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211)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郑兰艳徐梦雅尚萌萌李婷魏迎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血链球菌
  • 4篇球菌
  • 2篇心内膜
  • 2篇心内膜炎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内膜
  • 2篇菌群
  • 2篇基因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心内膜...
  • 2篇RRNA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病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七人...

作者

  • 6篇郑兰艳
  • 2篇李婷
  • 2篇尚萌萌
  • 2篇徐梦雅
  • 1篇郝苗
  • 1篇金莺
  • 1篇刘亘梁
  • 1篇李鸣瑶
  • 1篇魏迎亮
  • 1篇宋丹阳

传媒

  • 4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血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血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动物模型,为血链球菌相关毒力因子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健康獭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兔颈总动脉插入导管,对心脏瓣膜造成机械性损伤。通过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监测血压以确定导管前端的正确位置,并留置导管于獭兔体内。术后24h,每只獭兔耳缘静脉注射109 CFU/ml血链球菌或中性磷酸盐缓冲液(PBS)1ml,分别于感染后3、4、5d观察獭兔存活情况。且自感染后3d开始,实验组每天取6只獭兔、对照组每天取3只处死,解剖心脏,观察心脏赘生物并称重,计数CFU。结果 109 CFU/ml的血链球菌感染后3、4、5d,实验动物心脏赘生物分别为0.21、0.21和0.23g,且与对照组0.03、0.03、0.14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期实验组獭兔存活率分别为100.0%、62.5%和33.3%。结论成功建立了血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动物模型,为血链球菌相关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尚萌萌徐梦雅李婷郑兰艳
关键词:血链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动物模型
iNOS基因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物。毒力因子、宿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幽门螺杆菌的致胃癌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宿主的iNOS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文章将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刘亘梁郑兰艳
关键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胃癌易感性基因多态性
刚果红平板法筛选血链球菌胞外多糖缺失突变株
2015年
细菌胞外多糖不但能够保护细菌,防止外界环境变化和侵蚀者对菌体细胞的侵害,而且在医学微生物学中还具有特有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辐射、抗氧化等特性。尽管细菌胞外多糖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以血链球菌为模式生物,以随机插入突变机制构建的血链球菌胞外多糖形成基因文库为受试对象,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刚果红平板法用于筛选血链球菌细胞外粘多糖形成缺失突变株的方法,为日后研究细菌胞外多糖形成机制以及临床上筛选胞外多糖缺失突变株奠定了基础。
郝苗金莺李婷尚萌萌郑兰艳
关键词:血链球菌
基于RNA-Seq技术对血链球菌spxA_2敲除株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应用RNA测序(RNA-Seq)技术分析spxA2调控的靶基因,以期揭示spx蛋白的转录调控机制,为血链球菌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链球菌野生株和spxA2突变株进行转录组分析,将测序所产生的数据绘到SK36参考基因组上,获得各个基因的表达信息,应用基因组比对结果进行基因定量。利用edgeR软件分析△spxA2和WT中的基因差异表达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实时定量PCR对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验证。应用GOTermFinder软件,找出差异表达基因中显著富集GO条目,并推测差异表达基因行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通过Pathway分析进一步了解差异表达基因所参与的代谢通路及其具体的生物学意义。结果将序列数据与公共数据库COG、GO、KEGG、NR、NT和Swiss-Pro进行BLAST比对,89.1%(1203个)独立基因得到功能注释。其中,859个独立基因注释到COG并被划分到25个功能类别,910个独立基因注释到GO数据库,707个(52.4%)独立基因被归为KEGG中的32条代谢途径。对△spxA2组和WT组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确定spxA2基因敲除株有17个基因表达上调,5个基因表达下调。GO功能显著性富集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表明筛选到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生物学过程和酶活性细胞组分,共得到2条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及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结论RNA-Seq所得序列数据在测序深度、覆盖率以及与血链球菌SK36标准株基因组的比对结果均较理想,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能反映血链球菌的整个转录组情况。spxA2是一个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参与多个基因的转录调控,该蛋白的改变可导致血链球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牛磺酸和牛磺酸代谢通路发生变化,可为深入研究血链球菌致病机制及其与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提供重要依�
徐梦雅王迪李子豪李婷郑兰艳
关键词:血链球菌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
银屑病患者咽颊部菌群结构组成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索银屑病患者咽颊部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变化与银屑病的发病以及疾病进展的关系,为银屑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集临床上经过严格筛选的15例银屑病患者(试验组)和1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咽颊部黏膜样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后的DNA样本进行16S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Illumina测序)。测序结果与Greengenes Database进行比对,通过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分析银屑病患者咽颊部口腔微生物结构组成与正常人的差异。结果在菌群门的水平上,试验组中厚壁菌门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其余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也依次占有一定比例;对照组中厚壁菌门在数量上同样占有绝对优势,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等也占有不小的比例。虽然在相对丰度上银屑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有区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菌群属的水平上,试验组患者中颗粒链球菌与梭杆菌占有明显的相对丰度,对照组则以颗粒链球菌、巨型球菌、Bulleidia、Parvimonas、梭杆菌为主。两组菌群在构成上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另外,在银屑病患者的咽颊部菌群中颗粒链球菌、梭杆菌和Bulleidia的相对丰度有所升高,而Oribacterium与产线菌(Filifactor)则明显降低,与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0,P<0.05;t=2.0875,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咽颊部微生物组成结构在属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咽颊部微生物在银屑病的发病以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崔梦舸宋丹阳徐梦雅郑兰艳
关键词:银屑病
β-溶血型链球菌与银屑病发病、发生及发展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2年
银屑病的发病与链球菌感染的相关性近年来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银屑病是一类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链球菌抗原可在易感人群中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并使银屑病慢性持续存在。从β-溶血型链球菌诱发银屑病相关的细胞壁、细胞膜、CpG DNA序列及其他相关蛋白的自身抗原及β-溶血型链球菌通过活化T细胞、抗原抗体反应途径、通过作用机体的基因改变遗传易感性诱发银屑病的可能作用途径几方面,阐述β-溶血型链球菌与银屑病发病、发生及发展的研究现状。
魏迎亮郑兰艳
血链球菌与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血链球菌是早期定植在口腔内的细菌之一,也是口腔内的常驻菌。血链球菌作为牙周有益菌对大多数牙周可疑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主要机制为产生过氧化氢和血链素。由于各种原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机制为血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使血小板产生黏附、聚集,其在血小板表面的结合位点在血小板膜糖蛋白Ib附近。单核细胞在血链球菌的刺激下表达大量的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血栓。
李鸣瑶郑兰艳
关键词:血链球菌牙周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应用16S rRNA测序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鼻前庭菌群组成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索过敏性鼻炎患者鼻前庭微生物组成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为过敏性鼻炎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Illumina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reengenes database进行比对,通过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鼻前庭微生物组成与正常人的差异。结果在门水平的相对丰度上,试验组与对照组放线菌和梭杆菌差异显著。在菌群属的研究水平上,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的菌属有13种,包括黄单胞菌科中的一个未注释的菌属、棒状杆菌属、嗜胨菌属、厌氧球菌属、大芬戈尔德菌属、丙酸杆菌属、短杆菌属、希瓦菌属、微小单胞菌属、考克菌属、鞘脂单胞菌科中的一个未注释的菌属、嗜盐单胞菌属和叶瘤菌属。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与健康正常人鼻前庭微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可深入研究鼻腔内微生物组成影响鼻炎发病的机制。
王笛陈昊徐梦雅李子豪单修祺郑兰艳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