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S2007019)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冠华孙郁雨崔志明保国锋朱乐银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根
  • 2篇腰椎
  • 2篇腰骶
  • 2篇腰骶神经
  • 2篇融合术
  • 2篇牵拉损伤
  • 2篇椎间融合
  • 2篇椎间融合术
  • 2篇骶神经
  • 2篇内固定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形态学
  • 1篇腰骶神经根
  • 1篇腰骶椎
  • 1篇诱发电位
  • 1篇体感
  • 1篇体感诱发电位
  • 1篇潜伏期
  • 1篇骶神经根

机构

  • 4篇南通大学第二...

作者

  • 4篇李卫东
  • 4篇朱乐银
  • 4篇保国锋
  • 4篇崔志明
  • 4篇孙郁雨
  • 4篇徐冠华
  • 3篇王玲玲
  • 2篇张金波
  • 1篇朱昌来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年份

  • 4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神经根牵拉损伤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神经根牵拉损伤的发生率和神经根耐受牵拉的阈值。[方法]应用神经根安全拉钩完成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共116例,术中应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进行监测,记录SEP潜伏期和SEP波幅、神经根拉力和牵拉时间。术后10 d、1个月、3个月、1年进行随访,记录JOA评分。[结果]术中共有19例患者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此时神经根拉力为(4.1±0.45)N,累积拉力为(42.89±2.96)N*min,明显高于潜伏期和波幅平稳组和好转组,术后FBSS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后两组。[结论]术中神经根的牵拉损伤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早期引起腰椎手术失败综合证(fail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主要原因,单次神经根拉力小于(4.1±0.45)N或累积拉力小于(42.89±2.96)N*min,发生神经根牵拉损伤的几率较小。
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术内固定神经根牵拉损伤
测力神经根拉钩的实验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神经根拉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和腰椎融合术中必需的器械,传统的神经根拉钩无法量化神经根的拉力,容易引起神经根的过度牵拉。目的:为防止腰骶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根据腰椎管和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拟研制一种可以测量神经根牵拉力的新型神经根拉钩。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电生理动物实验,于2004-04/2007-10在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2周龄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重度牵拉组,10只/组。方法:测力神经根拉钩由带压力感受器的拉钩、固定支架和显示器3部分组成。拉钩通过固定支架与手术床固定,牵拉神经根的拉力通过显示器显示。各组兔均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骶1神经根,轻、中、重度牵拉组分别用测力神经根拉钩给予0.4N,1N,1.8N拉力水平牵拉左侧骶1神经根,对照组不牵拉。记录神经根牵拉比率,以神经根水平牵拉距离占椎管横径的百分比表示。在牵拉1,5,10min及去除牵拉后1,5,10min记录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主要观察指标:牵拉力与神经根牵拉比率、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关系。结果:与轻度牵拉组比较,中、重度牵拉组神经根牵拉比率均显著升高(t=3.54,P<0.0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无明显变化(t=1.48,P>0.05);中、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t=2.48,P<0.05;t=4.15,P<0.01),神经根去除牵拉10min后,前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接近正常(t=2.36,P>0.05),后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缩短(t=3.86,P<0.05),且此时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延长超过对照组潜伏期10%。结论:牵拉力越大,神经根牵拉比率越高,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越长。应用带压力感受器的测力神经根拉钩比传统神经根拉钩安全可靠,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
崔志明保国锋张金波徐冠华李卫东孙郁雨朱乐银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腰骶神经根
以拉力参数构建兔腰骶神经牵拉损伤模型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神经根牵拉损伤是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近期发病原因之一,但确切的病理机制尚未经证实。目的:建立一种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脊髓、神经根牵拉损伤后光镜和电镜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形态学动物实验,于2004-04/2006-10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2周龄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重度牵拉组4组,每组10只。方法:轻、中、重度牵拉组动物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S1神经根,用测力神经根拉钩分别以0.4,1和1.8N的拉力水平牵拉左侧S1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和脊髓的牵拉性损伤,分别定义为轻、中和重度牵拉,时间持续10min。对照组不牵拉。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周对受牵拉节段脊髓,两侧S1神经根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神经元和髓鞘。结果:轻度牵拉组牵拉侧前角个别神经元稍肿胀,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形态基本上正常,个别白质小片状脱髓鞘样改变,神经根髓鞘和轴索轻度水肿,脱髓鞘不明显;中度牵拉组白质有脱髓鞘改变,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崩解、断裂;灰质神经元水肿明显加重,前角运动神经原细胞尼氏体消失,核固缩、深染,神经根髓鞘和轴索水肿,局部轻度脱髓鞘改变;重度牵拉组牵拉侧白质为不规则的大片脱髓鞘区,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固缩、变形、核深染,神经根有髓神经纤维萎缩、数目减少,重度脱髓鞘改变。结论:以拉力为参数可以稳定地建立不同程度的腰骶神经根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术后神经根和脊髓的病理分级改变与牵拉损伤程度一致。
保国锋崔志明张金波李卫东朱昌来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
关键词:腰骶椎神经根脊髓形态学动物模型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神经根牵拉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神经根牵拉损伤的发生率和神经根耐受牵拉的阈值。[方法]应用神经根安全拉钩完成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共116例,术中应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进行监测,记录 SEP 潜伏期和 S...
崔志明李卫东保国锋徐冠华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术内固定神经根牵拉损伤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