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939) 作品数:10 被引量:37 H指数:4 相关作者: 朱平 蔡鹏 张英 王赫 刘红星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市道培医院 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 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31例ET标本和对照标本(急性白血病和正常人标本各40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在2种疾病中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位点特异性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在PV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5%和92.5%,在ET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和64.5%,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标本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突变阳性的PV患者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436±0.261,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PV患者总数的40.54%。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216±0.207,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ET患者总数的10%。统计分析表明在PV和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和患者性别无关(P值分别为0.342和0.154)。突变阳性的PV和ET患者中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和年龄无相关性(PV:r=0.161,P=0.342;ET:r=0.331,P=0.154)。结论PV患者较ET患者携带更多突变的等位基因,PV患者携带纯合突变的比例是ET患者的4倍。采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 刘红星 童春荣 蔡鹏 顾江英 林跃辉 张英 滕文 王赫 朱平关键词:JAK2 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五种JAK2基因突变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多种朋也基因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并探讨其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同时检测JAK2 V617F突变和JAK2 exon12中K539L(包括2种基因突变)、N542-E543del和E543-D544del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对115例MPD患者进行检测,包括6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4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1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患者。结果建立的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上述5种朋怨基因突变,可以检测出1%的JAK2 V617F突变型等位基因,对其他几种突变可检测出0.1%的突变型等位基因。在61例PV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56例JAK2 exon12突变3例;在43例ET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27例,未检测到JAK2 exon12突变;在11例MF患者中,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6例,未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3例JAK2 exon12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增多,内源性红系集落生成阳性,但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不明显,不伴脾肿大。结论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可联合检测5种JAK2基因突变,能有效提高突变检出率。 刘红星 童春容 蔡鹏 唐桂荣 张弦 滕文 王赫 张英 朱平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 JANUS激酶2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比较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NPM1(nucleophosmin)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对比3种常用检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随机选择54份AML患者的冻存骨髓细胞标本,提取DNA后PCR扩增NPM1基因第12外显子,分别进行PCR-毛细管电泳、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和直接测序检测。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检测采用FLT3PCR产物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7例AML患者发现NPM1基因突变,其中5例为常见的A型突变,即960bp处插入TCTG4个碱基;1例为D型突变,即960bp处插入CCTG4个碱基;另1例为新发现的1种突变,在958bp处丢失TGGCAGTG8个碱基,插入GCCCGCGGTTTA 12个碱基。3种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检出率均为100%。毛细管电泳检测NPM1基因突变更快速可靠,且可同时检测FLT3-ITD突变。DHPLC的分辨率受实验因素的影响较多。直接测序步骤相对繁琐,而且有杂合子基因序列误读的可能性。结论AML存在一种NPM1基因的958bp位点12个碱基置换的基因突变;AML的NPM1基因突变临床检测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更方便。 邹积艳 朱平 刘红星 张英 王赫 蔡鹏 卜定方关键词:白血病 髓样 核蛋白质类 突变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被引量:8 2009年 为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0例初诊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包括47例PV和43例ET)外周血标本中JAK2V617F突变基因负荷,统计分析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0.209±0.192)较PV患者中(0.441±0.270)低(p=0.028)。在PV和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PV∶R=0.518,p<0.001;ET∶R=0.528,p=0.005)、红细胞压积(PV∶R=0.510,p<0.001;ET∶R=0.524,p=0.005)和白细胞计数(PV∶R=0.584,p=<0.001;ET∶R=0.471,p=0.013)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354,p=0.020);但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233,p=0.242)。结论:在PV患者和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负荷和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白细胞计数都呈正相关。在PV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而在ET患者中JAK2V617F负荷和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性。 刘红星 童春容 蔡鹏 滕文 王赫 张英 朱平关键词:JAK2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2007年 本研究检测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发展的相互关系。