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1B07)

作品数:48 被引量:425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启翔潘会堂李纪元袁素霞明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百合
  • 14篇萌发
  • 12篇基因
  • 10篇花粉
  • 7篇报春
  • 6篇杂交
  • 6篇紫薇
  • 6篇小报
  • 6篇花粉萌发
  • 6篇花卉
  • 5篇植物
  • 5篇山茶
  • 5篇克隆
  • 5篇花卉产业
  • 5篇茶花
  • 4篇基因克隆
  • 3篇性状
  • 3篇栽培
  • 3篇山茶花
  • 3篇胚拯救

机构

  • 40篇北京林业大学
  • 15篇国家花卉工程...
  • 1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7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植物园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阿坝藏族羌族...
  • 1篇江苏美尚生态...

作者

  • 33篇张启翔
  • 20篇潘会堂
  • 12篇明军
  • 12篇袁素霞
  • 11篇刘春
  • 11篇徐雷锋
  • 10篇孙明
  • 9篇李纪元
  • 8篇袁迎迎
  • 8篇李雅男
  • 7篇梁云
  • 7篇蔡明
  • 6篇冯慧颖
  • 5篇程堂仁
  • 5篇于超
  • 5篇范正琪
  • 5篇王佳
  • 5篇贾文庆
  • 4篇罗乐
  • 4篇孙迎坤

