几何有限元领域,建立了基于精确几何的非协调等几何分析方法,旨在拓展等几何分析应用范围,以便于等几何分析技术能真正实现CAD和FEA的融合,从而真正实现了无需划分网格的目的.我们定义了非协调的NURBS几何(类似非协调元),给出了NURBS曲面之间几何弱连续的充分条件,进而定义了非协调的等几何分析,将之归纳为带约束驻值问题,并用拉格朗日方法进行求解.两个算例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未来的工作主要是证明这种方法在不同几何连续性条件下的收敛性以及将之应用到更广的领域.
祝雪峰马正东胡平
关键词:有限元
基于响应面和kriging代理模型的汽车B柱优化设计被引量:16
2012年
为保证B柱耐撞性,同时减轻其质量以实现汽车轻量化,对某轿车B柱侧面碰撞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针对B柱外板、内板和两加强板厚度,设计了L16(45)正交试验,并由此进行仿真,得到胸部和腹部侵入量与侵入速度的数学代理模型。应用序列二次规划对B柱各板厚度进行优化,可知B柱质量减轻11.6%,在兼顾耐撞性的同时实现了汽车轻量化。
徐增密刘立忠申国哲靳春宁胡平
关键词:汽车轻量化优化设计正交试验
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数值模拟-静力显式被引量:7
2011年
在已建立的高强度钢热成形热、力、相变耦合本构方程的基础上,基于虚功率方程及持续平衡方程建立了热成形静力显式多场耦合有限元列式。将热成形过程中的相变潜热引入温度场,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自主开发的商业化金属成形CAE软件KMAS(King-Mesh Analysis System)基础上,开发了考虑多场耦合的非线性、大变形热成形静力显式数值模拟模块;随后对汽车门内加强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证明了提出的本构模型及开发的多场耦合、非线性、大变形热成形数值模拟模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马宁武文华申国哲胡平
关键词:数值模拟
平缝机刺布挑线机构的动力学优化被引量:4
2013年
工业平缝机是缝制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装备之一,其刺布挑线机构对整机的振动与冲击影响较大,对该机构进行优化有助于整机的减振降噪。建立了平缝机刺布挑线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基于部分平衡理论,以针杆曲柄处最大惯性力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数学模型,通过改变构件的质心坐标位置及质量等参数来实现机构惯性力的最佳平衡。试验表明该优化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部分平衡法应用于解决如高速平缝机等复杂机械系统的振动和噪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亚辉杨华周长江
关键词:振动与波工业平缝机
超高强度汽车结构件热冲压技术研究进展
实现汽车结构件的超高强度、高硬度,对于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和减轻车体重量十分重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新技术是采用高强度钢板热冲压成形方法。该方法是将传统的热处理技术(淬火)与冷冲压技术相结合的最新制造工艺,可以得到强度超过1...
胡平马宁郭威申国哲武文华
文献传递
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本构理论与实验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热成形(热冲压)过程中硼钢的热、力、相变耦合关系是研究热成形理论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热成形工艺及数值模拟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对热成形硼钢进行高温拉伸及淬火实验:硼钢板材试样在奥氏体化(950℃)后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连续冷却的同时施加拉伸力,记录此过程中力、位移、膨胀量及温度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冷却速率及不同拉伸力情况下上述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微观组织性能的分析,研究硼钢相变过程中的热、力、相变耦合关系.建立了硼钢相变过程中的热、力、相变耦合模型.通过引入混合定律对热成形过程中的多相材料热力学参数和力学性能进行等效分析;对热成形应变组成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引入了相变体积应力及相变塑性应力等新概念.硼钢高温流动应力采用修改的Norton-Hoff形式,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流动应力的材料常数.在此基础上将热、力、相变耦合关系引入热成形本构方程中,分别建立了高强度钢板热成形的全量形式及增量形式本构方程.对U形零部件热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建立的本构理论的有效性.
马宁胡平武文华中国哲郭威
关键词:本构模型
应力状态对模具分区冷却热成形S-rail硬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S-rail模具,以汽车用超高强度钢BR22MnB5为研究对象,结合模具分区冷却热成形工艺研究了模具温度及成形件应力状态对其最终硬度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模具温度升高,成形件的硬度减小;当模具热区和冷区的温度分别为400℃和室温(20℃)时,相应区域的硬度分别为300HV和460HV,热、冷区之间的硬度出现明显的梯度变化;板料在热成形过程中发生变形,其内圆角处受压应力,抑制马氏体生成,而外圆角处受拉应力,马氏体更易生成,所以外圆角硬度值大于其内圆角硬度值。
胡平张金女申国哲林发财刘立忠
关键词: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应力状态
基于VOF模型的结构物出水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通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的VOF(volume of fluid)模型,求解粘性Navier-Stokes方程、Realizableκ-ε湍流模型,并运用动网格技术控制结构物的运动,得到了钝头回转体在出水过程中的压力场、速度矢量场和涡量分布。分析了回转体所受的流体力、顶部压力系数以及所带水分的变化情况,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为钝头回转体出水过程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邹星李海涛宗智
关键词:VOF动网格数值模拟
薄壁直梁碰撞性能仿真和参数影响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为研究材料及其厚度和结构圆角对汽车主要吸能结构前纵梁的碰撞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模拟前纵梁的薄壁直梁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正面碰撞仿真,并分析了材料与结构参数对薄壁直梁碰撞吸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溃距离下,直梁吸能与材料强度呈指数小于1的幂指数的增长关系;与厚度呈现指数大于1的幂指数的增长关系;单位质量下壁梁圆角部分的吸能是平面部分的3倍左右。
彭洪梅胡平申国哲吴沈荣王安东
关键词:薄壁直梁仿真吸能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