用建立的检测PRAME基因的SYBR Green I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RT-PCR)方法,对5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其它类型的白血病3例)的骨髓样本进行PRAME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同时选择7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的骨髓样本和8例正常人外周血样本作为阴性对照,并用白血病细胞系K562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出不同水平的PRAME基因表达,在其余2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5例对照样本中均未检测出PRAME基因,总阳性率64%,两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在35例PRAME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ML28例,阳性检出率为65%,其中以M3、M4和M2亚型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0%、70%、67%;ALL5例,阳性检出率为56%。在31例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PRAME基因阳性患者为23例,而在24例融合基因阴性患者中,PRAME基因阳性患者达到12例。比较各种临床因素与PRAME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未发现明显相关。短期观察5例PRAME基因阳性表达的患者显示出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R)后,患者PRAME基因表达均转阴,下降水平为63-23921/106×GAPDH拷贝。长期观察1例M3患者显示化疗后PRAME基因水平逐渐下降并转阴,患者至今仍处于CR状态。结论:PRAME基因在65%的急性白血病中呈阳性表达,其中以M3、M4和M2亚型最常见,在正常个体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不表达。不同白血病个体之间PRAME基因表达水平不同,随病情缓解其表达水平降低或转阴。PRAME基因可以成为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一种分子标志。 祝毓琳 刘静 朱平 杜金伟 张英 顾江英关键词:PRAME 急性白血病 基因表达 前列腺原发淋巴瘤转白血病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原发淋巴瘤转白血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前列腺原发淋巴瘤转白血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骨髓细胞做细胞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患者经病理检查初诊为前列腺T细胞淋巴瘤,3个月后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考虑急性双系列白血病(T-淋巴细胞、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复杂变异,融合基因筛查结果SET/CAN阳性、BCR/ABL及其他融合基因阴性,IgH基因重排阳性,TCRγ、TCRδ阴性。最后确诊为急性难定系列白血病(acute leukaemias of ambiguous lineage,ALAL)。结论前列腺原发淋巴瘤罕见,该病进展快,预后差,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时应考虑到它的可能并及早明确诊治。 杨丽云 达万明 赵怡雯 丁琪 朱平关键词:预后 DNA拓扑异构酶Ⅱ与ⅠA的进化分析 2006年 DNA拓扑异构酶与断开DNA链和改变其拓扑结构有关。先前的研究认为,拓扑异构酶TypeⅡB是由TypeⅡA通过基因的复制、重组和缺失所造成。然而,本研究结果则显示,TypeⅠA与TypeⅡB的进化关系较近,而TypeⅡA与TypeⅡB的关系较远。因此,TypeⅡB可能是由TypeⅠA演化而来,或者说,TypeⅡB是TypeⅠA在古细菌中的特化形式;TypeⅡB可能是由TypeⅡA通过形成TypeⅠA后演化而成的,而不是由TypeⅡA直接通过基因的复制、重组和缺失所造成。在由TypeⅡA演化成为TypeⅠA,最后演化为TypeⅡB的过程中,DNA拓扑异构酶的催化机制也发生了变化从需要金属离子的协助,演化到了不需要镁离子的存在协助其催化。 任永明 唐素妮 黄京飞关键词:DNA拓扑异构酶 白血病过继免疫治疗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诱导培养后的克隆性变化 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时自体树突细胞(DC)和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后T细胞克隆性的变化。采集21例化疗缓解后行细胞免疫治疗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加入细胞因子培养,获得树突细胞(DC)和激活T细胞。用RT-PCR扩增代表T细胞克隆性的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ell receptor β variable region,TCRBV),用TCRBV基因扫描的方法观察培养前后T细胞克隆的特征性变化;对T细胞克隆的TCRBV进行序列分析。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CD4+、CD8+、CD56+和CD4+CD25str+FOXP3+,确定其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调节T细胞和NK-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表明:临床缓解后的白血病患者的T细胞呈寡克隆分布,分属在24个TCRBV家族中一些TCRBV基因家族的淋巴细胞克隆消失,仅少数保持多克隆分布,其中TCRBV24基因家族均为克隆性的分布(100%)。分析患者的TCRBV24基因序列特征时发现,3例在CDR3区共用motif VAG,2例共用GGG,表明这些TCRBV24有可能识别同一抗原,其中1例(例5)患者除TCRBV24在CDR3区有motif GGG外,TCRBV8也有GGG,也可能会识别同一抗原。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过13天的体外抗原和细胞因子培养后,培养前出现的一些寡克隆以及克隆完全缺失的状态随即出现了明显变化,培养后都出现完整多克隆分布。将培养前后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培养后淋巴细胞数目为培养前的3.38±1.20倍,CD3+数培养前为(71.1±11.8)%细胞,培养第13天后为(95.4±3.2)%,明显增加;CD4+数培养前为(26.7±11.4)%,培养第13天后为(27.0±13.1)%,无明显变化(p>0.01);CD8+数培养前为(35.7±12.9)%,培养第13天后为(55.5±13.8)%,明显增加(p<0.01);CD3+CD56+数培养前为(3.1±1.6)%,培养第13天后为(9.8±6.1)%,增加2倍多(p<0.01);CD4+CD25str+FOXP3+数培养前为(0.12±0.1)%,培养第13天后为(0.22±0.18)%(p<0.01)。结论:T淋巴细胞诱导培养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促进CTL和NK细胞增殖,缓解后白血病患 刘岩 顾江英 欧媛 李绵洋 王赫 靳娴 陶秀艳 刘兆利 马杏凡 王秀丽 马思琨 康蕊 蔡鹏 童春容 朱平关键词:白血病 过继免疫治疗 T细胞克隆 基因扫描 二酰亚胺类G-四链体配体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解二酰亚胺类G-四链体配体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0.1-10μmol/L)的二酰亚胺类G-四链体小分子配体处理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系K562,用台盼蓝染料排斥法了解小分子对K562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基因微阵列技术(Microarray)分析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基因表达谱的部分结果。结果表明,二酰亚胺类小分子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二酰亚胺类小分子处理后白血病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信号通路成员基因、原癌基因等重要生物学功能相关的基因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二酰亚胺类G-四链体配体是一种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小分子,这种抗肿瘤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和调节某些重要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褚彬 袁谷 周江 欧媛 朱平关键词:白血病 细胞增殖 相对定量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抗原表达规律 被引量:1 2008年 张帅 童春容 范桥珍 林跃辉 李燕燕 康蕊 刘红星 蔡鹏关键词:淋巴细胞发育 抗原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肿瘤细胞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