传媒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园艺学报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3篇2015年中...
  • 3篇中国园艺学会...
  • 3篇中国园艺学会...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园林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15篇2014
  • 25篇2013
  • 8篇201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尾叶紫薇与紫薇杂交后代花香气成分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技术,对尾叶紫薇(W1)与紫薇品种‘多花粉’(C)杂交各世代(F1、F2、BC1)个体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尾叶紫薇与F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5种,‘多花粉’的挥发物成分有10种,F2代及BC1代个体的挥发物成分均有26种。(2)月桂烯是尾叶紫薇与杂交子代共有的挥发物成分,但相对百分含量在亲本及各世代中均不高,分别为0.69%(W1)、3.16%(F1)、0.51%(F2)、0.75%(BC1)。(3)亲本及子代的香气成分和相对百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尾叶紫薇、‘多花粉’与杂交子代(F1、F2、BC1)具有较高相对百分含量的挥发物成分分别为异香叶醇(26.21%)、1,1-二甲基-3-亚甲基-乙烯基环己烷(50.34%)、α-法尼烯(11.37%)、1,3,3-三甲基-2-乙烯基-环己烯(14.67%)及反-α-香柠檬烯(16.19%)。(4)尾叶紫薇、‘多花粉’与F1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脂氧合酶途径的脂肪酸衍生物,F2及BC1子代的主要挥发物成分为来源于甲羟戊酸(MVA)途径和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的萜烯类化合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紫薇香气成分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
徐婉石俊蔡明潘会堂张启翔
关键词:紫薇种间杂种顶空-固相微萃取
托桂型茶花‘金盘荔枝’中花器官发育基因CjAG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为探讨山茶重瓣花形成的机理,在山茶A和B类基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同源基因查找分析,从山茶(Camellia japonica)重瓣品种‘金盘荔枝’(‘Jinpan Lizhi’)早期花芽中克隆了长度为1 418 bp的C类基因CjAG1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X843816),包括长度为224 bp的5′非编码区、768 bp的编码区和426 bp的3′非编码区三部分。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包含258个氨基酸残基,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了其结构骨架。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CjAG1基因在‘金盘荔枝’内轮花器官雄蕊和心皮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外轮花器官萼片和花瓣,最高表达量是在花柱部位,子房、雄蕊、瓣化雄蕊和瓣化萼片的表达量居中。转拟南芥ag-1突变体后,阳性植株雄蕊数量恢复为6枚,证实了CjAG1基因具有调控雄蕊数量增加的功能。说明CjAG1基因可能对于‘金盘荔枝’重瓣花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孙迎坤李纪元殷恒福范正琪
关键词:茶花克隆功能分析
露地栽培条件下百合生长规律及种球繁殖技术的研究
研究露地条件下百合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应的种球繁殖栽培技术措施,为百合种球的高效、低成本、规模化生产以及景观栽培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卷丹(Lilium lancifolium)、Lilium‘Yelloween''''和...
王莹王良桂黄成名确巴音琪琪克李玉帆袁素霞刘春明军
关键词:百合摘蕾种植密度
矮壮素对永福报春苣苔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究矮壮素对永福报春苣苔(Primulina yungfuensis)营养生长、开花的影响,筛选控制株型的最佳处理。本研究以永福报春苣苔两年生扦插苗为材料,使用6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矮壮素,以清水为对照对植株进行灌根和叶喷。结果表明,在叶面喷施和根灌处理2种施用方式下,各处理浓度均具有矮化控制效果且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变化趋势,其中以矮壮素400~500 mg/L为最佳施用浓度范围。从处理方式看,叶面喷施和根灌对植株的冠幅、叶长、叶宽、叶柄长均有影响,但差异不明显;对于初花期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约300 mg/L)叶喷效果明显,高浓度(400~700 mg/L)灌根则更优。隶属函数显示500 mg/L的矮壮素根灌处理控制永福报春苣苔株型,提前花期效果明显,综合效果最好。本研究为报春苣苔属植物的矮化栽培,提高观赏价值提供了理论指导。
何栋姚晓妍史莹莹李悦雅陈简村罗乐
关键词:盆栽矮化矮壮素生长发育
胭脂花和小报春自交与型间杂交亲和性基因的挖掘
花柱异型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植物为了促进虫媒授粉进化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繁殖机制,开花植物中至少28个科存在花柱异型现象,大部分花柱异型植物都是自交不亲和的。报春花科报春花属(Pri...
卢婉佩
关键词:报春花转录组
百合愈伤组织的高效诱导及植株再生
建立百合高效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可为建立其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及离体快繁体系奠定基础。以东方百合‘Sorbonne''''组培苗的叶柄和外层鳞片为外植体进行以下试验。(1)将外植体接种至添加不同浓度PIC(0.5...
徐雷锋李雅男袁迎迎袁素霞刘春明军
关键词:百合愈伤诱导植株再生
ICP-AES测定耐冬山茶花中的矿质元素
2013年
用浓硝酸-高氯酸(4V∶1V)的混合溶液对耐冬花样品进行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样品中Zn、Ca、Mn、Fe、Mg、B、和K 7种矿质元素含量。各元素在实验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8%—103%,结果令人满意。
贾文庆李纪元曲娟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矿质元素
垂丝紫荆花粉贮藏及生活力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进行紫荆杂交育种和开发利用,以垂丝紫荆花粉为试材,利用离体培养法、3种染色法(醋酸洋红、TTC和碘-碘化钾染色)对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垂丝紫荆花粉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120g/L蔗糖+40mg/L硼酸,花粉萌发率达86.23%;醋酸洋红染色法适宜快速测定垂丝紫荆花粉生活力;垂丝紫荆花粉最佳的贮藏温度为-196℃,经济的贮藏方法为-20℃。
贾文庆王艳丽刘会超
关键词:花粉萌发生活力花粉贮藏
发展我国创新型花卉种业的思考被引量:8
2013年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花卉品种是限制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两大主要"瓶颈"之一。该文在阐述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概况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花卉种业落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立足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挖掘资源优势,开发新花卉作物,实施花卉种业创新工程,是发展我国创新型花卉种业,实现资源优势向品种优势转变、资源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程堂仁王佳张启翔
关键词:基因组学
小报春不同授粉组合亲和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小报春‘红星’、‘紫霞’、‘罗兰香’3个品种分别设置8种授粉组合,统计了不同授粉组合的结实情况和单果种子数量,并对‘红星’品种部分授粉组合的花粉萌发与花粉管伸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显示:(1)3个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果种子数量均表现为异型植株授粉>长花柱同型异株授粉、长花柱自交>短花柱同型异株授粉、短花柱自交,不同授粉组合间单果种子数量差异极显著,异型植株授粉类型结实率均达到100%,单果种子数量为44~181粒,显著高于自交组合和同型异株杂交组合;以异型致死花粉作为蒙导对短花柱同型异株授粉组合的结实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长花柱同型异株授粉组合的结实没有一致的促进作用;3个品种中‘红星’的结实率和单果种子数量最高。(2)荧光显微观察表明,异型授粉组合花粉在柱头上大量萌发并在花柱中伸长,授粉144h后花粉管开始进入子房;同型授粉组合授粉12h后花粉开始萌发,但直到授粉后144h花粉管还没有进入花柱;自交授粉组合授粉后144h仍无花粉萌发。实验结果说明,小报春存在明显的自交不亲和性,且短花柱类型的自交不亲和性比长花柱类型强。
李小远马玉磊刘阳唐婉潘会堂张启翔
关键词:荧光显微观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