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
- 作品数:24 被引量:153H指数:8
- 相关作者:邬明辉杨晓丽韩秋霞韩松梅朱晗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DNA甲基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包括糖代谢异常、炎症、氧化应激等。近年,表观遗传修饰被证实与糖尿病肾病发病有关。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DNA甲基化。本文就DNA甲基化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杨晓丽韩秋霞邬明辉焦晓静朱晗玉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DNA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代谢记忆
- 热射病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致死亡报告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热射病临床及诊疗特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对热射病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致死亡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意识障碍、间断发热16 d就诊我院。曾于外院诊断为热射病,因患者病情持续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患者入院后处于持续昏迷状态,查体示全身皮肤和黏膜黄染、散在淤斑,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凝血功能持续恶化、肝肾功能持续下降、双肺感染、胰腺炎、腹腔内多脏器出血等,明确诊断为热射病合并DIC、MSOF,给予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输血、抗凝及抗感染等治疗,患者DIC及MSOF持续进展,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热射病是致命性疾病,常合并DIC及MSOF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
- 杨晓丽邬明辉焦晓静韩秋霞朱晗玉
- 关键词:热射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 小半夏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 2021年
- 目的评价小半夏汤联合穴位针刺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92例乳腺癌术后行多柔比星+环磷酰胺/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中药组、针药组,各64例。对照组予格拉司琼+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小半夏汤口服治疗,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3组急性期(第1天)、延迟期(第2~5天)和全程(第1~5天)恶心、呕吐程度,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急性期、延迟期以及全程,针药组、中药组恶心、呕吐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且针药组均明显轻于中药组(均P <0.05)。针药组、中药组、对照组急性期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分别为41.3%(26/63)、17.2%(11/64)、0,延迟期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分别为44.4%(28/63)、34.4%(22/64)、10.9%(7/64),全程恶心呕吐完全控制率分别为31.7%(20/63)、15.6%(10/64)、7.8%(5/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针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中药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3,P=0.017)。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中、后规范化全程管理可有效减少CINV的发生,中医药治疗作为CINV标准治疗方案的补充治疗,增加疗效的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崔艺馨米继伟唐潇然黎发根张印
- 关键词:小半夏汤穴位针刺中西医结合治疗
- 微小RNA调节骨骼肌发育与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5
- 2013年
- microRNAs是一类非编码小RNAs分子,新近发现其具有重要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它能通过抑制翻译和降解靶mRNA来负性调控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miRNAs已经被证实在肌肉发育和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控制一些microRNAs的表达,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肌肉发育和功能。结合信息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基因学方法,不仅将阐明骨骼肌microRNAs调控网络,更好地理解肌肉组织的调节,还将通过鉴定候选microRNAs的潜在临床应用靶点,增加肌肉营养不良的治疗干预的新机会。
- 张海军柴家科
- 关键词:微小RNA骨骼肌非编码
- 我院初期应用“物流保障信息系统”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为提高医院药品使用效率,加快周转,降低库存,应用"物流保障信息系统"。方法:通过对部分药品应用该系统平台前后的日均消耗和日均库存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该系统的应用,能够降低部分药品的库存。结论:该系统平台是医院今后药品使用的重要业务系统和药品管理的重要评价依据,但仍尚需改进。
- 郭绍来刘皈阳郭代红王辰允崔勇
- 关键词:药品物流供应链管理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NIH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统计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中文数据库,并检索所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综述及重要会议资料,纳入CD3+、CD4+、CD8+和Fox P3+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价值的研究。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对119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CD3+和CD8+细胞的高表达与总生存期(OS)延长有关(OR=0.52,95%CI=0.40~0.68,P〈0.0001;OR=0.52,95%CI=0.34~0.79,P=0.002),且CD8+高表达与无病生存期(DFS)延长显著相关(OR=0.68,95%CI=0.51~0.91,P=0.01)。CD4+细胞表达水平与OS、DFS均无相关(P=0.14,P=0.73)。Fox P3+细胞高表达不利于DFS的延长(OR=1.78,95%CI=1.36~2.31;P〈0.0001)。结论 CD3+、CD8+及Fox P3+细胞在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CD3+高表达与OS的延长相关,CD8+高表达与DFS和OS的延长均相关,而Fox P3+高表达不利于DFS的延长,CD4+细胞与生存及复发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 燕翔焦顺昌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细胞因子预后
- 白细胞介素-6抑制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7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白细胞介素-6(IL-6)在RA的发病及疾病进展、关节破坏中起重要作用,阻断IL-6已经成为治疗RA的新手段。该文综述以IL-6及其受体为靶的IL-6抑制药,如托珠单抗,sarilumab,ALX-0061,sirukumab,MEDI5117,clazakizumab和olokizumab等在治疗RA中的研究进展。
- 陈玥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白细胞介素-6
- 腹部术后腹腔引流液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检测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腹腔引流液的性状及成分,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腹部术后并发症筛查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62例腹部手术病人,收集术后第1天至腹腔引流管拔出当天的腹腔引流液,检测引流液性状、常规及生化,包括腹腔引流液颜色、透明度、引流液量、比重、pH值、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多核细胞数、单核细胞数、糖、蛋白和氯化物水平。[结果]得出262例腹部手术病人的腹腔引流液性状、常规及生化的实验室检测范围,且上消化道手术组(93例)、下消化道手术组(115例)和腹膜后手术组(54例)病人的腹腔引流液总量、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多核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和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引流液透明度、比重、pH值、蛋白和氯化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液的性质、成分及其临床意义,为腹部术后并发症观察、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 周静皮红英潘立茹郑颖颖
- 关键词:腹部手术腹腔引流液性状
- 6345例体检者心理压力反应与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的心理压力状况。方法应用压力反应量表、压力源量表电脑问卷软件,对2011年1—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的6 345例体检者进行测试,分析总体得分水平并比较男女间的得分差异。结果(1)77.2%体检者压力正常或压力适中,19.2%压力较大,3.6%压力过大。(2)体检者中,女性压力反应总分高于男性体检者(P=0.000),表现为生理、情绪、认知3方面的压力反应得分均高于男性(P=0.000)。(3)压力源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和健康是主要压力源,各占13.3%、12.5%;男性在经济、社交、工作的压力源得分均高于女性(P分别为0.006、0.000、0.000);而婚恋家庭压力源得分低于女性(P=0.000);两性在健康压力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中,绝大部分(77%左右)体检者心理压力属于正常范围,但两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事件中的压力源存在差别。提示应根据不同性别、压力源的差异,提供心理压力疏导教育和健康指导。
- 杨琳琳刘桂霞孙丽娜王东叶
- 关键词:心理评估压力源健康体检
- 输尿管双J管在熟练医师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探讨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术前放置输尿管双J管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初治患者共139例,根据是否放置双J管分为放管组(n=75)和未放管组(n=64)。比较2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放管组手术时间小于未放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管组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高于未放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泌尿系统损伤和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管时间短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20.0%)小于长期组(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P=0.037);短期组肾盂扩张发生率(8.6%)虽小于长期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医师,术前预置输尿管双J管对手术操作影响不大。术前放置输尿管双J管可减少手术时间,但对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影响不大,反而增加术后感染风险。若无明确泌尿系统损伤,双J管可于术后2~3周与尿管一起拔除。
- 翟青枝宁静腾维张唯一叶明侠李立安李亚里关铮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宫颈肿瘤泌尿生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