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英东基金(91100)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袁勇麟李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文学研究
  • 3篇华文文学
  • 2篇代文
  • 2篇世界华文
  • 2篇世界华文文学
  • 2篇文化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研究
  • 1篇当代文艺
  • 1篇虚构
  • 1篇叙事
  • 1篇学史
  • 1篇学位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研究范式
  • 1篇研究生学位
  • 1篇研究生学位论...
  • 1篇研究史
  • 1篇张爱玲研究

机构

  • 7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袁勇麟
  • 1篇李薇

传媒

  • 2篇华文文学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武夷学院学报
  • 1篇扬子江(评论...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张爱玲研究的趋势与可能--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一现代性对于主体的强调早已提醒我们注意,文学研究不再是躲闪于文学创作身后亦步亦趋的随从,而是以能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再创造的文化实践,当代文学研究就是穿越迷幻的感官经验,为理解当代世界而重新绘制文化地图,这也就是詹明信"认知图绘"的意思。可见对于文学研究的考察,其意义绝不是表面的资料收集和梳理,而是可以通过深刻理解作品丰富内涵和深入作家精,
袁勇麟李薇
关键词:张爱玲研究学位论文当代文学研究文化实践文学创作
朵拉研究二题
2010年
朵拉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女作家,多年来矢志不移从事华文写作,成就斐然。她的微型小说淡化情节,诗化语言,深化人物性格特征,通过写意笔墨,表现出幽微曲折的情感本质,风格独树一帜。她的散文看取人事代谢,思虑古往今来,从琐屑细微中发现深情大义,从喧嚣嘈杂里探究明理真谛,以纯真的自我、澄澈的自然和恣性的自由,建构了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的散文世界。
袁勇麟
关键词:朵拉微型小说散文
曾敏之与香港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一瞥被引量:1
2008年
作为中国内地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最早的倡导者,曾敏之跟香港文学有着不解的渊源。曾敏之与香港文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力介绍香港文学创作;二、认真编选香港文学作品;三、积极推动香港文学研究。
袁勇麟
关键词:香港文学世界华文文学
梦里客身——评张爱玲的《小团圆》被引量:6
2009年
张爱玲是一个被过分关注的名字,《小团圆》的出现,再次引起文坛轰动,赏赞喝骂,人言各异。对于一个文学创作奇女子而言,什么样的创作会让她自己如此"低估轻看"?果真是艺术价值有限,抑或涉及其他更复杂的原因?这不仅是好奇的疑问,更应该成为解读《小团圆》的关键。其实,《小团圆》只是一个残缺的梦,未能为张爱玲的传奇划下完满的句点,因此,任何埋怨责备都是多余,也许遗憾才是真正的美。
袁勇麟
关键词:《小团圆》自传体虚构
台湾文艺传媒研究的新突破——评廖斌的《台湾当代文艺传媒<文讯>研究》
2012年
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简称“华文文学”)的渊源从何时结下的,似乎连自己都说不清楚。有时一个人凝视着满橱满架的华文书籍。有一种莫明的安定和亲近,好像感觉到如马华旅台女作家钟怡雯所说的“与书神游”的状态:“我通过文字开启深邃宽广的知识世界,同时释放囚在坛子里的书魂。”我能感受到藏在这些华文书籍中的魂魄精灵,那些浮游的心灵,孤独或者喧闹,平静或者焦虑,近在咫尺的呢喃低语,嘈嘈切切的此起彼伏,有种温暖和充实的满足。
袁勇麟
关键词:当代文艺传媒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知识世界台港澳女作家
构建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版图——关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思考
2011年
"世界华文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从命名至今走过了18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到了对它进行学术反思和总结的时候了。从命名意义、关键概念和研究范式等几个方面来看,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已经跨过了学科建设的起步阶段,正进入学科深入的发展阶段。在"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融合"的全球化文化语境中,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不应再安居一隅,而应具有更敞亮的空间与更开阔的视野,汇聚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版图。
袁勇麟李薇
关键词: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范式
历史与叙事——浅谈大陆学者所撰台湾文学史的理论视野被引量:2
2006年
历史叙事实则体现了写作主体的精神动态,通过历史叙事呈现,我们可以洞察主体意识形态走向。鉴于台湾文学史的特性以及两岸相隔的现实,大陆的台湾文学史写作更突出了距离对视中包含的种种政治文化想象,通过考察历史叙事提供的言说疆域版图,一方面可以探掘这一想象空间的多面维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完善学科的发展建设。本文选择刘登翰、杨匡汉、黎湘萍以及朱立立等所撰写的几本台湾文学史著作为样本,试析大陆学者台湾文学史理论视野的位移及其背后意识形态的变动。
袁勇麟
关键词:叙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